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邀請了劉余莉、黨圣元、酈波、劉笑敢、王鶴鳴、于平、王博、蔣述卓、王珮瑜、陳可石、黃孝慈等多位名家大儒舉辦了83場講座。編者從講座文稿中精選出45篇整理編輯成本書,內容包括民族文化、廣東精神?深圳觀念、經濟、教育、文學藝術、深圳學派、創意設計、科學生活、養生等多個系列。
張驍儒,男,1959年10月生,漢族,河北遵化人?,F任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院長。曾任西藏軍區政治部文教辦干事、秘書處秘書,河北省軍區石家莊警備區政治部干事,河北省政協辦公廳秘書處副處長,深圳市政府駐成都辦事處綜合處副處長、處長,深圳市政協辦公廳秘書處副處長、處長、辦公廳副主任,中共深圳市委副秘書長。近年來致力于黨史研究和方志研究。主編《中國共產黨深圳歷史:及時卷(1924-1950)》、《中國共產黨深圳歷史:第二卷(1949-1978)》,其中及時卷2010年3月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評為"黨的十七大以來全國黨史部門成果獎"著作類特別獎。
上冊
一 民族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劉余莉]
傳統文人精神的復原和創生[黨圣元]
孔子的歌與哭——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的形成[酈 波]
老子與大國風范[劉笑敢]
《近思錄》中的儒家人生觀[杜保瑞]
莊子的生命哲學[陳少明]
超越宗教——《金剛經》告訴了我們什么[張蕾蕾]
《壇經》導讀[馮煥珍]
漫談中國家譜文化[王鶴鳴]
中國姓名文化縱橫談[余和祥]
漫談中國茶文化[侯 軍 侯 杰]
二 廣東精神深圳觀念
廣東的精神[陳 實]
廣東精神與草根精神[李 萍 王 碩]
廣東精神的價值追求和現實意義[李宗桂]
廣東精神之創新版[劉若鵬]
朝氣蓬勃的文化記憶——現階段文化建設需要弘揚"深圳觀念"[于 平]
精神的共振對談——廣東精神與深圳觀念[陳金龍 張 清]
時代與道德[吳燦新]
三 經濟教育
全球經濟再平衡與中國的機會[郭萬達]
歐債危機下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黃少明]
關于家庭教育的幾個誤區[王水發]
下冊
四 文學藝術
《紅樓夢》的又一種解讀——《紅樓夢》的哲學解讀[王 博]
紅色經典與藍色東歐[高 興]
文學的祝福性[郭文斌]
古典詩詞的生命精神與哲學智慧[蔣述卓]
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陳龍海]
瑜樂京劇課——《趙氏孤兒》的變遷與賞析[王珮瑜]
鑒定與收藏[吳福慶]
五 深圳學派創意設計
"深圳學派"與文化深圳[彭立勛]
城市文化品位與"深圳學派"構建[吳俊忠]
城市的故事[陳可石]
創意界的東西方比較——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創意產業[柯復南]
創意城市設計驅動[封昌紅]
六 科學生活
漫談都市休閑生活[張鴻聲]
京劇養生[黃孝慈]
科學 從廚房開始[郭中一]
健康生活 遠離癌癥[姜文奇]
文化建設與現代化——幸福生活面面談[賀云翱]
幸福心理學[郭田友]
七 養生
中醫提倡怎么吃[曹田梅]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營養措施[雷 雨]
健康體檢的誤區[柯 瑋]
頸椎病的防治[陳汴生]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伍貴富]
如何早期發現乳腺癌[王恩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