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說: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這個方程式是京瓷哲學的核心。它表達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我自己長期以來,就是根據這個方程式做事的。并且覺得只有用這個方程式,才能解釋自己的人生和"京瓷"公司的發展。
本書大體分為四部分,及時部分為稻盛先生的介紹,第二部分為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學,第三部分為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一部分為附錄。全書約28萬字,可謂稻盛思想的集大成。
稻盛熱,熱得有理由。全新改版的《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中,稻盛和夫自述日骯重建成功的真正原因。赤手空拳打造兩家世界500強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書中提出了人生事業的成功方程式,即人生和工作結果=思維方式努力能力。他說只有用這個方程式,才能解釋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的發展。本書為稻盛思想中國代言人曹岫云先生精心力作,囊括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與經營哲學。以國人的視角結合中國古典文化,為您呈現稻盛成功的思想精髓。與舊版相比,除了新增內容外,對內容和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使讀者暢讀內容的同時能夠耳目一新。
江蘇省無錫市人,1969年畢業于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后在企業和政府機關工作。1992年開始創辦企業。是無錫中幸時裝有限公司、無錫日昌服飾有限公司、無錫惠菱羊絨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的創建人、董事、或董事長;無錫盛和企業經營哲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級經濟師。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上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出版。另著有《稻盛和夫記》,編譯《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六項精進》等,翻譯稻盛和夫《活法》、《干法》、《稻盛和夫的實學》、《拯救人類的哲學》等10多部著作,翻譯稻盛和夫多次來華講演文稿。主編內部雜志《稻盛和夫經營研究》。
新版前言 中國為什么會出現"稻盛熱"/ 001
推薦序 人生航標:稻盛成功方程式 / 011
引言 / 015
關于稻盛和夫 / 019
1.想法變,一切都變 / 019
2.的企業家 / 020
3.的哲學家 / 021
4.京都獎 / 024
5.盛和塾 / 026
6.胃癌手術和佛門修性 / 027
7.中日友好使者 / 029
上篇 人生哲學 /
及時章 成功方程式 /
1.人生和方程式 /
2.方程式各要素間的關系 /
3.關于"人格理念" /
4.方程式與成功 /
第二章 成功方程式的產生 /
1.實踐中抽出理論 /
2.叔叔的負面意識 /
3.肺結核和"心態" /
4.水庫經營和"思念" /
5.天風哲學和"愿望" /
6.因果法則 /
7.二宮尊德的誠實與勤奮 /
8.福澤諭吉的話和方程式 /
9.心靈如庭園 /
10.泰戈爾的詩文 /
11.釋迦說"心" /
12.陽明心學 /
第三章 成功方程式中的三要素 /
成功三要素
1.能力 /
2.努力 /
3."人格理念" /
"人格理念"五側面
1.愿望 /
2.原則 /
3.人格 /
4.利他 /
5.因果 /
下篇 經營哲學 /
第四章 經營十二條 /
1.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
2.設立具體的目標 /
3.心懷強烈的愿望 /
4.做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
5.銷售較大化,經費最小化 /
6.定價即經營 /
7.經營由意志決定 /
8.燃燒的"斗魂" /
9.臨事有勇 /
10.不斷創新 /
11.有同情心,誠實待人 /
12.抱著夢想和希望 /
第五章 特色經營十項 /
