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社會保險知識的普及讀物,采取問答、事例等闡述方式注重理論與實際的關聯度,使讀者在了解社會保險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能學以致用,立足實際。
本書共分六章,及時章主要介紹社會保險的概況,后五章分別介紹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每章分為"小看板"、"問一問"、"小貼士"、"我能我會"四個部分,便于讀者更直接、更快速地了解社會保險知識。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廣大讀者了解社會保險的一個窗口,也可以作為社區管理、社會工作及相關學科的大學專科、職高中職教材,同時也是政府、社區及社會保險管理和運營機構的人員培訓教材。
及時章 社會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第二章 養老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第三章 醫療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第四章 失業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第五章 工傷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第六章 生育保險
一、小看板
二、問一問
三、小貼士
四、我能我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及時章 社會保險
一、小看板
1.風險
風險是指偶然事件的發生引起損失的不確定性。這種提法比較簡單、明確。具體而言,該定義包括三層含義:一是風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即可能發生但又不一定發生的事件;二是風險發生的結果是損失,即經濟價值的非故意的、非計劃的、非預期的減少;三是事件發生所引起的損失是不確定的,即風險在發生之前,其發生的具體時間、空間、地點和損失的程度是不確定的,人們難以預期。需要強調的是,風險伴隨著人類活動的開展而存在,沒有人類的活動,也就不存在風險。
2.保險
保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定義。首先,從經濟的角度上說,保險主要是分攤災難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經濟方法。投保人參加保險,實際上是將他的不確定的大額損失變成確定的小額支出,即保險費。而保險人集中了許多單位和個人的危險,通過預測危險,計算,確定費率,建立專用基金,以補償財產損失或對人身事件給付保險金,使少數不幸成員的損失分攤給包括受損者在內的所有成員。因此,保險體現了一定的經濟關系。其次,從法律意義上說,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按照合同或法規的規定履行,投保人向保險人繳納保險費,以取得損失時要求保險人補償的權利;保險人承擔按規定補償被保險人的損失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這正體現了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再次,從社會的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通過保險,可以起到分散風險、消化損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