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曾復說戲劇本集》依據(jù)劉曾復先生的一百出說戲錄音整理而成,其中一半以上已經(jīng)不見于當今的舞臺,甚至失傳。 本書的出版,不僅對于保存京劇原始的聲音文獻具有極高的價值,而且對于京劇曲目的傳承及京劇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文獻價值。
應該強調的是:《劉曾復說戲劇本集》依據(jù)錄音整理而來,這些錄音來源,主要傳自著名的汪(桂芬)派傳人王鳳卿先生和譚(鑫培)派傳人王榮山先生,可謂京劇老生的基礎。劉曾復先生早年親炙于王鳳卿和王榮山先生,精通京劇老生藝術,得到諸如張伯駒和吳小如等名家的稱賞?,F(xiàn)在的京劇譚余派老生演員如耿起昌、傅希如、凌珂、藍天等都對劉先生的說戲極為重視,正在逐步將這些劇目搬上舞臺。
《劉曾復說戲劇本集》是繼《京劇臉譜圖說》之后,劉曾復先生留給后人的又一部極其珍貴的京劇資料。
《劉曾復說戲劇本集》入選新京報2015年度好書書單!
1. 《劉曾復說戲劇本集》系中國著名生理學家、京劇研究家、教育家劉曾復先生生前說戲集。劉氏從醫(yī)70年,看戲說戲卻足足有90年的歷史了,被譽為中國京劇界"通天教主"。
2. 中國京劇史重要的聲音文獻,匯集百余出珍貴的京劇臺本。
劉曾復(1914—2012),193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任北京醫(yī)科大學和首都醫(yī)學院生理學教授,生理學家,對普通生理學、電生理學、整合生理學均有研究。從醫(yī)70余年,劉曾復以"整合生理學"和"定量生理學"的研究在國內外學界享有盛譽。也是生物控制論、生物醫(yī)學工程學等交叉學科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
劉曾復在京劇藝術方面造詣亦深,被譽為當今京劇界的"通天教主"。他自幼酷嗜京劇,1938年師事王榮山,并向王鳳卿、貫大元等請益,會戲頗多,文武皆能。且見多識廣、潛心鉆研,對于楊小樓、王鳳卿、余叔巖、言菊朋、貫大元、孟小冬、楊寶森等的藝術,均有較深研究,發(fā)表不少獨到見解。他同時是研究京劇臉譜的行家里手,曾向錢金福、錢寶森、侯喜瑞、王福山等請益,繪制的臉譜多達數(shù)百幅。
劉曾復的京劇學著作有:《京劇臉譜圖說》(1990年)、《京劇新序》(1999年初版,2008年修訂版)、《京劇臉譜藝概》(2007年)、《京劇說苑》(2012年)、《劉曾復京劇文存》(2013年)、《中國京劇臉譜圖典》(2013年)。
渭水河1
焚煙墩·擋幽9
孝感天之共叔段14
馬鞍山18
焚綿山之介子推、介母、解張26
摘纓會34
搜孤救孤之程嬰、公孫杵臼52
戰(zhàn)樊城之伍員60
長亭會之伍員65
文昭關之伍員67
浣紗記之伍員74
魚腸劍之伍員77
武昭關之伍員81
西施·游湖之范蠡84
桑園會之秋胡87
黃金臺之田單93
取滎陽99
盜宗卷120
戰(zhàn)蒲關之王霸、劉忠147
附:戰(zhàn)蒲關(陳超整理本)153
鬧昆陽之馬援162
上天臺168
捉放曹之陳宮174
借趙云之劉備182
打鼓罵曹之禰衡189
漢津口之關公195
臨江會之劉備198
群英會之魯肅、諸葛亮201
華容道之關公213
戰(zhàn)長沙219
黃鶴樓之劉備239
回荊州之魯肅243
讓成都之劉璋245
百壽圖250
定軍山之黃忠260
陽平關之黃忠268
伐東吳之黃忠271
附:伐東吳(陳超整理本)279
連營寨之劉備291
附:連營寨(陳超整理本)298
安居平五路316
天水關之諸葛亮348
空城計之諸葛亮353
