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以使讀者理解交流學的基本理論體系,掌握交流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和常用手段,并通過大量的模擬案例促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親身實踐相結合,增強他們進行言語交流、非言語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以及處理與媒體關系的能力,由此培訓大學生進行溝通的良好習慣、態度和能力。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輿論對我國的報道和看法出現了一些好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報道較為客觀。然而,在政治意識形態領域對我國成見仍然很深。要想改變這種狀況絕非易事,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這本書的問世,必將會改善我國的國際輿論環境、搞好外宣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吳建民 1939年3月30日出生于重慶,漢族。1959 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再讀3年翻譯班(研究生),1961 借調到團中央國際聯絡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總部(布達佩斯),任代表翻譯,1965—1971 外交部翻譯室 197
序
及時講 緒論
什么是交流學
為什么要設立交流學
交流學的要素
第二講 交流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
交流學的基本理論
交流的原則
在進行交流時,需要遵循的五條具體原則
交流的類別
第三講 短時間的交流
不要輕視短暫交流
短暫交流的形式和技巧
抓住短暫交流提供的機遇
第四講 中等時間交流
形式
內容
第五講 長時間的交流
開好頭
抓住聽眾關切的問題和興奮點,講 話要有理、有據
用對比來說明問題
幽默的力量
要有人情味
第六講 言語交流的語言學基礎
交流
言語交流:語言的微觀研究
言語交流:語言的宏觀研究
第七講 非言語交流
非言語交流的定義與性質
非言語交流的方式
非言語交流特點
非言語交流作用
第八講 交際禮儀
禮儀的概念
普遍遵循的禮儀原則
禮儀的分類與交際禮儀
交際活動中的著裝禮儀
交際活動中的儀容禮儀
交際活動中的言談禮儀
第九講 跨文化交流
第十講 與媒體的交流
第十一講 與外國媒體的交流
第十二講 如何當發言人
第十三講 如何進行競爭性陳述
第十四講 如何主持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