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陌生的北美土地,要締造一個怎樣的嶄新國度?
制憲會議步履維艱,聯邦制、共和制何以必須維持?
雖有賢者治國,仍須直面人性,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美國締造者的合傳就是一部美國建國之初的簡要歷史:溫思羅普、富蘭克林、華盛頓、亞當斯、杰斐遜、麥迪遜、漢密爾頓、林肯八位美國國父——他們的功德與成就,挫折與困惑,理想與信念,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卷徐徐展開,本書將帶領讀者跟隨先賢重回兩百年前的激情年代,重新探求美國崛起之路上的道德基礎與精神內核。
對共和的考驗沒有終結,政治智慧不能寫入基因密碼。一個真正的共和體制能否堅持下去,還要依仗其國民對共和國的理解和意愿,還需時不時地回到締造者那里去尋求靈感,在他們的陪伴下繼續這個進程。
昔日孱弱的13個殖民地,何以成為今日世界超級大國?
讀美國史,繞不過美國國父“群星閃耀時”!
八位高瞻遠矚的美國國父人生特寫,
一部滿懷“光榮與夢想”的美國建國史,
一種敢于擔當、求真務實的美利堅精神與文明。
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生,就會決定幾十年和幾百年的歷史進程,美國締造者如同夜空中的星,閃耀在人類探索的征程……
錢滿素,1946年生于上海,哈佛大學美國文明史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主要從事美國文明的研究,著有《自由的基因——美國自由主義的歷史變遷》《自由的階梯——美國文明札記》《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等;論文集《飛出籠子去唱》《一個大眾社會的誕生》;主編過《自由的刻度——締造美國文明的40篇經典文獻》《我有一個夢想》《韋斯特小說集》等書,發表過有關美國歷史、文學、政治的論文和文章多篇。
前言 紳士謀國
一群并未遠去的建國先輩
締造者們到底締造了什么
制憲會議步履維艱
聯邦為什么必須維持?
成功的秘訣是務實
共和制的道德基礎
考驗并無終結
壹 被遺忘的國父:約翰 溫思羅普(1588—1649)
基督徒溫思羅普
總督溫思羅普
國父溫思羅普
貳 “美國先生”:本杰明 富蘭克林(1706—1790)
印刷工人
革命元勛
巴黎外交 嶄露頭角
外交以禮 軍政有謀
文教思想 長存輝光
文以詠志 亦莊亦諧
橋梁人物 “美國先生”
叁 開國領袖:喬治 華盛頓(1732—1799)
初出茅廬 以身探險
弗州鄉紳 不滿英治
獨立戰爭 榮辱與共
順應民意 解甲歸田
制憲會議 穩定大局
開國總統 創建聯邦
連任總統 忍辱負重
功成身退 和平讓權
肆 美國政治學之父:約翰 亞當斯(1735—1826)
少不更事 求學哈佛
胸有大志 嶄露頭角
成家立業 投身抗英
出使歐洲 致力外交
入主白宮 治國理政
連任失敗 歸隱田園
著書立說 安享晚年
伍 美國民主的設計師:托馬斯 杰斐遜(1743—1826)
起點與終點:沙德維爾與蒙蒂塞洛
革命領袖:《獨立宣言》
改革斗士:《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
失意州長
從國務卿到副總統
總統之職
蒙蒂塞洛的哲人:創建弗吉尼亞大學
美國民主的設計師
陸 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 麥迪遜(1751—1836)
小個子爆發大能量
制憲會議上的舌辯高手
《聯邦黨人文集》執筆翹楚
在其位,謀其政
“人人都愛麥迪遜夫人”
偉大的政壇合作者
畢生執念:合眾國憲法
柒 美國金融大廈奠基人:亞歷山大 漢密爾頓(1755—1804)
從小島到大陸
從學生到革命者
從士兵到國家主義者
《聯邦黨人文集》:合眾為一
金錢就是力量:金融天才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 vs 杰斐遜:決定國家前途的競爭對手
致命的“約會”
尾 聲
捌 美國奴隸制的終結者亞伯拉罕 林肯(1809—1865)
艱難時世 頑強成長
初出茅廬 艱苦謀生
步入政壇 收獲愛情
不遺余力 反奴隸制
入主白宮 應對戰火
為國捐軀 世人緬懷
英漢譯名對照
