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世界之書:一部簡明的人類冒險史圖書
人氣:56

世界之書:一部簡明的人類冒險史

以全球通史的大視角,講述一段驚心動魄的人類文明發展之路。全球狂銷200萬冊,被譯成50多個譯本。從叢林到文明,文明的發展史即人類簡史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世界史>世界通史  
  • 作者:[英]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6813942
  •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7
  • 印刷時間:2017-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世界之書:一部簡明的人類冒險史》從文明的角度,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到東方的佛陀、孔子、老子,從歐洲工業革命到世界大戰等。上下數十萬年,從叢林到文明,既考察過去,又論及不遠的將來,充滿著作者“希望人類社會能逐漸邁向理想的境界”的人文情懷,文采斐然而又不失史學著作的嚴謹,為人類更好地理解現在與未來打開了新的窗口。

編輯推薦

1、長銷不衰。《世界之書:一部簡明的人類冒險史》全球狂銷200萬冊,現已被翻譯成30多個國家的文字,50多個譯本。

2、了解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必讀之作。作者以大歷史觀的視野,打通各文明邊界,將各文明看似獨立實則彼此交融的發展脈絡梳理明晰。

3、作者被羅素評價為“把文學與歷史做的結合的人,威爾斯可能是西方有史以來成功的一位。”

4、補充英國1946年修訂版中增加的內容作為“補遺”,內容更。

5、通俗易讀。威爾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斐然,內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赫伯特 喬治 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

英國著名作家,同時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曾是費邊社重要成員,會晤過羅斯福和斯大林。

