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旅行食記(精)》將收錄蔡瀾先生近兩年的新文章,涵蓋以尋味為目的的旅行游記和雜感隨筆。看世界,從莫斯科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閱盡歐美風情風物;游中國,從遼寧大連到香港上環,品味不同民俗美饌;聊飲食,從杯面、醬料到魚卵、咖喱,指點美食,激揚文字。文章均系在內地發表。隨書附有蔡先生專用插畫師蘇美璐女士的插畫,相得益彰,風格別具。
章 在路上
想吃
湖南湖北之旅
十號胡同
杭州之旅
大連之旅
汪姐的狂歡宴
情憶草原的羊宴
爆肚馮金生
贛州之旅
廈門之旅
我的上環散步
重訪澳洲(上)
重訪澳洲(下)
三個福島
不丹之旅
曼谷
臺北四十八小時
九州島之旅
龜之井別莊
迪拜之旅
希臘之旅
土耳其之旅
華沙之旅
四季和安縵
芽莊安縵
重訪北海道
莫斯科掠影
普希金咖啡室
北極光!
柏林之旅
韓江
部隊火鍋
秘魯之旅
阿根廷之旅
第二章 飲食話題
關于健康
飲食閑聊
飲食節 目問答
淺嘗
我的吃牛經驗
油炸的愛與憎
杯面頌
冷食頌
閑談醬料
我喜歡的醬菜
水
魚卵與魚精
咸酸甜
談粽子
談荔枝
鰻與鱔
魚中貴族
點菜術
香云紗與倫教糕
御田
阿紅靚米
印度沒有咖喱
可否食素?
第三章 電影與女人
論李安
認真
意見
七老八老
臺灣女人
受傷的女人
十二歲半的女人
想吃 在國內眾多雜志中,《三聯生活周刊》是一本可讀性頗高的讀物,每周有二十至三十萬的發行量。這個數目在內地來說,算是很高的了。 雜志的資料收集相當齊全,尤其是他們的特輯。像第七二一期的"尋尋覓覓的家宴味道——想念的年貨",是精彩。以春卷開啟正月的初一,初二對應年糕,初三桂花小圓子,初四棗泥糕,初五八寶飯,初六火腿粽子,初七雙澆面,初八豌豆黃,初九素餡餃子,初十臘味蘿卜糕,十一干菜包,十二菜肉餛飩,十三蕓豆卷,十四包子,而十五則以湯圓來結束。這些食物滿足了東南西北的讀者,尤其是背井離鄉的,一定會有一種慰藉你味覺上的鄉愁。 接下來,雜志詳細地報道了香港的臘味、增城的年糕、順德的鯪魚、湖北蓮藕與洪山菜薹、禿黃油、鹽水鴨、天目筍干、燈影牛肉、汕尾蠔、白肉血腸、湖南臘肉、寧波魚鮝、蘇北醉蟹、敘府糟蛋、霉干菜、錫盟羊肉、香港海味、大白豬頭、醬板鴨、金華火腿、天府花生、浙江泥螺、廣西粽子、四川香腸、大連海參、西藏松茸、漾濞核桃、福州魚丸、石屏豆腐、東北榛蘑、藏香豬、紅龜粿、清遠雞、宣威火腿、閩南血蚶、油雞樅、米花糖等等。 從中,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你從小吃的。即便你是中國人,也會有很多你聽都沒聽過的。讓人感到中國之大,自己的渺小;做三世人,也未必一一嘗遍,況且還有多的做法。列舉的這些,只是原食材而已。 雜志有個特約撰稿人叫殳俏,她老遠地從北京來到香港深入采訪,去了潮汕和很多其他地方,數據是從她多年來為這本雜志寫專題的過程中選出來的。 《生活周刊》的記者遍布中國各地,由他們寫自己熟悉的食材,而不去介紹什么名餐廳、大食肆,是很聰明的做法。因為不是大家都去過,也不是眾人吃得起的,而食材的介紹和推薦,就沒話可說了。 