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云南宣威縣莊子村調查與研究》是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師生深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報告集——"中國田野調查叢書"之一。《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云南宣威縣莊子村調查與研究》以專題論文——經濟模式、權力結構、婚姻家庭、風俗習慣、宗族信仰、教育衛生等——的形式展開調查內容,敘述了云南宣威縣莊子村,一個生活在城市邊緣的"非典型"彝族村落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云南宣威縣莊子村調查與研究》豐富了人類學研究的資料庫,也為研究西部經濟與少數民族文化提供了翔實、細致的參考依據。
總序(周大鳴)
前言(朱愛東)
宣威及莊子村概況(旦增甲央)
莊子村人口及大眾媒介的調查(向玲)
莊子村經濟模式分析(李妮)
從莊子村的權力結構看當地社區的社會控制(王家智)
莊子村家庭與婚姻調查報告(馬凡凡)
莊子村的生活模式(吳文娟)
莊子村的風俗習慣(旦增甲央)
變遷中的彝族宗教信仰——以云南宣威小莊子村為例(范濤)
莊子村的教育(李妮)
莊子村科技衛生狀況調查報告(陳健)
附錄
宣威市東山鎮芙蓉村素描(范濤)
莊子村致富能人何大國夫婦訪談錄(范濤)
莊子村倫理道德素描(陳健)
田野的甘苦(李妮)
后記(范濤)
宣威及莊子村概況(旦增甲央)
一、亙威市概況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東與貴州省盤縣毗鄰,南同富源、曲靖接壤,西和會澤隔牛欄江相望,北至東北與貴州威寧、水城山水相連(宣威與貴州之間以北盤江為界),總面積6069.88平方公里。介于東經1033530"~104405",北緯2553`30"~2644`50"之間,東西較大跨距102公里,南北較大跨距91公里,面積約占云南省總面積的1.58%。
(一)自然地理環境
宣威地處滇東北高原向黔西高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較高海拔2869米,低海拔920米,相對高差1949米。境內多山,溝壑縱橫。年均降水997毫米,年均氣溫13.3。C。降水集中,干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多種氣候并存的低緯高原季風氣候。
境內水資源總量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12.4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05.97萬千瓦。水源河流,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主要河流有三條:
(1)"可渡河"發源于縣境中部籬笆圈,全長162公里,主要河道為宣威與威寧、水城兩縣的河界,流向由東北轉北與革香河匯合,稱北盤江。
(2)"革香河"發源于曲靖馬雄山北麓,經宣威壩子折東轉東北,在臘龍與可渡河匯合,全長157公里。
(3)"小江"屬于金沙江支流,發源于西澤小竹青,流向東南轉南折西南,在卜夏岔入牛欄江,全長63公里。
宣威土壤共有8種類型。其中紅壤分布較廣,面積較大,是山區、半山區、壩區的主要土壤類型,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積的81.4%,其他土類隨海拔高度的差異而相應分布。土壤類型的多樣性有利于農業生產和其他各業的發展。森林覆蓋率達36.2%,植被按垂直方向劃分為多種植被區,在不同植被區,生長著各種植物、動物。復雜的地貌類型賜予宣威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錳、鐵、銅、鋅等13個礦種。已探明儲量煤21.8億噸、鐵礦0.8億噸、錳礦441.9萬噸,另外還有伊利石、高嶺土、膨潤土、石灰石、建筑沙、瓷土、黏土等藏量較豐富,富有開采價值,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興辦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