戰(zhàn)北原之諸葛亮360
七星燈365
除三害之王浚、周處372
審刺客之閔覺377
桑園寄子之鄧伯道386
當锏賣馬392
南陽關409
打登州之秦瓊420
斷密澗之王勇427
千秋嶺434
宮門帶·十道本之李淵、褚遂良448
取帥印461
汾河灣之薛仁貴483
沙橋餞別494
乾坤帶之李世民500
蘆花河之薛丁山504
哭尸509
法場換子之徐策512
雙獅圖之徐策517
打金枝之唐王522
珠簾寨之李克用525
太平橋540
三擊掌之王允553
趕三關之薛平貴557
武家坡之薛平貴561
大登殿之薛平貴569
困曹府571
附:困曹府(貫大元藏本)578
下河東之呼延壽廷583
龍虎斗587
賀后罵殿之趙光義592
金沙灘之楊繼業(yè)596
碰碑之楊繼業(yè)、蘇武599
清官冊之寇準608
轅門斬子616
探母回令之楊延輝629
洪羊洞之楊延昭、老令公639
天雷報之張元秀、賀氏653
烏盆記之劉世昌666
打棍出箱之范仲禹671
鐵蓮花之劉子忠679
寶蓮燈之劉彥昌683
烏龍院之宋江691
打漁殺家之蕭恩702
硃砂痣之韓廷鳳(譚派)710
雄州關716
鎮(zhèn)潭州之岳飛、楊璟727
八大錘之王佐734
采石磯之徐達742
戰(zhàn)太平之花云745
江東橋753
忠孝全之秦洪757
梅龍鎮(zhèn)762
法門寺之趙廉781
一捧雪788
審頭刺湯810
雪杯圓之莫懷古839
打嚴嵩842
御碑亭之王有道875
三娘教子之薛保883
大保國之楊波886
二進宮之楊波890
南天門之曹福894
山海關901
洗浮山之賀天保909
落馬湖·訪褚911
狀元譜之陳伯愚914
青石山之呂祖、關帝922
五花洞之天師925
附錄一:零段
霸王別姬·山頭之韓信927
逍遙津之漢獻帝928
硃痕記之朱春登929
蟠桃會之呂洞賓931
附錄二:抄本(無錄音)
柴???33
鐵籠山·迷當發(fā)點945
美良川之秦瓊947
主要參考資料950
劉曾復先生的唱詞之學952
后記959
跋962
渭水河
[場]
姬昌 [引子]為建帝基,一路平安,到西岐。
姬昌 (念)紂王無道寵妲己,苦害忠良受凌逼。孤王回轉西岐地,重整山河統(tǒng)華夷。
姬昌 孤,西伯侯姬昌。只因紂王無道,信寵妲己,苦害忠良,是孤回轉西岐,自立基業(yè)。那日有一樵夫,名叫武吉,將孤軍門打死,拿他問罪。他言道:家有八旬老母,無人侍奉。孤王念他是一孝子,賜他斗米貫錢,限定七日前來抵罪,去了數(shù)十余天不見到來。我不免在八卦之中,查看吉兇。
姬昌 內侍,
內侍 有。
姬昌 香案伺候。
內侍 香案伺候哇。
姬昌 哎呀!
姬昌 [二黃原板] 搖動了金錢告上蒼,八卦之中顯示明詳。單見單來仄見仄,查不出小武吉落于何方。
姬昌 (念)春有寅萌芽出土,夏有寅火煉金身。秋有寅黃葉落地,冬有寅滴水成冰。
姬昌 嗚噲呀,我道此人還在,原來入土而亡。他今一死不大緊要,可嘆他八旬老母,無人侍奉。唉,可嘆吶可嘆。
姬昌 回避了。
姬昌 [二黃原板] 孤王建業(yè)在西方,只為江山晝夜忙。東路反了姜文煥,南路鄂廣反陳塘。他兩家俱有那書信來往,叫孤王領人馬去反商王。臣反君來小犯上,倒不如穩(wěn)坐西岐樂安康。移步兒來至在靈臺上,且做南柯夢一場。
姬昌 [二黃導板] 孤王正在睡朦朧,
姬昌 [二黃搖板] 只見飛熊撲帳中。手執(zhí)寶劍將你斬,化陣清風無影蹤。
內侍 千歲醒來。
姬昌 [二黃導板] 適才朦朧見一怪,
姬昌 [二黃搖板] 醒來依然在靈臺。
姬昌 內侍。
內侍 有。
姬昌 宣散宜生上殿。
內侍 領旨。散宜生靈臺見駕。
散宜生 領旨。
散宜生 (念)袖里乾坤大,懷揣日月明。
散宜生 散宜生見駕,主公千歲。
姬昌 平身。
散宜生 千千歲。
姬昌 賜坐。
散宜生 謝坐。宣臣來見,有何圣諭?
