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
印刷術時代步入沒落,而電視時代、新媒體時代蒸蒸日上……
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務領域的內容,都不可避免的被電視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
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在電視、互聯網等影響下現代文化的影響下,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這是對20世紀后半葉至今,現代文化中重大變化的探究和哀悼。這是也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難以辯駁的控訴書。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爾 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個被發明出來的概念,印刷術普及之前,兒童與成人之間靠口語傳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類并沒有"童年";印刷術普及之后,文字成為導,成人掌握著文字和知識的世界,兒童與成人之間出現了一道文化鴻溝,"童年"誕生了。
電視時代,一切信息都能夠在成人和兒童之間共享,成人和兒童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兒童幾乎都被迫提早進入充滿沖突、戰爭、、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漸消逝。
波茲曼同時指出,在成人和兒童共同成為電視觀眾的文化里,政治、商業、教育等終蛻變成幼稚和膚淺的弱智文化,人類的文化精神逐漸枯萎。
尼爾 波茲曼(Neil Postman),
麥盧漢之后,世界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生前一直在紐約大學任教,他在紐約大學首創了媒體生態學專業,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傳播系的系主任。
2003年10月波茲曼去世后,美國各大媒體發表多篇評論,高度評價了波茲曼對后現代工業社會的深刻預見和尖銳的批評。
波茲曼出版過的20余部著作,其中 《娛樂至死》和《童年的消逝》已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
《娛樂至死》
前言
篇
章 媒介即隱喻
第二章 媒介即認識論
第三章 印刷機統治下的美國
第四章 印刷機統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貓的世界
第二篇
第六章 娛樂業時代
第七章 "好……現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學是一種娛樂活動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童年的消逝》
序言
引言
篇 童年的發明
章 一個沒有兒童的時代
第二章 印刷術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搖籃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結束的開端
第六章 一覽無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兒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兒童
第九章 六個問題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在波茲曼的書中,隱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體現。我們設立"尼爾 波茲曼隱喻獎"有兩個目的:獎勵一位純熟使用隱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紀念并推廣波茲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銳透基金會
審視了童年在當代美國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狀況。
——《出版人周刊》
一本有才華、有力量、有分量的書。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波茲曼在麥盧漢結束的地方開始,他用學者的淵博與說書人的機智構筑他的見解。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