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發展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是一本主要反映我國各學科博士后文化發展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本輯為創刊號,設置了關注、特集、問題、對策、觀察、案例、趨勢、理論、國際等欄目,主要收錄了第二屆中國博士后文化發展論壇(2013)的部分論文,主題涉及地方文化發展,文化發展理論與實踐,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對策與國際經驗,文化發展趨勢及案例等。
博士后與文化發展研究
哲學、問題意識與文化發展研究
從文明轉向看中國文化在當今世界的價值
特集·鄂西圈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戰略
生態·文化·發展
鄂西圈文化融合創新效應實證研究
民族文化與旅游:協同發展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
民族地方旅游文化建設中的獨特性研究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創新系統視角
中國夢背景下的兩岸文化交流探析
論出版傳媒傳播中國夢形象的機理與方略
"一碗湯距離":化解中國式養老難題的路徑、方法及其構想
詩性智慧:中國文化最根本的民族特色 博士后與文化發展研究
3.促進文化旅游加速融合
一是運作了一批有前景的文化產業項目。各地認真策劃產業發展項目,并積極拓展資金籌集渠道,有的已經通過招商引資,簽訂了投資意向合同。十堰市與美國好萊塢簽訂了《太極傳奇》文化園演藝項目,規劃1000余畝的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十堰山體公園已開工建設。隨州建成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拜祖圣地,正在推進大洪山佛教文化復建、編鐘音樂文化產業園建設的項目。荊門策劃了老萊子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項目、"荊州文化產業城"、"荊州古城實景演出《千秋忠義——三國風云》"等項目,并正在為項目的推進開展前期工作。一批文化產業項目策劃落地,如"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米芾書畫藝術創意基地"、"民間工藝創意基地"。文化與生態旅游的加速融合,使鄂西圈價值凸顯,軟實力大增,發展后勢強勁。二是加強發展規劃編制指導。襄陽市邀請國內專家團隊,編制《文化襄陽概念規劃》,對全市文化產業政策、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業目標進行設計;宜昌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把文化旅游業作為6個千億元產業來打造。
4.支持和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各項文化活動
結合地域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大型活動已成為各地集聚人氣、提升本地文化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億元打造的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連續舉辦了四屆部級的世界華人尋根謁祖節及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屈原故里景區,在我國端午節納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2011年舉辦首屆部級的端午文化節和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十堰世界傳統武術節、襄陽諸葛亮文化節、恩施生態文化旅游節、恩施"女兒會"、利川龍船調藝術節、來風擺手舞旅游節、荊門油菜花旅游節等閃亮登場。豐富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了當地文化藝術的影響力,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推進鄂西圈文化產業發展體現三個創新
文化創新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目前鄂西圈的文化創新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域文化本身的創新,我在這里所說的文化創新,更多的是指對文化進行更好的挖掘、傳承、利用上的創新,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方式、方法上的創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鄂西圈文化創新點可以概括為三個創新,即發展思路上的創新、發展略徑上的創新和具體工作舉措上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