1.以心為本的經營 /
2.客戶至上的經營 /
3.大家族主義的經營 /
4.實力主義的經營 /
5.伙伴式經營 /
6.全員參與的經營 /
7.方向一致的經營 /
8.獨創性經營 /
9.透明經營 /
10.精神鼓勵為主的經營 /
第六章 充滿哲理的會計學 /
1.追求會計的本質 /
2.利潤和稅金 /
3."一一對應原則" /
4."雙重核實原則" /
5."筋肉堅實"原則 /
6.主義原則 /
7.現金為主原則 /
第七章 成功實例 /
1.利他自利與美國AVX公司合并成功 /
2.真心通天,誠意無敵"DDI"創業成功 /
3."無私"使不利變有利參與移動通信的成功 /
后 記 /
附 錄 /
關于稻盛和夫
1.想法變,一切都變
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1月30日生于日本最南端的鹿兒島縣。父母開一間小小的家庭印刷廠。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困難,初中畢業后,父親曾要他輟學就職,由于哥哥據理力薦,他才上了高中。高中畢業后,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準備去當地一家銀行工作。一位老師出面說服了他的父母,在靠獎學金和業余打工維持學費的條件下,父母才勉強同意他去考大學。可惜考試成績不理想,稻盛先生只進了名氣不大的鹿兒島大學,專業為有機化學。他在大學里學習用功,成績,畢業論文受到有名教授的賞識。但畢業時卻找不到工作,稻盛先生非常苦惱,一時甚至產生過加入暴力團的念頭。后經人介紹,才進了京都一家破舊的電瓷瓶工廠"松風工業株式會社",他被分配到技術科,從事新型陶瓷的開發研究。企業連年虧本,連工資也不能如期發放,一起進廠的5名大學生4人先后辭職。他也不安心,想轉行,但哥哥不支持。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想,與其發牢騷、埋怨命運不公,不如靜下心來、埋頭于研究,做好眼前的本職工作。觀念一變,心情就輕松了,于是全身心投入研究開發。由于排除了雜念,聚精會神,就容易進入狀態,很自然地發現事物的真相。不久他的努力就有了成果,受到了上司的表揚,他就越發來勁,索性把床、鍋都搬進了實驗室,廢寢忘食,結果業績越加顯著。從那時候起,他的工作和人生開始進入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不僅開始改變他的命運,而且,從諸事不順轉入良性循環這一過程讓他隱隱約約地意識到,有一種非常重要的、類似人生觀的東西在心里面萌動。稻盛先生從自己的切身經驗當中,感悟而且歸納出了人生最重要的真理。就是人的想法、觀念、人生觀、人生哲學,對于工作的結果,對于人的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2.的企業家
稻盛和夫先生開發出一種U型絕緣陶瓷材料,可以替代荷蘭飛利浦的進口元件用于電視機的顯像管,因而得到了有名的"松下電器集團"的訂單。全廠別的部門都不景氣,士氣低落,唯有稻盛領導的"特磁科"欣欣向榮。正當他躊躇滿志,希望為改變整個企業的面貌一展宏圖的時候,卻在開發"日立制作所"要求的陶瓷真空管時遇到了困難,雖夜以繼日地努力,一時仍未突破,他很焦急。但是新來的上司,一位外行的技術部長不但不鼓勵,反而潑冷水,給他不公正的評價。稻盛先生一怒之下,拂袖辭職。
第二年,即1959年4月1日,在原企業幾位同事及有關朋友協助之下,稻盛先生借別人工廠一角的一幢木結構二層小樓,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員工28名,資本金300萬日元。稻盛先生自己沒有錢,大家要他以技術入股。當時他27歲。
京瓷公司在稻盛先生率領下飛速發展。1984年,為順應日本通信事業民營化的潮流,稻盛先生以世人難以想象的、超人的氣魄,創建了日本"第二電信電話公司"(簡稱第二電電)。這兩家公司后來都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
稻盛先生白手起家,40年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2005年3月末結算,集團年銷售額超過4兆日元(約3000億元人民),利潤接近4000億日元(約300億元人民)。員工總數超過7萬。經營范圍涉足精密陶瓷、電子零部件、數碼復印機、手機以及通信事業等領域。集團幾十年持續發展,從未虧損,更可貴的是:經營過程像陽光般透明,幾乎沒有污點。
在日本,松下幸之助先生被稱為昭和年代的"經營之神",而稻盛和夫先生被稱為平成年代的"經營之神",就是在全世界,像稻盛先生這樣的企業家,也是鳳毛麟角。
稻盛先生說他的事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具有正確的、明確的經營哲學,并與全體員工所共有。
