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實現“從0到1”的突破在于如何思考!
在充滿危機與冒險的當下,我們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揭發事物本質的動力和好奇心,缺少懷疑一切的心態和對固有模式的顛覆。
大前研一憑借他30多年的管理咨詢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借鑒的思考方式。企業和個人唯有改變既有的思考模式,放棄對過去成功的迷戀,學習有創意的思考方法,方能找到正確的經營思路。
1.“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僅有的一位極為成功的管理學宗師”大前研一經典作品。
2.思考力決定競爭力。能否成功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如何思考。
3.全球500強企業和個人必備的全新思維方式。
4.上市十周銷量突破20萬冊,連續8周蟬聯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大前研一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曾任麥肯錫咨詢公司日本分社社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大膽地提出了“無國界經濟學”和“地域國家論”的觀點。著有《思考的技術》《專業主義》《M型社會》《OFF學》等多部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前言 “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 V
章 轉換思路
向麥肯錫學習邏輯思維// 003
科學的思考// 024
第二章 邏輯打動人心
讓別人采納的邏輯構成法// 043
打動人心的要點// 058
試著向掌權者建議// 076
第三章 洞悉本質的過程
你能洞悉問題本質嗎?// 103
堅持對事不對人,企業就可以重生// 123
第四章 非線性思維的建議線性思維行不通// 151
為沒有答案的問題尋找答案// 168
第五章 讓構想大量涌現
產生新構想的思維邏輯// 195
互聯網時代的“大前法則”// 206
擺脫陳舊思維方式的方法// 213
第六章 解讀五年后的商機
誰都有能力預測未來// 231
能預知五年后的世界的思維邏輯// 244
第七章 開拓者的思維
沖破舊商業的障礙// 269
來吧!讓我們邁向荒野// 285
不要把假設和結論混為一談
經營管理顧問的工作,從分析業界數據、企業數據開始,然后再以分析結果為基礎進行思考。如果假設這個行業處于衰退中,成長明顯趨緩,應該壓縮包含開發新商品在內的各種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注意的是,“這個行業處于衰退中”只是一種假設,不是結論。所以要建議客戶壓縮投資,就必須證明衰退的假設是正確的。為了向客戶證明這一假設是正確的,就必須再著手搜集證據,并分析證據。在搜集及分析的過程中,各種問題就會浮現出來了。
分析數據后所整理出來的資料,只不過是假設。但是大部分企業經營者或工商業者,就把這個假設當結論了。于是在認為已經“得到結論”的安心狀態下,忽略了從搜集證據、印證假設到導出真正結論過程中的邏輯思考。
以和服業為例,日本和服業的市場一年比一年小,近20 年來,每一戶人家的婦女和服支出費更是比以往減少了一半。今后隨著日本家庭少生孩子的趨勢增強,許多人預測和服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小。光看這些數據,認為和服行業就是衰退行業,應該沒錯吧?
但是我們不能在這個階段就下結論。進一步分析數據,或許就會知道和服整體的銷售額雖然滑落了,但是單價不高的夏季浴衣銷售量并沒有減少,而且浴衣的主要客戶群是年輕女性,或許從其他的分析里也可以看出年輕人其實對和服很感興趣。由這些分析,我們就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設,例如和服業的確是衰退行業,但是仍有以年輕人為主力的潛在需求。
接著,再繼續為這個假設搜集并分析資料,就可以得到“與其努力設計新的高級和服,不如著手開發適合年輕人品位的新款和服”,或者“把和服當作新事業,為和服在新的領域求得再生”等結論。這些結論和初的假設不同,但是有些案例就是如此。
重要的不是假設而是結論。有的經營管理顧問雖然會錯把假設當結論,或者給客戶的建議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困難”, 但是應該還不至于愚蠢到告訴客戶“和服業已經衰退了,要提升營業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種建議不但不能替客戶解決問題,也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任何問題都有解決之策,當然從業界撤退、把公司轉讓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認清現象和原因的不同
從證實假設到導出結論的過程中,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發生問題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大多數經營者和企業經理人只看到問題的現象,卻看不到產生問題的原因?,F象終究只是現象,不是原因,但是大多數人卻不了解這種理所當然的事。
例如,有位客戶提出的問題是,某樣商品的銷售業績沒有起色,客戶認為原因是營業人員士氣低落、產品質量不佳、價格太高等等。我接下這個案子之后,親自到客戶公司的營業現場和相關人員進行交談。在交談過程中,現場工作人員都說出了他們認為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即營業人員士氣低落、單價太高賣不出去、產品質量低劣。
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原因,而是現象(結果)。事實上在許多個案中,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而其他都只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現象。
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別期望解決問題。所以重要的是在各種現象之中找出真正的原因,絕不能在列舉了各種現象之后就停止思考。
如果營業人員士氣不振,大家可以辦個活動,吃吃喝喝吐吐苦水之后,大喊一聲“從明天起開始加油”,但是如果真正的原因是產品有問題,這么做顯然沒有用。
糟糕的是試圖改善所有的現象,也就是說既想激勵營業人員,又想降低價格,改善產品質量。但是降低價格、提升質量之后如果沒有了利潤,就是一種自殺行為;不停地督促員工、激勵員工,弄得員工疲憊不堪,士氣將更低落。總之,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企圖改善各種現象,只會使業績不升反降。換句話說,這么做只會讓企業陷入失敗的旋渦里。所以在急著找出解決之策之前,必須先弄清問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