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國民性》是張鳴教授作品,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君臣、軍閥、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為。張鳴先生深挖這干人留下的歷史碎片,以第三者的姿態重新審視,既不漂白,也不抹黑,盡可能還原各路歷史人物的面貌,再現當時大小事件的實況,讓更接近真實的國民性浮現出來。
不了解近代中國的國民性,就難以了解現在的中國。張鳴先生所述所論,皆從為人處世常識出發,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觀察,以舉重若輕的口吻揭示歷史中為人忽略的扭曲之處,說理透徹、思想厚重,讓人從中讀出一份歷史的警醒。
過去的中國人,無論上層還是下層,都有極強的兩面性,一方面喜歡搗亂,一方面又向往秩序。對于鬧天宮這種事兒,既喜歡做孫猴子,又想做玉皇大帝和如來佛。一邊樂見孫猴子把富麗堂皇的天宮攪了個稀巴爛,一邊津津樂道孫猴子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卻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失語癥也許是一種生理上的病,但是類似這樣的病癥,一個民族一個集團也可能有,一旦有了這樣的病,其實非常可怕。近代中國,失語癥是不愿意變革者患的。
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個性鮮明,在嬉笑怒罵中藏著嚴肅的悲憫之心。社會責任感使然,張鳴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人文關懷關注天下事,為歷史與當下人物事件揭下虛華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畢然。
主要學術著作有《辛亥:搖晃的中國》《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武夫治國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社會作用》《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重說中國近代史》等;歷史文化隨筆有《歷史的壞脾氣》《中國心絞痛》《直截了當的獨白》《歷史的底稿》《歷史的空白處》等。
皇帝的家事
皇帝的家事
玩馬球和賭江山
喜好思想批判的皇帝
羞澀的帝王
皇帝的膝蓋
皇帝的衣服不好補
清代的特供
皇宮的安全與太后的臉面
太后逃難圖
哦,空軍也來了
皇家宮苑里的藝人
光緒的京劇大批判
民國元年的及時天
有一種抉擇叫退位
官場戲與夢
找個闊祖宗
買來的萬歲
洪憲帝制的祥瑞
戲里戲外的"門包"
清人的撒錢與送禮
形勢比人強
依權賣書的光景
特權的莊稼
制度的內盜
閑衙門的閑話
牙兵牙將的故事
兵以食為天
班房——刑罰的另一副面孔
密匭這東西
作為替罪羊的"奸商"
《新安天會》
天庭里的宮廷政變
精英的小辮子
肅親王的心思
庚子年,有個端王爺
左宗棠的自戀事業
嚴修與袁世凱
青幫大佬皇二子
在官場,能挺也得有本錢
窩囊的禮部首長們
刺馬案的人工迷霧
楊士驤罵賄
倭仁的阻擊戰
掛在總統脖子上的軍隊
馬屁的尺度
有個性的辮子
遺老梁鼎芬
廣學會的精英戰略
再談國民性
大炮那點事兒
照相這點事兒
麻將這玩意
冷清的孔廟和送子的孔子
綠帽子那點事兒
說等待
假辮子和官話
避諱是個什么東西?
近代史上的失語癥考察鏢局的時代之困
當年的西醫之困
教案的賠償
關于兩腳羊的一個長長的故事
馬屁的尺度
明朝的倒數第二個皇帝天啟,史稱明熹宗的朱由校,是一個始終長不大的孩子。在他二十幾歲的生涯中,有兩個特征特別明顯:一是一輩子心理上都斷不了奶,因此對奶媽客氏極其依戀,無論禮法如何規定,客氏始終不能走;第二就是喜歡玩,別的都無所謂,只要能玩,玩得精巧,玩出花樣,天塌了都沒有關系。這樣的一個人做皇帝,也沒有什么奇怪,因為做皇帝這種天大的事,有時選擇面相當的窄,可以說沒的選擇,趕上誰就是誰,哪怕他是個傻子、瘋子,天下人也得忍。朱由校的爹,明光宗朱常洛命薄,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一命嗚呼,而他的長子就是朱由校,按皇朝繼承的規矩,朱由校是當然的繼承人。
既然朱由校做了皇帝,由于他依戀著奶媽客氏和客氏那對碩大的乳房,而客氏的相好,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太監魏忠賢,那么魏忠賢的專權也就順理成章了。客氏不是宮女,哺乳完了就該出宮的,但由于皇帝離不開,所以只能在宮里待著。住在宮里,正當盛年的客氏,當然也得跟其他有身份的宮女一樣,找個順眼的太監做相好。這樣的關系,叫它菜戶也罷,對食也好,反正沒法有男女之事,無"葷",只能是菜,沒有床上之事,也只好相伴吃飯了。但是,由于宮里生活過于單調無聊,有伴兒聊勝于無,據說這樣的關系還相當的鐵,彼此感情很深。
當初,客氏原來的相好是魏朝,魏忠賢的哥兒們。講身材,說年齡,論地位,魏朝都比魏忠賢要優越(當時魏忠賢已經年過半百)。但大概魏朝是年幼入宮,而魏忠賢是結婚生子之后自閹入宮,對于男女之事有過體驗,因此對女人更有辦法。后來野史因此而傳說,魏忠賢其實沒割干凈,所以還能人事,因此對客氏格外有吸引力,這當然是想象,沒有證據的。有人感慨道,如果當初客氏沒有喜新厭舊,拋棄魏朝選擇魏忠賢,那么明朝也許就不會有魏忠賢這樣一個危害極大的權宦。其實,如果客氏選擇了魏朝,魏朝就是魏忠賢,本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明朝的宦官專權,是空前絕后的。歷代都有宦官專權,宦官混到封王的有,甚至操縱換皇帝的也有,但像魏忠賢這樣做皇帝,圣旨就是他的旨意,他走到哪兒,奏章和內閣的票擬就跟到哪兒,人稱九千歲,遍地給他建生祠的宦官,還真的就沒有過。不過,魏忠賢并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韜略深機,甚至智商不過平平。能做到這個份上,除了那個頑童皇帝的無限信任,關鍵是有人捧臭腳。魏忠賢的黨羽,人稱"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后來挨整的,差不多將近兩百人。這些甘愿給一個閹人做干兒干孫子的,絕大多數都是進士出身,幾乎都是標準的讀書人。 馬屁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