3.的哲學家
稻盛先生不但在開發新產品上很有悟性,而且在把握人心方面也頗有悟性。我把前者稱為技術的悟性,把后者稱為哲學的悟性。從小學起他就是一個頑皮的孩子王。從孩童時代的游戲打鬧中,他已經體會到人心的機微、矛盾和多變。當頭頭要有勇氣,有好吃的要與人分享,肯做自我犧牲等等。進初中前傳染上肺結核,他開始理解人的心態與健康的關系。學生時代的種種挫折,讓他認識到生活的艱辛和人心的復雜。但是母親的開朗性格影響了他,讓他在失意中振作起來,讓他產生勇于挑戰新事物的勇氣。同時,父親誠實本分、細致謹慎的工作作風,從另一個方面給了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他的心細如發的經營風格中,從他后來獨創的實用而縝密的會計原則中,都可以看到這種影響。
少年時代所受教育中,鹿兒島出生的兩位明治維新時代的代表人物給了他深刻印象。一位叫西鄉隆盛,是人格高尚的思想家,他提倡的"敬天愛人"后來成為京瓷株式會社的"社是";另一位叫大久保利通,他冷靜、務實、講究規則,是一位干練的行政才俊。西鄉隆盛的理想主義和大久保利通的現實主義,在后來的稻盛和夫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稻盛先生參加工作后研發的新型陶瓷雖然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耐熱沖擊性、高強度、高絕緣等優良性能,但它的開發,特別是生產,不僅單調而且整天同粉塵和高溫打交道,條件相當艱苦。作為"松風工業公司特磁科"科長的稻盛,把微薄的工資的一部分寄給父母,自己生活極為簡樸,剩下一點錢,就與部下到附近小酒吧去喝一杯。那時,稻盛對工作和人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見解,他借這些機會向部下訴說,激勵他們共同奮斗。死氣沉沉的"松風工業"公司內,"特磁科"卻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照。日本及時物產(即三井物產)的顧問吉田先生是一位大人物,有一次突然提出要約見稻盛和夫。當聽完稻盛進公司后的有關經歷,以及稻盛對今后公司發展方針等的設想之后,吉田先生說:"才二十幾歲,年輕人,真不簡單,稻盛君,你已經有了自己的Philosophy。"當時稻盛還不知道"Philosophy"是什么意思,回到宿舍一查辭典,"Philosophy"就是"哲學、信念"。那一瞬間,稻盛心中有一絲顫動。稻盛反復念叨Philosophy這個詞,后來它成為稻盛經營生涯的一個關鍵詞。
在日本很少聽說有"豐田哲學"、"松下哲學"、"索尼哲學"這樣的說法。但在京瓷公司成立后不久,稻盛先生就把自己在經營以及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匯編成"京瓷Philosophy",即"京瓷哲學"的小冊子,發給員工學習,并與員工一起在實踐中貫徹。
如果說西方的泰勒首倡了"科學管理",那么東方的稻盛首倡了"經營哲學"。把經營和哲學連在一起,這是重大的歷史性的創舉。
"京瓷哲學",后又被稱為"稻盛哲學"。它不但是京瓷、"第二電信電話"以及稻盛先生其他各項事業高速、順利發展的思想基礎,而且它的思想的光芒,它所代表的人類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亂的現實世界中尤其顯得難能可貴。"稻盛哲學"是實踐的哲學,滲透在稻盛先生的一切實際經營活動之中。它沒有什么令人頭痛的哲學術語,它深入淺出卻有感動和召喚人心的力量。
稻盛先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喜歡深思熟慮,善于從復雜的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善于把深刻的思想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創造了許多經典格言,令人一見如故、終生難忘。日語中沒有"實事求是"這個詞,但稻盛先生卻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因而能在企業經營這個高度現實的領域中常勝不敗;日語中沒有"精神變物質"這種說法,但強調人的意志、信念、精神力量的偉大,強調"思念即因"、"境由心造",是"稻盛哲學"的重要特色;日語中很少用"辯證法"這個詞,但在稻盛先生的著作中卻充滿著生動的辯證思維,讀他的書是一種獨特的精神享受。