姬昌 孤王三更時分,夢一飛熊入帳,抓傷孤的左膀,不知主何吉兇?
散宜生 這……此乃大吉之兆。
姬昌 怎見得?
散宜生 主公傳旨,郊外射獵,不得虎臣,必得良將。
姬昌 先生替孤傳旨。
散宜生 領旨。
姬昌 正是:(念)夜夢飛熊入帳來,
散宜生 (念)郊外射獵訪賢才。
[第二場]
武吉 嗯哼!
武吉 (念)膽小天下去得,剛強寸步難行。
武吉 小子武吉。自從那日上山砍樵,進城去賣,偶遇姬千歲門軍,被我失手打死。那姬千歲拿我問罪。我曾言道:家有八旬老母,無人侍奉。那姬千歲念我是一孝子,賞我斗米貫錢,回家見母一面,限定七日前來抵罪。不想行至渭水河邊,見一老者,呃,在那里垂釣,他見我面帶煞氣,必有兇事。是我將打死門軍之事,對他實言。他教我一個法術:回到家中,老母床前,挖一土井,寬要七尺,深要丈二,口含燈芯、糯米,睡在井內。躲過七七四十九日,方保無事。今當四十八天,老母腹中饑餓,只得將我喚醒,命我上山砍樵,賣了錢文,買米度日。
武吉 正是:(念)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第三場]
南宮適 〈點絳唇〉扶保西岐,
北宮高 〈點絳唇〉同心協(xié)力,
辛甲 〈點絳唇〉立帝基,
辛免 〈點絳唇〉四海歸一,
眾 〈點絳唇〉方顯英雄氣。
南宮適 俺,南宮適,
北宮高 北宮高,
辛甲 辛甲,
辛免 辛免。
南宮適 眾位將軍請了。
眾 請了。
南宮適 主公郊外射獵,兩廂伺候。
眾 請。
姬昌 (念)旌旗遮日月,郊外訪賢臣。
眾 參見主公。
姬昌 人馬可齊?
眾 俱已齊備。
姬昌 郊外去者!
眾 得令。
眾 眾將官,郊外去者。帶馬!
雜 啊。
眾 前道為何不行?
雜 樵夫擋道。
眾 人馬列開!
雜 樵夫當面。
武吉 樵夫叩頭。
姬昌 下跪可是武吉?
武吉 正是。
姬昌 見了孤王為何不抬起頭來?
武吉 有罪不敢抬頭。
姬昌 恕你無罪。
武吉 謝千歲。
姬昌 呃嗯——限定七日前來抵罪。為何今日才來見孤,該當何罪?
武吉 千歲容稟:那日多蒙千歲天恩,放小子回家,見母一面,不想行至渭水河邊,見一老者,在那廂垂釣,他見我面帶煞氣,必有兇事。我將打死門軍之事對他言明。他教我小小法術:回到家去,老母床前,挖一土井,寬要七尺,深要丈二,口含燈芯、糯米,睡在其內。躲過七七四十九日,方保無事。今乃四十八日,我母不解其意,將我喚醒,命我上山砍柴,進城去賣,不想撞了千歲御駕。唉,也是小人命該如此,情愿抵罪。
姬昌 可曾問過那漁人的名姓?
武吉 這,不曾問得。
姬昌 垂釣所在?
武吉 渭水河邊。
姬昌 將柴擔放下,引孤前往。
二太子 且慢。啟奏父王:為國訪賢,必須換了便服。
姬昌 看衣改換。
眾 撒下圍場。
姬昌 武吉。
武吉 有。
姬昌 帶路。
武吉 領旨。
姬昌 [二黃原板] 樵夫道那漁人頗有奧妙,因此上帶皇兒親走一遭。叫武吉與孤向前引道,青的山綠是水難畫難描。
[第四場]
姜尚 [二黃原板] 紂王無道貪色酒,午門外修一座摘星樓。比干丞相遭毒手,賈氏夫人墜高樓。(我不愿在朝為官侯,隱居磻溪垂釣鉤。)昨夜晚在土臺觀看星斗,算就了西伯侯滅紂興周。移步兒來至在渭水河口,那一邊來的是西伯王侯。
姬昌 (內)武吉帶路。
姬昌 [二黃原板] 太平鳥不住當頭叫,叫得孤王喜眉梢。土臺上一道長穩(wěn)坐垂釣,手執(zhí)魚竿自在逍遙。我觀他倒有那仙家奧妙,想必是他腹中藏有略韜。叫武吉你與我暫且退了,二皇兒向前去細問根苗。
二太子 啊,那漁人請了。
姜尚 釣、釣、釣,大魚不到小魚到。用你不著,去吧。
二太子 好生與你見禮,為何佯裝不睬?