他擅長在文學作品中注入科學的因素,不僅關注科學的進步,更關心科學進步給人們所帶來的美好或不良后果。

其代表作有《時間機器》《世界之書:一部簡明的人類冒險史》

目錄

序言

一 世界與空間

二 世界與時間

三 生物的起源

四 魚類時代

五 石炭紀沼澤時代

六 爬蟲類時代

七 最早的鳥類與哺乳類

八 哺乳類時代

九 猿猴、類人猿、原人

十 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十一 最早的真人

十二 原始思想

十三 農耕的開始 序言

一 世界與空間

二 世界與時間

三 生物的起源

四 魚類時代

五 石炭紀沼澤時代

六 爬蟲類時代

七 最早的鳥類與哺乳類

八 哺乳類時代

九 猿猴、類人猿、原人

十 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十一 最早的真人

十二 原始思想

十三 農耕的開始

十四 原始的新石器文明

十五 蘇美爾、古埃及、文字

十六 原始游牧民族

十七 最早的航海民族

十八 埃及、巴比倫、亞述

十九 原始雅利安(印歐)民族

二十 的巴比倫帝國與大流士一世帝國

二十一 早期猶太人的歷史

二十二 猶太人的祭司與先知

二十三 希臘人

二十四 希臘與波斯戰爭

二十五 希臘的榮華

二十六 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

二十七 亞歷山大城的博物館與圖書館

二十八 釋迦牟尼的一生

二十九 阿育王

三十 孔子與老子

三十一 羅馬的出現

三十二 羅馬與迦太基

三十三 羅馬帝國的成長

三十四 羅馬與中國

三十五 早期羅馬帝國的庶民生活

三十六 羅馬帝政下的宗教發展

三十七 耶穌的教訓

三十八 基督教教義的發展

三十九 蠻族入侵帝國分裂

四十 匈奴人與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四十一 東羅馬帝國與撒拉遜帝國

四十二 中國的隋與唐

四十三 阿拉伯人的盛世

四十四 拉丁系基督教國家的發展

四十五 十字軍與教皇極盛期

四十六 諸侯的反抗與教會的分裂

四十七 蒙古人的征服

四十八 歐洲人的知性的復活

四十九 拉丁教會的改革

五十 查理五世皇帝

五十一 歐洲的政治實驗時代

五十二 歐洲人在亞洲及海外的新帝國

五十三 美國獨立戰爭

五十四 法國革命與復辟

五十五 拿破侖的沒落與歐洲的不安定和平

五十六 物質知識的發達

五十七 產業革命

五十八 近代政治、社會思想的發展

五十九 美國的膨脹

六十 德意志的興隆

六十一 海外的輪船、火車新殖民地

六十二 歐洲的侵略亞洲及日本的勃興

六十三 一九一四年的大英帝國

六十四 歐洲的武裝時代與及時次世界大戰

六十五 世界的政治與社會的重建

附錄一 補遺

附錄二 年表

在線預覽

十 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由于約五六萬年前第四冰河期的巔峰期前住在地球上的動物,與人類太相像,因此直到不久之前,這些動物的遺物都被認為是屬于人類的。我們已發現很多這些動物的頭蓋骨、骨骼,以及它們所制作、使用的大型器具。它們生火、藏匿在洞穴中避寒,并且很可能制造皮革蔽體。它們與人類一樣,是習慣使用右手的。

但是,根據人種學家的說法,這些動物并非真正的人類,而是同一屬中的另一種族。它們的顎厚而突出,前額低,眉毛部分隆起。大拇指不能像人類那樣,與別的手指相向,脖頸長得不能仰望天空。想象中,它們笨拙地低著頭走路。沒有下巴須的顎骨,與海德堡人相似,與人類的顎骨則不相同。它們的牙齒也與人大有不同,臼齒的構造比我們更復雜,沒有像我們的長長的齒根,而且沒有犬齒。它們的頭蓋骨的容積幾乎可以與人類相比,但腦部則后方較大,前方低而小,知能的構造與我們不同,它們確實不是人類系統的先祖。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而言,它們與人類都是屬于不同系統。

這種絕滅種族的頭蓋骨與骨骼,在尼安達有較多的發現,因此這奇異的原始人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它們在歐洲居住了數百年,甚至可能長達數千年之久。當時,世界的氣候與地勢,與現在有很大不同。例如歐洲,南迄泰晤士河、德國、俄國等中部,都是一片冰雪。英、法之間尚無海峽。地中海與紅海為巨大谷地,低處可能有若干湖泊,巨大內海從現今的黑海,橫過蘇俄南部直抵中亞。西班牙和無冰雪覆蓋的整個歐洲,是比拉布拉多島更酷寒的荒涼高地。溫和的氣候,必須在北非才可看到。長毛象和長毛犀牛、大牛、馴鹿等強壯的動物,跋涉過長出少許北極植物的南歐草原,追逐著植物,春天往北方,秋天則往南方,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尼安德特人就是在這樣的世界,尋覓著一些小鳥獸、果實、根莖等食物東飄西蕩。想來它們必定主要是啃嚼小樹枝、根莖等的素食動物。由它們那平坦而精巧的牙齒,可得知它們的食物多半是植物性的,不過我們卻又曾在它們的洞穴里發現為了拔取骨髓而敲碎的大動物的長長髓骨。它們的武器,看起來若以巨獸為敵,則是不可能有多大威力的,但似乎頗能看準獸類渡河時用矛襲擊,甚至似乎還能設陷阱來捕獸。它們跟蹤獸群,經格斗而撲殺獸類為食,并且也似乎客串當時尚存的刀齒虎的助手。想象中,它們是由于長久的冰河時代,生活困難,所以盡管慣于素食,仍不得不襲殺動物。

我們無法想象尼安德特人的外表。也許它們渾身長毛,與人類迥然不同,連是否直立步行,都頗為懷疑。為了支撐身體,可能除了腳之外尚使用指關節。它們多半獨自,或者結成一小家族群流浪。從顎部的構造可以看出,它們不會講今日我們所能理解的語言。 十 尼安德特人與羅得西亞人

由于約五六萬年前第四冰河期的巔峰期前住在地球上的動物,與人類太相像,因此直到不久之前,這些動物的遺物都被認為是屬于人類的。我們已發現很多這些動物的頭蓋骨、骨骼,以及它們所制作、使用的大型器具。它們生火、藏匿在洞穴中避寒,并且很可能制造皮革蔽體。它們與人類一樣,是習慣使用右手的。