"稻盛哲學"首先是稻盛先生從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經營的實踐中提煉而來的,而后再將他對佛教、儒學的學習心得融入其中。它強調成功方程式中的所謂"思維方式"的重要性,這個詞日文叫"考え方",有多種譯法,主要指人的最基本的思想觀念、人生觀或價值觀,它決定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觀念轉變,人生就會發生180度大轉變。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思想觀念,以及隨之而來的正確的行動,最終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所謂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有豐富的內涵,本書將從許多角度加以闡述,但它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利他心",就是"為對方著想之心"。它超越國境、超越民族、超越時代、超越一切專業領域,是普遍的真理。稻盛先生就是從這一根本點出發,去判斷和應對一切,從不含糊,從不動搖。超越私利私欲的束縛,抱著純粹的動機,從更高的層次上去經營企業,他就"得道多助",不但得到部下的衷心擁護,而且獲得社會多方面的理解、信賴、尊敬和有力的援助,因此他就格外強大,遭遇障礙時也不會困惑,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的成功。在京瓷特別是"第二電信電話"的創立和經營過程中,稻盛先生的這種利他的哲學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實踐和哲學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是一種緊密的循環。稻盛先生在經營實踐中悟出了"稻盛哲學",并把"稻盛哲學"忠實地貫徹于經營實踐,使事業獲得巨大發展。又把在發展中獲得的新的實踐經驗再提煉,進一步豐富了"稻盛哲學"。如此循環,使經營和哲學,理論和實踐達到高度的、近乎的統一。
4.京都獎
"無利不商",商人獲取利潤,同官員得到俸祿一樣,無可非議。但是"君子愛財"必須"取之有道"。君子之財不但應該"取之有道",而且應該"散之有道"。這個"道"是稻盛哲學的題中之意。
京瓷的經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的同時,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1984年稻盛先生52歲時,他決定用個人的財產建立"稻盛財團",并設立"京都獎",每年一次,表彰世界范圍內在尖端技術、基礎科學和思想藝術領域有杰出貢獻的專家各一人。入選者不但要有優異的業績,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每年11月10日在京都國際會館召開隆重的頒獎儀式,除頒發紀念獎章外,每人可獲獎金5000萬日元。這個獎項已持續了20多年,稻盛先生先后共注入了500億日元。"京都獎"又被稱為亞洲的諾貝爾獎。
稻盛先生用千辛萬苦獲得的個人財產發放巨額獎金,一是為了實踐自己高尚的人生觀,對養育自己的社會做出回報。二是希望為許多默默奉獻的研究者助一臂之力。另外,鑒于人類科學文明的飛速發展與人類精神文明研究的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稻盛先生特別希望通過"京都獎"使兩者趨向平衡,期望人類社會能夠構建起新的更加美好的哲學規范。
2003年稻盛先生又用個人財產建立了"稻盛福祉會"和"稻盛福祉財團",為出身貧困、遭遇不幸的兒童提供幫助。
稻盛先生所做的社會公益活動還有許多許多。
稻盛先生說,京瓷公司是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我一直認為我的財產是社會委托我保管的,所以總想回報社會,為民眾而用。"
稻盛先生個人生活簡樸,甚至堅持打出租車上班,出差時常常去吃普通的"牛"(牛肉蓋澆飯),他極少使用名牌。步入老年后,一月和兒孫們聚會一次,也只是去普通的飯館,吃普通的飯菜。他認為生活上追求奢侈的心理非常可怕。個人財產決不用于私利私欲,絕大部分還原給社會,這是他的既定方針,也是"稻盛哲學"的具體體現。
5.盛和塾
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業家希望稻盛先生向他們傳授經營知識和經營思想。同年7月,在稻盛先生的贊同之下,25名京都企業家成立了"盛友塾"。1989年以成立大阪塾為契機,"盛友塾"改名為"盛和塾",取事業隆盛的"盛",人德和合的"和"兩個字,又恰與"稻盛和夫"名字中間兩字相一致。
稻盛先生從繁忙中擠出時間,義務為塾生們講演,解答他們在經營中遇到的難題。塾生們發表學習和運用稻盛哲學的心得體會,再由稻盛先生予以點評、提出忠告。我多次參加過這樣的學習會,經營者塾生們的認真和虔誠,稻盛先生講演之精彩,點評之切中要害,令人佩服。
