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肖全歷經(jīng)10年時間,遍訪當時很有名的文藝工作者,拍攝并記錄下這一代人生存和奮斗的狀態(tài),也因此有了"中國挑選的人像攝影師"的美譽。《我們這一代(歷史的語境與肖像)(精)》幾乎囊括了1980、1990年代文學藝術界風云一時的各色知名人物,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姜文、何訓田、譚盾、北島、王安憶、史鐵生、陳村、崔健等人。
如今已過去了將30年,有些人離我們而去、有些人淡出了視線、有些人奮斗在一線、有些人大紅大紫,我們都曾被他或他的作品感動過,而在這之前他們是怎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幸好有《我們這一代》這本攝影集,品讀作品的同時,品讀歷史語境下的人文精神。
三毛帶著流浪的撒哈拉氣質(zhì)坐著石板地上目光凝視遠方;張藝謀、陳凱歌的電影震撼挑選;楊麗萍的孔雀舞開出了美輪美奐的屏;那些年朗誦過顧城、北島的詩歌;欣賞了張曉剛、曾梵志的畫;聽著崔健、竇唯的搖滾、哼唱著黑豹的夢回唐朝…… 太多故事值得紀念,總有一個人或一個作品打動過你,這些記憶是否已經(jīng)擱淺在記憶的小角落里等待這本《我們這一代(歷史的語境與肖像)(精)》去打撈。肖全用真實的鏡頭和瑣細的文字,記錄了一代人曾經(jīng)的缺失、渴望以及抗爭。
肖全,男,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被稱為"中國挑選的人像攝影師",肖全懷著對同代人命運的關懷,懷著對人本身的同情和熱愛,像一道和煦的陽光輕柔地穿過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機為每一位被訪者投射下一幅溫存的造像。
而他對人物性格的精準把握,以及他與這一代人廣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個人行為的層次,而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影像工程。肖全,用他的溫情和執(zhí)著,見證了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們的痛苦與歡樂,彷徨與堅持,而在這一切之上,是對生命的永恒關懷。
為了拍攝《我們這一代》這本畫冊,肖全走南闖北,用了將10年時間才告完成。肖全也因此有了"中國挑選的人像攝影師"的美譽。
肖全創(chuàng)作歷程
1978年,參加海軍
1985年開始"我們這一代"拍攝
1990年無意中看到地下刊物《象罔》里面一張龐德的肖像另他深受感觸,從此決定了自己的拍攝路線。
1991年出版《天堂之鳥》三毛攝影專輯
1992年在瑞士舉辦個展
1993年在法國參加攝影聯(lián)展;在朋友的介紹下成為馬?呂布的助手,4年合作,亦師亦友
1997年《我們這一代》搶先發(fā)售出版,被搶購一空
2000年出版《我鏡頭下的美麗女人》
1997-2007年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放行李的地方,從事了一些商業(yè)拍攝,終于換來了一個一個住處
2007年重新拿起背包開始全世界行走,悟道、修行
2012年聯(lián)合國環(huán)保公益片《2032:我們期待的未來》指定攝影師
2014年《我們這一代》歷史的語境和肖像,項目正式啟動。
序/肖全的攝影:