但是,根據人種學家的說法,這些動物并非真正的人類,而是同一屬中的另一種族。它們的顎厚而突出,前額低,眉毛部分隆起。大拇指不能像人類那樣,與別的手指相向,脖頸長得不能仰望天空。想象中,它們笨拙地低著頭走路。沒有下巴須的顎骨,與海德堡人相似,與人類的顎骨則不相同。它們的牙齒也與人大有不同,臼齒的構造比我們更復雜,沒有像我們的長長的齒根,而且沒有犬齒。它們的頭蓋骨的容積幾乎可以與人類相比,但腦部則后方較大,前方低而小,知能的構造與我們不同,它們確實不是人類系統的先祖。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而言,它們與人類都是屬于不同系統。

這種絕滅種族的頭蓋骨與骨骼,在尼安達有較多的發現,因此這奇異的原始人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它們在歐洲居住了數百年,甚至可能長達數千年之久。當時,世界的氣候與地勢,與現在有很大不同。例如歐洲,南迄泰晤士河、德國、俄國等中部,都是一片冰雪。英、法之間尚無海峽。地中海與紅海為巨大谷地,低處可能有若干湖泊,巨大內海從現今的黑海,橫過蘇俄南部直抵中亞。西班牙和無冰雪覆蓋的整個歐洲,是比拉布拉多島更酷寒的荒涼高地。溫和的氣候,必須在北非才可看到。長毛象和長毛犀牛、大牛、馴鹿等強壯的動物,跋涉過長出少許北極植物的南歐草原,追逐著植物,春天往北方,秋天則往南方,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尼安德特人就是在這樣的世界,尋覓著一些小鳥獸、果實、根莖等食物東飄西蕩。想來它們必定主要是啃嚼小樹枝、根莖等的素食動物。由它們那平坦而精巧的牙齒,可得知它們的食物多半是植物性的,不過我們卻又曾在它們的洞穴里發現為了拔取骨髓而敲碎的大動物的長長髓骨。它們的武器,看起來若以巨獸為敵,則是不可能有多大威力的,但似乎頗能看準獸類渡河時用矛襲擊,甚至似乎還能設陷阱來捕獸。它們跟蹤獸群,經格斗而撲殺獸類為食,并且也似乎客串當時尚存的刀齒虎的助手。想象中,它們是由于長久的冰河時代,生活困難,所以盡管慣于素食,仍不得不襲殺動物。

我們無法想象尼安德特人的外表。也許它們渾身長毛,與人類迥然不同,連是否直立步行,都頗為懷疑。為了支撐身體,可能除了腳之外尚使用指關節。它們多半獨自,或者結成一小家族群流浪。從顎部的構造可以看出,它們不會講今日我們所能理解的語言。

在數千年間,尼安德特人是出現在歐洲的較高級動物。繼而約在三萬到三萬五千年以前,隨著氣候漸趨溫暖,有一種更智慧、更懂事、能交談、善協作的動物,從南方入侵尼安德特人的世界。它們把尼安德特人從洞穴及住地逐出,它們尋覓同樣的食物。它們極可能是向這些危險的先住者挑戰,將它們殺光,尼安德特人便從此滅亡。這些來自南方或東方——我們猶未能獲知他們的發祥地的后來者,是具有與我們同樣的血與皮膚的動物,亦即最早的真正的人。他們的頭蓋骨、拇指、頸、齒,在解剖學上來看,與我們相同。在克羅 馬農(Cro-Magnon)的洞穴與格里馬第(Grimaldi)的洞穴中,發現了我們所知的最早的真人的幾片遺骨。

我們的種族,就這樣出現在巖石記錄中,人類的故事于是開始。

當時的世界,氣候雖然仍舊嚴寒,但也漸漸地與今日的世界接近。在歐洲,結冰時代的冰河開始后退。馴鹿從法國、西班牙消失,隨著草的日漸趨于茂盛,大群的馬隨之出現,長毛象也在南歐減少,最終全部移居北方。

