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古代天文學、文化地理與山川模式、禮文化與制度、器物與空間考古、傳統繪畫、堪輿理論等多角度,綜合系統地探討了中國古代空間文化的主要源流、概念、內涵、現象、特征與規律,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剝繭抽絲,尤其是關于中國古代如何測定超大距離方位,進行了充分論證,得出了全新的結論和研究思路。
跨學科、多視角的傳統文化專著,探究中國人幾千年的空間文化智慧。
張杰 清華大學教授,長期從事聚落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教學工作,著述頗豐,2003年曾執教于法國巴黎行政學院,主持過多項重要歷史文化聚落的保護工程和科研項目。2009年獲"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
及時章 觀象授時與空間原型 ……………………………… 001
及時節 敬天文化對空間的影響 ……………………… 002
第二節 立竿測影對空間原型的影響 ………………… 011
第三節 "九五天數"與60°方位 …………………… 029
第四節 器物與空間的敬天含義 ……………………… 037
第二章 象物天地的空間模式 ………………………………… 075
及時節 地理環境與聚落選址 ………………………… 076
第二節 山川崇拜及其模式 …………………………… 087
第三節 昆侖模式 ……………………………………… 099
第四節 時空統一的體系 ……………………………… 107
第三章 天下莫非王土的體系化空間 ………………………… 123
及時節 禮與中華文化 …………………………………… 124
第二節 體系化的空間體系 ……………………………… 130
第三節 模數化控制與建設體系 ………………………… 149
第四節 "宜"的設計哲學 ……………………………… 171
第四章 山川定位與空間構圖 …………………………………… 191
及時節 山川構圖文化與模式 …………………………… 192
第二節 山川定位與聚落構圖 ……………………………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