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新媒體傳播日益興盛的年代,文化傳播往往是多種方式相結合,視頻、微博、微信、紙媒相互推動。《憶聞(北大清華的那些大師)》是阿憶老師在北大燕南園和清華講述學術大腕們的記錄,生動詼諧的同時又與史實貼合,以不同視角切入那個年代學術大牛的真實生活,具有很強的趣味性。
阿憶,本名周憶軍,網絡人稱"阿憶老師""阿憶GG",現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北大
真實的冰心
馬寅初的《新人口論》真相
湯用彤:逐漸暗淡的人生
周培源:這輩子不是我追求的
總想跟上時代的馮友蘭
翦伯贊為什么自殺
朱光潛:學術界的傅作義
男神陳岱孫:您為什么不結婚
侯仁之:民族記憶的守衛者
清華
梁啟超的表里
王國維:糾結的一生
陳寅恪:是文人不自由
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李濟:后一個迷人的學閥
《憶聞》自媒體工作人員名單
吳文藻夫婦走后,這個房子被日本人占據了,作為憲兵部,在這里拷問教授和學生是不是抗日分子。戰后吳文藻夫婦回這棟房子看過,他們在二樓存放的筆記本和其他東西沒了,這些東西不是被日本人拿走的,而是這里失控后附近農民把東西搶走了,后來流傳成日本人搶走了寶貝。 吳文藻是一個大社會學家,但知名度不高,他來了燕大之后,發現社會學系當時的三套教材,一本是《西洋思想發展史》,一本是《家族社會學》,還有一本是《人類學》,全是英文教材,但是燕大培養的是中國學生,所以吳文藻就把這三套英文教材翻譯成中文,同時補充了很多中國國情。1933年,吳文藻當了社會學系系主任,開始致力于一件事——把歐美的社會學變成中國化的社會學。他提議,如果你是民族社會學家,就研究邊疆;如果你是農業社會學家,就研究農業社區;如果你是都市社會學家,就研究沿海城市。研究分為動態和靜態,靜態研究社會結構,動態研究社會歷程,也可以把動態和靜態結合起來,既看社會結構,又看社會歷程,給中國政府提出改造中國結構的方式。 1937年離開燕大之后,吳文藻再沒有回任,后來他和冰心去日本工作了一段時間,新中國成立后才回來。當時社會學在社會主義不受重視,因為蘇聯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用不著西方的社會學,只學馬恩的歷史唯物主義就行了。1938年的時候,蘇聯的社會學系被取消了,但1956年蘇聯又漸漸恢復了社會學,可中國1956年又和蘇聯快鬧崩了。所以在中國,社會學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沒了,吳文藻沒事兒干,怎么辦呢,他就去了中央民族大學,教民族學。他教民族學,還是倡導一件事情,就是把西方的民族學中國化。 中國的社會學,什么時候才恢復的呢,1980年有人提議,1982年南開大學得以恢復。北大是1982年開始招收社會學研究生,1983年才招本科生,這批本科生中,后來有一個人特別,就是現在網的創始人李國慶。李國慶當年上學的時候,跟我同住32樓,他們班只有十幾個人。 吳文藻后來就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教民族學,所以冰心居住時間長的故居其實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房子。那房子在電視節目中看著挺好,其實很簡陋,墻皮也剝落了。 吳文藻教授是個書呆子,他搬進燕南園66號之后,只干了一件事兒,就是在一樓書房的北墻,弄了一個通天大書架,別的什么都不干,家務全是冰心的事兒。他們夫妻倆訂了很多期刊,按時新,他們家是開放的,所有老師和學生要想看期刊,都可以前來,所以這里號稱是燕大的開放期刊閱覽室。 66號樓前有一棵丁香樹,至今仍在,有一年丁香花開,吳文藻從書房出來,冰心問他,這是什么樹,吳文藻說不知道,冰心就告訴他:"這叫香丁。"吳文藻信以為真,口中念叨著"香丁",別人聽了,笑得一塌糊涂。后來冰心寫了一首寶塔詩: 這寶塔詩,是開玩笑,笑話吳文藻是清華培養的傻子。這"馬"是什么意思呢?他們家的孩子要吃薩其馬,但小孩字說不出三音節的字,就管它叫"馬",吳文藻真以為小孩想吃的東西叫"馬",進食品店問,我的小孩要吃馬,有沒有賣的。"香丁"就是剛才說的丁香樹。"羽毛紗"怎么回事呢?冰心讓吳文藻給自己的爸爸買雙絲葛夾袍面料,可吳文藻進了商店就忘了,說要買羽毛紗,羽毛紗是女人穿的,恰巧店員認識冰心,就給冰心打電話,才知道要的是雙絲葛。 雙絲葛事件之后,冰心的爸爸跟冰心說,這姑爺可不是我選的,是你在去美國的輪船上自己認識的,意思是再傻你也不能怨我。 冰心和吳文藻是合葬的,吳文藻死于1985年,冰心是1999年,活了99歲。冰心的兩個女兒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厲害。她還有一個大兒子叫吳平,吳平離過一次婚,跟后任太太也分居了,關系特別不好,他的兒子吳山特別氣憤,所以去爺爺奶奶墓上,用紅漆寫了兩行字,"教子無方,枉為人表"。這是前段時間的事,鬧得挺大的。 冰心是養貓的。養什么動物,大概能反映動物主人的性格。一般來說,養貓的女人比較冷,養狗的溫暖一些,比較親和。大學者當中,養狗的少,基本都是養貓。季羨林、林徽因、錢鐘書都養貓。貓比較獨立,不用人管。 我們一般說到冰心,都會認為她是一個慈祥的女人,她寫兒童文學,想來都應該是這樣的人。其實跟冰心接觸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個冷若冰霜的人。梁實秋跟冰心的關系好,他曾說過,"從《繁星》到《春水》,我讀出的冰心是一個溫度低于零度的人"。 季羨林比冰心小1l歲,季羨林還是清華學生的時候,冰心已在清華兼課。國民政府有一個規定,夫妻兩個人不能同在一個學校當老師,所以吳文藻1929年進燕大后,冰心就辭職了,去清華兼課。當年北大、清華、燕大的課堂都是開放的,可以旁聽,但冰心不允許。季羨林、李長之、林庚、吳組緗號稱"清華四劍客",是學生里特別厲害的四個人,后來都成了大家。他們旁聽過朱自清的課,俞平伯的課,鄭振鐸的課,還跟鄭振鐸成了朋友。所以,冰心開課以后,四個人特別想去旁聽冰心的課。 結果,冰心走進教室,沒有一絲笑容,一看來了這么多人,就說所有沒做選課登記的人都得退出去,以后再也不許來這個課堂。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