姜尚 從來未識金龍面,要見明君便開言。
二太子 好大的口氣。
二太子 啊,父王,那漁翁言道:從來未識金龍面,要見明君便開言。
姬昌 呃嗯——敢是爾等輕慢于他?
二太子 兒臣不敢。
姬昌 待我向前。
姬昌 啊,漁人請了。
姜尚 貧道稽首。
姬昌 口稱"稽首",在哪座名山修煉?
姜尚 昆侖學道。稽首為尊。
姬昌 在此作甚?
姜尚 在此垂釣。
姬昌 釣得何魚?
姜尚 西海鰲魚。
姬昌 小小竹竿,焉能釣得鰲魚?
姜尚 竹竿雖小,能墜千斤。
姬昌 借來一觀。
姜尚 請看。
姬昌 嗚噲呀!為何用直鉤垂釣?
姜尚 貧道心直性直,故而用直鉤垂釣,有道是"愿者上鉤"。
姬昌 但不知誰愿誰不愿?
姜尚 耐煩等到群魚到,自有魚兒來吞鉤。
姬昌 請問漁人尊姓大名?
姜尚 貧道姓姜名尚字子牙。
姬昌 道號?
姜尚 飛熊。
姬昌 "飛熊"!應孤夢兆也。
姜尚 來者上姓?
姬昌 在下西伯侯姬昌。
姜尚 哦,原來是姬千歲,失敬了。
姬昌 豈敢。
姜尚 不在西岐,來在渭水則甚?
姬昌 特請先生,扶保姬氏河山。
姜尚 貧道才疏學淺,不敢當此重任。
姬昌 先生不必推辭。
姬昌 武吉。
武吉 在。
姬昌 封你開路先鋒,準備車輦伺候。
武吉 遵命。
武吉 不是姜太公,怎能作先鋒。
姬昌 請先生轉至大營。
姜尚 請。
姬昌 [二黃原板] 久聞先生今相見,
姜尚 [二黃原板] 姜子牙八十二才遇名賢。
姬昌 [二黃原板] 孤王江山全仗你,
姜尚 [二黃原板] 要保江山萬萬年。
[第五場]
武吉 啟千歲:車輦齊備。
姬昌 請先生登輦。
姜尚 貧道有僭了。
姜尚 [西皮導板] 聽號炮三聲響旌旗招展,
姜尚 [西皮原板] 滿營中眾將官齊跨雕鞍。對主公施一禮忙登車輦,姜子牙坐車輦細把君觀:前三皇后五帝年深日遠,有堯、舜并禹、湯四大名賢。西伯侯夜得兆飛熊撲面,散宜生奏一本 [轉西皮流水] 郊外訪賢。打柴漢名武吉引君來見,姜子牙八十二才遇名賢。行八百單八步住了車輦,
姜尚 [西皮散板] 到后來保周室八百八年。
武吉 啟千歲:西岐眾百姓,頭頂香盤,迎接千歲、先生進城。
姬昌 香盤撤去,擺隊進城。
武吉 香盤撤去,擺隊進城。 ……
醫(yī)學院的劉曾復教授研究臉譜有二十多年,掌握了各派勾法的特點,我曾借讀他的著作,確有獨到之處,將來在這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可以向他請教。
——梅蘭芳
劉曾復從王榮山學老生戲,榮山所能戲多舊派,曾復曾與余演《盜宗卷》,飾陳平,風度大方,演來極為稱意。
——京劇名票張伯駒先生
近年予記憶力衰退,曾復又忙于教學工作,無暇為予說戲,乃借助于錄音帶。今所錄存者,乃一筆重要文化財富,他年予入火葬場,猶愿子孫能葆愛之也。
——吳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