讀美國史,你繞不過的一個詞就是“Founding Fathers”(建國先輩、締造者、奠基者),指的是一群高瞻遠矚、敢于擔當的領袖人物。他們先是領導殖民地贏得獨立,后又制定實施憲法,使獨立存在了一百多年的13個殖民地終于合眾為一,美利堅合眾國由此誕生。
國家原本是沒有父親的,如果有人愿意按中國傳統尊稱他們為“國父”,也不是不可以,但記得一定是復數,而且千萬別想象出什么“國母”來。
這群締造者為大眾所熟知,他們的形象至今栩栩如生出現在各種傳媒中。美國人不講究為尊者諱,再怎么尊崇他們,也不回避其個人弱點。他們并肩奮斗,彼此既有同道相惜之情,也有強大個性間必然存在的意見沖突。
本書扼要地介紹建國時期最重要的六位領袖,為讀者展示他們的功德成就,還有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為了照顧到歷史的傳承,我們加入了兩位不屬于這個時代的人物。
時勢造英雄,歷史人物只能在客觀條件下發揮作用,締造者們也不例外。美國孕育于一個半世紀的殖民時期,所以我們不能忘了還有一個“清教先輩”。溫思羅普名列首位,因為他是“新英格蘭方式”的重要奠基者,這一清教的自治傳統隨著西部開發而擴散到全美,成為美國文明的主要基因。沒有殖民時期形成的自治傳統,就不可能有美國革命的平穩成功。
同理,美國也不終止于締造者們,他們遲疑未決的一些重大問題直到南北戰爭才得以解決,包括奴隸制、州權對聯邦權的挑戰、早期農業民主理想與工商業道路的對峙等。林肯代表的事業解決了制憲會議和早期政治中的這些糾結與隱患,美國從此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可以一心一意謀發展了。
締造者們至今活在美國政治生活中,這里的“活”不僅僅是對他們的紀念與緬懷,更重要的是——他們制定的憲法仍是國家的較高。凡是涉及憲法解釋的問題,美國人不得不回到制憲時代去揣度他們的意圖,聽聽他們的說法。18世紀制定的憲法一直用到今天,從這點上說,所謂年輕的美國其實是個古老的國家。
整個美國革命——從抗稅伊始的1763年到憲法生效的1788年——都發生在中國的乾隆年間(1736—1795),且只占他在位的一小半時間。如今,這位至高無上的皇帝也是中國媒體中的???,但無論戲說還是正說,他都只是一個過了時的歷史人物。在他那套治國方略中,我們讀到的只是一個大國衰敗的教訓,今天的我們還能從他的內政外交、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中汲取多少養料呢?
歷史是一條長長的因果鏈,每個時代都不過是歷史流變中的瞬間,每個事件都要在一個相對漫長的時段過后,才能充分顯示其意義,對歷史來說沒有,沒有永恒。若要判斷世界潮流或歷史走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回頭看一看:當今的世界是更像締造者們的美國呢,還是更像乾隆年間的中國?
雷頤、林達隆重推薦
鳳凰歷史頻道、鳳凰讀書、鳳凰網文化中心宣傳推廣
澎湃私家歷史欄目系列文章推薦
網易歷史頻道、上海書評、界面新聞推廣
美國建國,破天荒建立了個沒有君主的國家。沒想到二百多年來,沒有君主的國家越來越多;二百多年來時代、社會飛速發展,巨變驚天,沒想到兩百年前制定的憲法依然基本適用。當年美國的“謀國者”是何等人物?為何如此深謀遠慮?怎樣把理想變成現實?《紳士謀國——美國締造者》,給出了答案。
——雷頤
人類從歷史中成長起來。凡人跡所至,都無一幸免,曾經野蠻,但有一些奇異頭腦,在人類野蠻與文明困斗千年的中途,思考一個不僅通向文明、更是鞏固文明的千秋大業:建立制度文明。
雖然,他們作為個人,還身處蠻荒時代、苦苦掙扎其中。這個域外制度創建,發生在中國的乾隆年間,故兩百多年過去,今人后輩,自有足夠時代優勢,去藐視和批判先驅之種種不足。
然而,能夠越過這些不足,洞察一批制度創建者們的歷史功績、理解他們對人類、對我們生活其中、并延續其后的時代之造福,卻需要一種謙卑和歷史理解能力。錢滿素老師對讀者講述的,不僅是奇異歷史締造者們的生動故事,更是在傳達文明和成熟的歷史觀。
——林達
文明的社會主張男性做紳士,而不是剛烈威猛之士。英國曾經是世界上強大的國家,但是它并不以出產勇敢的武士著稱,而是以英倫多紳士聞名于世。美國的建國歷程告訴人們,如果基于信仰的紳士的人格能變成整個國家的國民性,這個國家反而是強大的國家。紳士的精神不僅僅表現在女士面前,更表現在爭取自由捍衛文明的行動上。這正是《紳士謀國——美國締造者》所要向讀者展現的。特此推薦!
——劉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