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由呂思勉先生在歷年教學講稿和史學研究的基礎上完善而成,詳細地記敘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期間的中國歷史,是一部意義上的中國通史。全書按中國歷史社會的變遷劃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xiàn)代五個不同的時期,規(guī)模宏大、視野開闊,史識豐富,筆調(diào)流暢,是了解中國歷史公認的版本。為方便閱讀,新版本增加了生僻字注音及注釋。
n
史學大師呂思勉的經(jīng)典之作,及時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n 曾長期作為大學教材和青年"自修適用"讀物,出版后數(shù)十年內(nèi)不斷重印再版,是民國時期發(fā)行量zui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n 作者呂思勉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xiàn)代中國四大史學家";易中天品三國言必稱呂思勉,可見呂先生的史學魅力及影響力非同一般。
n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蕓、蕓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xiàn)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他出身于江蘇常州一個書香門第,少時受教于父母師友,15歲入縣學。早年執(zhí)教于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后長期執(zhí)教于光華大學,解放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n 他讀書廣博,著重綜合研究,講究融會貫通,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加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札記,共計1000多萬字。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n
例言
n及時編緒論
n及時章歷史的定義和價值
n第二章我國民族的形成
n第三章中國疆域的沿革
n第四章本國史時期的劃分
n第二編上古史
n及時章我國民族的起源
n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n第三章唐虞的政治
n第四章夏代的政教
n第五章商代的政教
n第六章周初的政治
n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
n第八章我國民族的滋大
n第九章春秋的霸業(yè)
n第十章戰(zhàn)國的七雄
n第十一章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
n第十二章春秋戰(zhàn)國的學術思想
n第十三章春秋戰(zhàn)國的政制改革
n第十四章上古的社會
n第三編中古史
n第四編近代史
n第五編現(xiàn)代史
n第六編結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