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人類學的角度歸納的文化指對于環境的人類適應模式。將文化作為研究主題的人類學觀察環境主題的觀點遵循如上文化的概念。此時,并不認為環境可以決定文化。我們也不能否認,大部分的人類學家為了強調文化,具有歪曲的觀點,從文化的角度觀察文化和環境的關系。因此,提出了環境可能論。可是,從為人類的未來著想的當前角度公正地觀察文化和環境的關系時,我們似乎應該重新回顧環境決定論的含義。
崔海洋,男,朝鮮族,1972年生于吉林柳河,生態人類學博士,副教授。1996年畢業干延邊大學醫學院麻醉專業;1999年留學韓國獲宗教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云南大學民族生態學方向博士學位。2004年調入貴州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傳統農業、民族生態、傳統知識的發掘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翻譯出版了《環境、人類、親和》、《雙包的秘密》兩部韓國名著,并在《思想戰線》、《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生態經濟》等核心刊物上數篇。
"世界生態人類學譯叢" 總序(羅康隆)
前言:生態主義
及時篇 理論篇
及時章 環境、文化、人類———生態人類學的眾多商議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環境、適應、系統———若干個基本概念
第三節 文化生態學和新進化論
第四節 生態人類學和新功能論
第五節 生態過程論和歷史性
第六節 民俗生態學和新民俗志
第七節 結論
第二章 文明論和文明批判論的反生態學
及時節 緒論:提出問題
第二節 文明過程和生態危機
第三節 結論和提議
第三章 平均信息量、不等價交換、環境主義———文化和環境的共同進化論
及時節 現代人的悲劇
第二節 低平均信息量的保守主義
第三節 高平均信息量的進步主義
第四節 不等價交換的生態學
第五節 結論———如來佛掌心
第四章 在森林生活的人們在森林外生活的人們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森林和人類的關系史
第三節 殖民主義和破壞森林
第四節 恢復森林的必然性和戰略
第五節 概要和結論
第五章 西南海島嶼地區的地方病———透過醫療人類學的視野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寄生蟲病
第三節 結論
第六章 關于利用沼氣的相關個案研究———以濟州島松堂里為中心
及時節 目的和方法
第二節 沼氣技術發展和推廣過程
第三節 沼氣設施建造技術
第四節 松堂里的能源利用文化
第五節 松堂里居民的創新經驗———沼氣
第六節 象征性拒絕和當地居民的創新
第七節 結論
第七章 廁所和糞尿污水處理廠———環境問題和生態民俗志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理論的鑲嵌———生態學和文化
第三節 廁所———低平均信息量文化
第四節 糞尿污水處理廠———高平均信息量文化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生態型不均衡與共同體文化的危機———蟲祭與農藥的生態人類學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蟲祭文化論
第三節 農藥環境論
第四節 生態系抹殺的代價
第五節 適當技術的概念
第六節 結論
第九章 用水文化、公共財產及地下水———以濟州道地下水開發的反生態性為中心
及時節 緒論:黯淡無光
第二節 濟州道的用水文化
第三節 地下水開發和公共財產悲劇
第四節 地下水的開發是一種打胎行為
第五節 結論———為濟州道的環境聲明
第十章 有關親環保居住模式的探索———通過有機物垃圾再循環建構生態化公寓
及時節 緒論
第二節 居住形態的決定因素和生態適應性
第三節 公寓居住模式的形成
第四節 親環保居住公寓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一章 環境的持續發展和環保型未來企業
及時節 資本主義式發展的局限性
第二節 沒有發展的開發
第三節 追求低平均信息量文化的未來企業
第四節 作為超越意識形態的生態主義
第二篇 實踐篇
引言:擺脫虛偽才有批判
第十二章 生態學是基礎
及時節 生態學:為什么研究? 怎么研究
第二節 理解環境的前提條件
結束語
第十三章 糞便哲學和糞便科學
及時節 糞便的氣味
第二節 飯就是糞便,糞便就是飯
第三節 轉向蠶室和半浦地區的高層生態住宅
第十四章 錯誤的信念
及時節 人魚與hummpanzee
第二節 在社會生物學的傲慢和文化決定論的夾縫里掙扎的環境
第三節 人口增長和自然保護
第四節 叫做"環境保護"的咒語
第五節 環境問題其實是人的問題
第六節 我們所謂的"環保"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呢
第十五章 錯誤的遇見
及時節 糞便大海——黃海的未來
第二節 清掃觀光團
第三節 天災級人災
第四節 生態理論是首要理論
第五節 綠色地帶和塑料地帶
第六節 挽救潛水練習場
第七節 限制漢拿山的入山者
第八節 濟州環境宣言
第九節 環境保護跨國協作會議有應對之策嗎?
第十六章 的對應方案——生物多樣性和韓國文化論
附錄 與"糞便" 博士——全京秀教授的對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