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人們不停地忙著和時間賽跑,卻忘記了我們其實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復和再生。我們無法改變每的時間總量,卻可以改變精力的儲備和質量。那么,什么是精力?如何管理我們的精力才能做到對人生的全情投入? 吉姆·洛爾和托尼·施瓦茨從與職業運動員的合作中總結出經驗,指出我們的精力分為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四個維度,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在此基礎上他們開發了全情投入精力管理訓練系統,幫助人們在工作和中取得上佳表現,為生活注入不竭動力和熱情。 按照《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時間互聯網+時代順勢騰飛的關鍵)》的理念和方法,你只需要做出選擇,用一種不同的方式真誠地面對自己:改變思維、簡化生活、制定計劃、確立目標、健康飲食、堅持鍛煉。通過管理好工作、休息、鍛煉的節奏,通過建立積極的儀式習慣獲得精力再生,從而全情投入工作和生活。 遵循精力管理系統,你將能夠: 調動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四種精力源 駕馭勞逸結合的生命脈動節奏 像精英運動員一樣系統提升能力 建立起高度的精力管理習慣 總之,《紐約時報》超級暢銷書《精力管理》為你鋪開一張全新的生活藍圖,讓你的生活發生看得見的積極改變。
吉姆·洛爾,心理學家,其革命性的精力管理訓練系統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認可。他指出,個人性格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精力管理訓練塑造的,其合作客戶包括寶潔公司、雅詩蘭黛、FBI人質營救小組、網球吉姆·考瑞爾以及奧運會速滑丹·詹森等。洛爾還是美國心理協會、美國體能協會、應用運動心理學協會等專業組織的正式會員。 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機構(Energy Project)的CEO和總裁,該機構致力于幫助組織取得持續的佳表現,滿足員工的需求,點燃組織和的激情。基于對高效表現的跨學科研究,施瓦茨一直積力于改變這個世界的工作方式。2013年,施瓦茨在《紐約時報》上開設了雙周專欄"Life@Work",他還常常在《赫芬頓郵報》《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也參加CBS的This M0rning節目。
部分 如何做到全情投入
章 什么是精力及如何管理精力
精力管理的四個基本原則
管理精力的三個步驟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二章 成功人士羅杰遇到的5個障礙
體能不足是罪魁禍首
情感賬戶告急
徒勞地強打精神
到底什么重要
第三章 高效表現有節奏——勞逸結合的平衡
遵循生命的節奏
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地休息
工作中如何休息
團隊如何休息
這世界憎惡休息
壓力成癮
過勞致死
精力超支怎么辦
超出極限與定期休整的平衡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二部分 精力的四個來源
第四章 體能精力——為身體添柴加火
調整飲食方式
精力不夠的喬治
調整生理周期與睡眠
注意力分散的喬迪
調整每天的工作節奏
失去平衡的布魯斯
間歇性訓練的價值
增加力量訓練提高精力
無法承壓的弗蘭克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五章 情感精力——把威脅轉化為挑戰
如何獲得正面情感
焦慮生硬的艾麗卡
學會從跌倒處站起
讓人際關系促使精力再生
缺乏深度交流的杰德
積極擴充情感容量
不安的朱迪思
不會傾聽的阿倫
急躁而挑剔的保羅
學會接納不同的情感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六章 思維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
在放松中思考
精力恢復產生創造力
思維固化的杰克
重塑大腦
悲觀消極的愛麗絲
無法專注的莎拉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七章 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義
冷漠疏遠的加里
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耐一切
重視他人
優柔寡斷,逃避沖突的杰里米
失信于人的琳達
言過其實的邁克爾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三部分 精力管理訓練系統
第八章 明確目標——知道什么重要才能全情投入
衡量人生目標的力量
積極的人生目標
內心的目標
個人的目標
價值觀與美德
言行一致