一般的學習會,往往持續時間越長,學習的氣氛越淡薄,越是難以為繼。但"盛和塾"與此相反,塾長和塾生之間,塾生與塾生之間,彼此切磋琢磨已有28年。學習會不但數量增加,質量也不斷提高。申請入塾的經營者要經過認真的面試。現在"盛和塾"在日本和海外共有分塾70個,塾生8000多人,其中有不少優等生,有100多位塾生的企業股票已先后上市。不僅日本國內每次"盛和塾塾長例會"有數百名、甚至上千名塾生參加,而且當稻盛先生到美國、巴西、中國參加有關活動時,也常有數百名塾生企業家像追星一樣,跟隨左右。這么多的企業家,這么長的時間內,追隨稻盛和夫這個人,把他作為自己經營和人生的楷模,這一現象,古今中外,十分罕見,我稱之為"盛和塾現象"。
6.胃癌手術和佛門修性
稻盛先生于1997年65歲時決定從經營及時線引退,只擔任名譽會長。他認為經營者應該在自己還能做出正確判斷之時,就毅然退出一線,給后繼者更大的發揮才能的空間。另外,他認為卸下經營重擔后,可以騰出時間,實現自己投入佛門,進一步修性養心的宿愿。
不料,稻盛先生剛宣布引退后不久,在一次體檢中被發現患了胃癌。接到醫生通知的當天,他仍按預定日程參加岡山地區的"盛和塾"塾長例會。在回京都的路上,他照樣與塾生們談笑風生。回到家里已深夜時分,他開始認真考慮胃癌的事情,但不久便心情坦然,進入夢鄉。他認為與人生的坎坷相比,接受一次手術并沒有什么了不起,何況手術又是在全身麻醉、渾然不覺中完成。但是,在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后,因為傷口縫合不好,術后一星期患部劇痛,大汗淋漓,24小時多次更換內衣。醫生禁止他進食,只能靠輸液維持體力。由于異常的疼痛,心情不好,忍不住向周圍的人發脾氣。后來,稻盛先生對這一點深感內疚。他說平時經常教育部下要體諒他人,而輪到自己,在這種關口還是控制不了情緒。
為了進一步反省自己,在身體還沒恢復時,稻盛先生就進了京都的圓福寺正式接受剃度,成為佛門弟子,在寺院里認真體驗修行生活。此舉顯示了稻盛先生想從宗教文化中尋求新的人生境界的心跡。在談及佛門修煉的心得時,稻盛先生說,自己大學里學的是理工科,后來長期做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工作,今后可以更自由地探討和談論精神世界的問題了。另外,過去講"利他",往往需要有意識地時時告誡自己,用理智來強迫自己必須這樣去做。而現在"利他"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自覺的思想和行為。過去要靠理性分析才能理解的一些事情,現在很快就能抓住其本質,從內心更深刻地理解它們。
圓福寺的西片擔雪禪師在為稻盛剃度時說過,我們禪宗出家人,以坐禪修身,自然與世無爭,但也沒有對社會做直接貢獻。你從世俗出家,于僧堂認真修行之后,應回歸現實社會,繼續為世人服務,這才符合佛教的精神。一味在寺廟閉門修行,并非你這個人的職責所在。
稻盛先生今年已81歲高齡,但依然思維清晰,精力也不錯。雖說早已從京瓷和KDDI引退,但每天仍很忙碌。自己公司的經營,只在有人來請教時才提出若干建議,主要精力放在"盛和塾"、"京都獎"這類公益活動上。
而2010年2月1日開始的日航重建,稻盛先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僅僅一年時間,就有效地轉變了巨型企業日航幾萬名員工的意識,奇跡般地讓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創造了世界企業史上最為經典的案例。
2005年6月1日我參加了稻盛先生在福岡的縣民講演會,講演的題目是"人為了什么而活著"。通俗的語言中包含深刻的思想,會場各界聽眾2200人,其中高中生300名,在稻盛先生演說的1小時40分鐘內,全場鴉雀無聲,無一人退席,也無人走動,使會議組織者大為驚嘆。近年來,參加講演的聽眾累計已超過10萬人次。稻盛先生的思想影響,已從"盛和塾"的經營者塾生擴展到一般的市民階層。
稻盛先生同時還不斷著書立說,讓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成功經驗,分享他的思想成果。他的代表作《活法》深刻而精彩,在日本和中國已分別暢銷100萬冊以上。
最近5年內,我翻譯和編譯了稻盛先生的《活法》、《干法》、《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拯救人類的哲學》、《堅守底線》、《稻盛和夫的實學》、《敬天愛人》、《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心靈管理》等12本書,還受托審閱了其他有關著作的譯本,并為各書寫了推薦序言。稻盛著作在中國每本都暢銷,深得廣大讀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