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及時部分為《從文自傳》。 1932年暑假,時年30歲的沈從文在青島完成了《從文自傳》,講的是1902-1922年沈從文的人生經歷。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認為是“1934年我愛讀的書”。 本書第二部分是編者從《沈從文全集》中精選出可推測或推斷他30歲后經歷的文章,共分十二個章節。這兩大部分基本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完整的沈從文。
一個十五歲,僅讀過小學校里幾本小書的靖國聯軍小兵,迎頭撞進大千世界,孜孜不倦地習讀新舊世界、紛紜社會這本大書。 幾經成敗得失,沉浮榮辱,成就為一代中外馳名的文學大師,博通古今的中國歷史文物研究專家,奇人奇事,奇才奇文,匯聚成奇妙奇趣、奇觀奇書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謝中一,男,1927年生于湖南,是沈從文先生的同鄉,《沈從文全集》編委,沈從文研究者。
這部《沈從文自敘傳》,匯集豐富,編選精當,涵蓋了沈從文各個時期的經歷,從多個方面呈現出沈從文不平常的人生。從自敘傳來認識這位二十世紀杰出的文學家和文物研究者,正是他生前所期望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的一種方式。 ——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20世紀初,一個十五歲,僅讀過小學校里幾本小書的靖國聯軍小兵,迎頭撞進大千世界,孜孜不倦地習讀新舊世界、紛紜社會這本大書。 幾經成敗得失,沉浮榮辱,成就為一代中外馳名的文學大師,博通古今的中國歷史文物研究專家,奇人奇事,奇才奇文,匯聚成奇妙奇趣、奇觀奇書--《沈從文自敘傳》
——凌宇(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借助此書中被編者組合得時序井然,并堪稱為“傳”的沈從文“自敘”,你我將得以方便地通過閱讀這一組組素樸的、如水如云的文字,取得對沈從文不同時段心路軌跡和傳奇生涯更見親切而完整的認知。 與此并行的是,閱讀這些“自敘”,你我將更直接、更密集地感悟到沈從文一份對生命莊嚴的深情禮贊,對美好萬物的溫曖傾心,這屬于一種楚文化神韻,它與普世的人文主義相通而產生共鳴。 《沈從文自敘傳》中這種神韻的密集交響,從又一方面成就了此書的價值。
——劉一友(吉首大學教授、沈從文研究所首任所長) 這部《沈從文自敘傳》,匯集豐富,編選精當,涵蓋了沈從文各個時期的經歷,從多個方面呈現出沈從文不平常的人生。從自敘傳來認識這位二十世紀杰出的文學家和文物研究者,正是他生前所期望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的一種方式。 ——張新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