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法治問題研究(第二輯)》的研究內容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下我國國家安全立法領域、國家政治經濟安全法治、國家社會安全法治、國家網絡安全法治問題以及國家文化新聞出版安全法治領域的前沿發展,是國際關系學院國家安全與政府法治研究所持續深耕國家安全法特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其中的觀點和建設性意見不僅對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是為各領域的國家安全教育和執法培訓提供了參考資料.
畢雁英,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法律系主任,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國家安全與政府法治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安全法、行政法,兼任國家社科基金結項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公開發表《中國國家安全法制的重構》《行政不作為的司法治理研究》以及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Chinese Legislation Model: From Passive Response to Institutional Design等50余篇中文、英文學術論文,出版《國家安全法治問題研究》《憲政權利架構中的行政立法程序》等20余部學術著作。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國家部委委托項目等十余項科研與實務研究項目,接受委托主持起草行政規章兩部,參與起草、修改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七部,獲級部教師、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等多項榮譽。
及時編國家安全立法問題研究
駛入發展高速路的中國國家安全法治畢雁英
以憲法基本原則統領國家安全立法劉林波
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軍事立法李運佳
論我國生態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唐慧遠
對《網絡安全法》的反思和評價
——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議魏垚
第二編國家政治經濟安全法治問題研究
國家安全視角下腐敗治理的制度改革研究胡金文
WTO“雙反”體制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蘭嵐
新經濟安全觀下國家金融安全的完善
——以中美證券市場發行制度的比較為視角閆碩
國家安全視角下的財產申報制度孟雨琦
第三編國家社會安全法治問題研究
我國群體性事件處置機制研究王燕橋
非法移民治理研究
——從中國國家安全角度分析戴亞男
國家安全法視角下的中國境內非法移民治理研究
——以廣州非裔移民群體為例鄭智中
國家安全視角下的走私防控問題郭珉琦
我國宗教極端主義行為及其處罰方式研究周麟
第四編國家網絡安全法治問題研究
互聯網管理規范與國家安全謝雨彤
大數據與國家安全瑋微
論網絡戰爭的判定標準黃星燁
網絡攻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及法律對策劉鑫
新媒體對國家安全的沖擊及其規制措施謝先治
第五編國家文化新聞出版安全法治問題研究
國家文化安全與文化入侵的防范游遠方
國家語言安全研究高玉海
國家安全視角下對于新聞自由的法律規制劉若晨
國家安全視角下出版權法律規制的分析吳夢瑤
致謝
"國泰則民安",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交往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國家安全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社會領域各種不穩定因素增加,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新挑戰,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分裂勢力大量出現,嚴重威脅到人民的安定生活、國家的完整統一、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鞏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國家利益的范圍和內涵也在不斷地拓展和延伸。這就決定了中國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只會越來越多,必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政治經濟外交等各領域,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及時次會議,首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黨中央在國家安全觀上實現了重大轉型,從狹義安全觀轉向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對國家安全內涵的理解提高到了新層次,標志著新國家安全觀的形成,體現了新一代領導人的國家安全理論思考和戰略思維。
總體國家安全觀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不僅在理論和實踐上超越了中國傳統國家安全思維,而且解決了國家安全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有機聯系,蘊含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價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機制路徑,為破解我國國家安臨的難題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新思想和新戰略,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形勢下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體現了我們黨奮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戰略智慧和使命擔當,是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的行動指南。
提出,要依法維護國家安全,"把法治貫穿于維護國家安全的全過程各環節",通過構建一個穩定的制度化框架,將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更加、靈活、創新地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國家安全挑戰。實現國家多方位的安全既是法治化的優勢,也是現代國家能夠采取的有效的國家治理手段之一。我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國家安全戰略綱要》的制定、確立系統的反恐怖工作體制機制等工作,為重新設計和調整國家領域的法律制度體系奠定了基礎,也為一系列國家安全領域法律制度的頒行奠定了基礎。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理念為指導,迅速地推進了國家安全領域的立法工作,頒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2014年11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2015年7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2015年12月27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2016年4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及2016年11月7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陸續頒行的法律規范成為中國國家安全法制體系的重要支柱,反映了決策層將國家安全納入法治軌道,加快實現國家安全法治化的堅定決心和努力,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當前,以制度、機構、機制為支撐的國家體系仍處于發展和完善進程之中。如何在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推進國家安全法治的深入和落地,如何使國家安全理念在全社會深入人心,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工作面臨的任務和挑戰。
為此,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為國家安全立法提供堅實理論支撐。一方面,要加強國別比較研究,吸收借鑒其他國家的成熟經驗和制度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基礎理論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安全立法執法專題研究,為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奠定理論基礎。
近十年來,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的師生們在國家安全法學領域持之以恒地進行著具有開拓性的探索,這本文集是師生們編纂的第二本成果,在編章設計上包含了國家安全立法問題研究、國家政治經濟安全法治問題研究、國家社會安全法治問題研究、國家網絡安全法治問題研究以及國家文化新聞出版安全法治問題研究,涵蓋了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很好地闡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探索了作為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保障的國家安全法治觀念的確立、制度現狀的梳理和分析、制度完善的設計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本書的出版,不僅體現了國際關系學院扎根中國大地、緊密結合現實開展教學與科研的傳統,而且展示了我校法律系師生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中央大局、關注、跟蹤和研究重大問題的胸懷。
書稿完成時恰逢我國第二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相信在國家安全法治領域的潛心積累必將結出碩果。國家安全理論體系將在國際關系學院師生們的不懈努力和持續推動下得以完善。也衷心盼望畢雁英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繼續發揮國家安全法研究的特色優勢,將此項研究持續深入地進行下去,為促進我國國家安全法治理論建設和發展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