真正的人類發源于何地,迄今猶是個謎。1912年夏,南非布洛肯丘陵發現饒有趣味的頭蓋骨與幾個骨頭碎片。從它們的各種特征來判斷,可視為介乎尼安德特人與人類之間的第三種人類的遺骨。腦部與尼安德特人相比較,前大后小,而且與人類相同,是直豎于脊骨之上,還有牙齒與骨骼與人類相類似。不過,無疑臉是與類人猿相似的,眉毛部有突起,頭上中央亦有隆起。這羅得西亞人確實可以說是肖似類人猿,并有尼安德特人面形的與人類更接近的動物。

羅得西亞人的頭蓋骨,也許只不過是亞人種——從結冰時代的開始,直到它們共同的繼承者,并且也極可能是共通的消滅者的真正人類出現以前冗長的中間期,存在于地球上的亞人種——的遺物中的第二片頭蓋骨而已。羅得西亞人的頭蓋骨本身,可能并不算十分古老,至本書出版時為止,連大約的年代亦未確定。這種原人動物,直到最近還生存在南非,這或許亦為一項事實。

十七 最早的航海民族

人類有舟船,當在兩萬五千至三萬年前。在新石器時代初期,人們借助木頭或灌了空氣的獸皮囊袋,在水上劃動。在埃及與蘇美爾,自我們所知的早期,即使用在籠子上蓋一層獸皮的小舟。這種小舟,今日仍在該地被使用著,另有愛爾蘭、威爾士、阿拉斯加等地,今日亦沿用,白令海峽依舊靠它來橫渡。隨著用具的改良,獨木舟制造成功,自然而然船也被制成。

諾亞方舟的故事,想必是紀念最早的造船偉業而傳下來——一如世界諸多民族之間所盛傳的洪水故事,可能即為地中海地區的洪水傳說。

在紅海,金字塔建造以前很久即有舟,地中海與波斯灣則是公元前約七千年才有。這些舟船多半屬于漁業民,亦有交易船與海盜船。只因最早的水手既為人類,我們不妨想象,他們當以掠奪為務,萬不得已時方進行交易。

這一類早期船只出航的是內海,風向不規則,有時甚至多天之間無風,故此船帆尚不出補助性質的程度,未見再發展。設備完整,可供大海洋上航行的帆船,則是晚近四百年才發達起來。古代世界的船只,本質上是靠劃槳前進,專在沿岸近處航行,一經發現風浪將至,立即避入港口。船型大起來,出現“加利船”以后,充作奴隸劃手的戰俘,即成不可或缺。

當閃族以流浪民、游牧民的身份出現在敘利亞、阿拉伯等地,繼而又征服蘇美爾,首先建立阿卡德王國,接著又建立及時巴比倫帝國,前面已述及。在西方海上,閃族也出現,在地中海東岸筑若干港口,蒂爾與西頓即為其中重要者。而在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時代,他們已成了交易者、流浪者、殖民地開拓者,擴展到整個地中海地區。這些海上閃族人被稱為腓尼基人,他們派遣沿岸遠征軍,經直布羅陀海峽,壓迫原住民伊比利 巴斯克人,定居于西班牙,亦在非洲北岸經營為數不少的殖民地。這些腓尼基都市之一迦太基,后文會進行詳述。

但在地中海最早使用加利船的,卻不是腓尼基人。地中海的島嶼及沿岸,早已有諸多城市與街鎮,住著愛琴民族——由其類緣及言語來看,很明顯的是屬于西方的巴斯克人、地中海現住民及埃及人之一或若干種族混合的人種。這愛琴民族,我們不能與很久以后在這個故事里登場的希臘人混同。他們是希臘的先住民,在希臘與小亞細亞建都市,著名的有邁錫尼、特洛伊等,另外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筑了一所雄偉的建筑。

靠諸多考古學家的發掘與努力,我們在近五十年才開始得知愛琴諸民族的范圍與文明。克諾索斯已經不留余地地被探險,所幸在其后的歲月里未有足可破壞此遠古廢墟的大都市建立,因此古跡保存尚稱完整,成為曾經一度被遺忘的文明,漸被展現于世的資本。