不能說沒有《舌尖上的中國》的影響,文字的記載跟紀錄片的影像不同,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思想空間。有時,是比真正吃到的美味。 有趣的是讀到《禿黃油》這一篇。從名字說起,這道菜來自蘇州,而蘇州有些菜,極其雅致,名字卻古怪。其實"禿"字就是蘇州話的"忒","特別純粹"的意思。純粹以蟹膏和蟹黃,用純粹的豬網油來炮制。蟹膏要黏,也要膩,其他菜都怕這兩樣東西,但"禿黃油"非又油又膩又黏不可,用來送飯,天下美味,虧得中國人才想得出來。 油膩吃過,來點蔬菜。我這一生,愛吃的是豆芽和菜心,而梗是紫紅顏色的菜心甜了。菜心內地人又叫菜薹,雜志中介紹了洪山菜薹,令人向往。 菜薹是湖北人的驕傲,同緯度產地之中,也唯有湖北洪山的清甜可口,很早就被當成貢品。流傳至今的故事中,有三國時期孫權的母親病中思念洪山菜薹,孫權命人種植洪山菜薹為母解饞,故亦叫"孝子菜"。蘇東坡三次來武昌,也是為了找菜薹。我這次剛好要去武漢做推銷新書的活動,已托友人找好洪山菜薹。可惜對方說已有點過時節,那邊土話叫"下橋",但答應我找找有沒有"漏網之菜"。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是一個"羊癡"。看雜志中的介紹,什么地方的美味?單單是羊湯一例,就有蘇州藏書羊、山東單縣羊、四川簡陽羊和內蒙古海拉爾羊的"四大羊湯",究竟哪里的羊肉敢稱"天下獨"? 在內蒙,有一個叫"錫林郭勒盟"的地方,簡稱為"錫盟"。住在當地多年的記者王瓏錕給我推薦了多種吃法,從烤全羊開始介紹,后反而沒有提到羊湯。但不要緊,吸引我的,是他說的奶茶和羊把肉。 錫盟人的早茶可以從八點喝到十點,除了奶茶和羊把肉之外,還有炸果子、肉包子、酸奶餅,再加上佐吃蒜蓉辣醬的血腸、油腸和羊肚。 手把肉的做法是:白水大鍋,旺火熱沸,不加調料,原汁原味。煮好的手把肉乳白泛黃,骨骼挺立,鮮嫩肉條在利刃下撕扯而出,吃時盡顯男兒豪邁。 奶茶則與香港人印象中的不一樣,是牧民把煮熟的手把肉存放起來,等到再吃,把羊肉削為薄片,浸泡在滾燙的奶茶之中。奶茶是用牛奶和磚茶,就是我們喝慣的普洱,混合熬成,既可解渴,又能充饑,還幫助消化呢。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說什么,也要找個機會跑到錫盟去一趟了。 近年來愛上核桃,當成零食,沒有什么比核桃好的了。于是,開始收藏核桃夾子,每到一地必跑到餐具專賣店,詢問有沒有什么有趣的核桃夾子,加上網友送的,至少已近百把了。而核桃是哪里的好吃呢?歐洲各國都有,但水平不穩定。去了澳洲,在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市場找到一種,也很滿意。 中國的,我一向吃開邯鄲的核桃,可惜運到了香港,其中摻雜了不少仁已枯竭的,剝時一發現,即不快。中國核桃,還有什么地方出產的比邯鄲好?在《三聯生活雜志》中一找,看到了有"漾濞核桃"這種東西,如果沒有他們介紹,可真的不知道,連名字也讀不出來。 那里的核桃像七成熟的白煮蛋那么細滑,果仁皮還稚嫩得像半透明的糯米糍。讀文章,才知道漾濞還有一種專吃嫩核桃的豬,這可比吃果實的西班牙黑毛豬得多。看樣子,當核桃成熟的九月,又得向云南的漾濞跑了。 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