全情投入的構想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九章 正視現實——你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
防御系統
影子中的自我
未察覺的事實
收集事實
觀點與現實
"我也可能是錯的"
"我怎么會是那樣的人"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十章 付諸行動——積極儀式習慣的力量
應激性適應
壓力與恢復的儀式習慣
持續性與改變
關鍵的行為
精準具體的規劃
做還是不做
量變達到質變
基本訓練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第十一章 叉見羅杰——重獲新生
人生目標是動力
回歸家庭
看得見的改變
進一步
路途漫漫
實用資料
精力管理訓練提綱
組織的精力動力源
重要的體能精力管理方法
食物升糖指數表
羅杰的精力管理計劃
個人精力管理計劃
體能精力是點燃情感技能和才華的燃料。為了發揮出佳水平,我們必須調動積極喻悅的情感:喜悅,挑戰、冒險和機遇。而因威脅或缺乏而滋生的情緒——恐J瞑、沮喪、憤怒和悲傷——本身對積極情緒有害,與壓力荷爾蒙的分泌息息相關,主要是皮質醇。在我們看來,情商的意義在于有技巧地管控情感以保持正面積極的精力,并終為全情投入服務。在實際應用中,自信、自控、社交技巧及共情能夠牽動積極情感的"肌肉"。通俗來說,就是耐心、開放、信任和喜悅。 若要調動情感肌肉塑造佳表現,需要創造定期使用和間歇恢復的平衡。在壓力之下,我們往往會失去心腦血管能力或者耗盡二頭肌的力量,同樣,如果長期消耗情感精力卻不容它恢復,情感能力一樣會衰弱。當我們的情感肌肉虛弱,不能滿足生活要求,比如缺乏自信或缺乏耐心,我們就必須通過一定的模式進行系統訓練,使之擁有超出當前承受壓力的能力,等待恢復和再生。 體能和情感精力密不可分。如果壓力倍增而體能不足,我們會產生一種緊迫感,進入高一負面的象限,時刻提醒自己有些需求還沒有滿足。這就是羅杰的現狀,他忽視了體能的再生,因此可用燃料隨著時間日漸減少,而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卻在成倍增加。不被老板看重、擔心工作、與家庭脫節,羅杰的情感開始被焦慮、沮喪和戒備心理掌控。 從精力角度來看,負面情感代價昂貴且效率低下。它們會快速耗盡我們的精力儲備,好比一輛高油耗的汽車。對于和管理層來說,由于負面情感極易傳染,是具有雙倍的危險。如果我們激起了他人的恐懼、憤怒和戒備心,也等同于損害了他們的工作能力。長期的負面情感——主要是憤怒和壓抑,還會導致一系列生理紊亂和疾病,小到背痛頭痛,大到心臟問題和癌癥。 流行病學家大衛·斯諾登在他的研究中詳細記錄了情緒與疾病的相關性。他以圣母修女學校會眾的678名修女為樣本,著意于找出患阿茲海默癥的修女與未患該病的修女的不同之處。他請每位修女寫一篇文章,總結從她們20歲到現在的生活。通過對比,斯諾登發現文章主要內容為正面情感(幸福、愛、希望、感恩和滿足等)的修女壽命長,成就也多。使用多正面情感語句的人比使用少的人在任何年齡段的死亡風險都要低一半。這一結果與其他的研究結論一致——長期抑郁會成倍增加患阿茲海默癥的風險。這些結論在學術上和生活上給予斯諾登許多啟示。"我現在會有意讓自己快速走出苦悶,重塑心理平衡,"他說,"盡量避免自己陷于負面的情緒中。我的目標是讓身體盡快恢復正常,加健康。" 而羅杰還沒有體會到嚴重的健康問題,即使他發覺頭痛逐漸頻繁,背痛也會分散他的注意力。與我們合作之后,羅杰開始注意到負面精力對生活其他方面的影響。有他覺得特別焦慮,既不能保持專注,也沒法堅持工作。當他變得急躁時,與同事溝通時也帶上棱角,導致他的脾氣差。如果他被挫敗感籠罩,剛到中午就感覺精力不足,缺乏工作的動力。 負面情感對表現的影響在體育界尤為常見。我們來對比一下網球巨頭麥肯羅和康納斯的事業。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麥肯羅發揮從來都不穩定,不論是自己的失誤還是不滿判罰,都會讓他憤怒而沮喪。康納斯在早期階段也同樣不穩定,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開始帶著愉悅和激情打比賽。而麥肯羅則似乎極少能夠享受比賽,年齡大了脾氣壞。康納斯的精力源于機遇感和冒險,而麥肯羅的精力則來源于防備的姿態。他看上去總是要找人拼命。 從某種層面來看,麥肯羅的負面情感似乎并沒有影響他的表現。康納斯或許享受了多樂趣,但兩位運動員都曾連續幾年排名世界,并贏得無數大獎賽。那么正面情緒能好支配表現的證據在哪里?答案是持久性。在他39歲生日時,康納斯仍打進了美國公開賽的半決賽。雖然很多人說他的天資略遜一籌,但他直到40歲才結束職業生涯。麥肯羅則在34歲時就退役了,比康納斯早了6年。從根本上講,康納斯比麥肯羅加高效地管理情感精力,因而能夠長期保持高水準表現,也享受比賽的過程。 如今,麥肯羅自己也發現了在高一負面象限比賽的代價。他也將自己與其他情緒掌控好的選手作了比較:"我的特長,當然就是不高興。它對我來說是不是利大于弊?我想不是。我的父親終究是對的——如果我不陷入那樣的情緒,表現會好。但是我卻不能信任自己的才能,或者任何事物。"麥肯羅現在認為,對自己的憤怒放任不管,是導致"人生大損失和痛苦的失敗"的關鍵因素——1984年法國公開賽的決賽中,麥肯羅對陣倫德爾,開盤連贏兩局,卻輸掉了比賽。"我在法國人身上浪費了太多精力,滿腔怒火。"他在近的自傳中寫道,并把這次經驗帶入了下一場比賽——溫布爾登公開賽。P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