克諾索斯的歷史,與埃及同樣久遠。這兩國在公元前四千年之際隔海交易,盛極一時,而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前后,即薩爾貢一世與漢謨拉比的中間時代,克里特文明達到巔峰。

克諾索斯與其說是城市,不如稱之為克里特王與其子民的大宮殿。原本連城墻都付諸闕如,但后來腓尼基漸趨強大,再加上一支新的更兇惡的海賊人種希臘人從北方向海上擴展,為防入侵,不得不加筑城墻。

克里特王被稱為米諾斯,一如埃及王被稱為法老。他住在有水道、浴室等在他處古跡所不可見的設備的宮殿里,統治其國家。在宮殿中,他經常舉行祭典與表演,甚至有與如今盛行于西班牙的斗牛極相似的一種斗牛,連斗牛士的服飾都相似,亦有體育競技。婦女的服裝,有束胸,衣擺有皺襞,堪稱“現代化”。他們的陶器、紡織物、雕刻、繪畫,以及玉器、象牙、金屬、鑲嵌細工等,常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妙作品。他們亦有文字,但迄今未能解讀。

這種幸福而快活的文明生活,持續約兩千年之久。公元前兩千年前后,克諾索斯與巴比倫充滿活躍而有教養的民眾,過著快樂的生活。他們舉行祭典,欣賞表演,起居有屋內奴隸服侍,外則驅使產業奴隸,增加財富。對他們而言,諾索斯充滿陽光且又有碧海環繞的生活,必定是安泰無憂的。他們必也以為當時的埃及,乃是受野蠻人“牧人王”統治的漸趨衰亡的國家。然而,當時對政治情勢關心的人,必已發覺閃族人到處蔓延,控制埃及,征服巴比倫,在底格里斯上游建設尼尼微城,西向則航海至直布羅陀海峽,確立了多處的殖民地統治。

克諾索斯必定也出過充滿活力且好奇心強烈的人。在其后的希臘人之間流傳著克里特的偉大工匠代達羅斯的傳說,說他曾制成一種飛機,但墜入海中宣告失敗。

檢討克諾索斯人與現代人的生活之間的若干異同,是件饒有興味的事。公元前兩千五百年的克里特紳士,認為鐵是來自天空的珍異金屬,是奇怪的東西,當時人們僅知有隕鐵,而尚未能從礦石中提取鐵。今日則到處都有鐵。再者,克里特人認為馬只是傳說中的動物,乃是遙遠的黑海以北的荒涼之地的驢子的一種。說到文明,則僅存在于愛琴人的希臘,以及迦利亞人、呂底亞人、特洛伊人等所居住的小亞細亞。西班牙與北非的腓尼基人與愛琴人固然也有,但在克里特人看來,卻是遠在天邊。意大利則依然是一片荒蕪的無人之境。褐色皮膚的伊特魯里亞人尚未從小亞細亞移居意大利。假定在某個日子,有個克里特紳士來到碼頭,檢視俘虜,他發現金發碧眼的人,深覺奇異。他以言語詢問,回答的卻是蠻人舌之音,一句也不能聽懂。他必以為這動物是來自黑海那更遙遠之地的愚昧野蠻人。

這動物正是雅利安人。關于這個種族及其文化,我們必得在后文花大量篇幅來敘述。他所說出來的奇異而不可解的言語,在往后的日子里分化成梵語、波斯語、希臘語及拉丁語、德意志語、英語等如今世界上的大部分最重要的語言。

以上所述就是聰明、進取、明朗而幸福的克諾索斯人。然而,在公元前約一千四百年之際,不幸極其突然地降臨在這些欣欣向榮的人們頭上。米諾斯的宮殿遭破壞,而且廢墟從未被再建,且亦無人再定居于此。這不幸是如何發生的,迄今猶是個謎。發掘者發現若干似乎是散亂的掠奪物,以及火警的痕跡;亦有人發現具有嚴重破壞性的地震的痕跡。可能是自然的力量造成了這種破壞,也可能在地震的破壞之后,希臘人又來加以毀壞。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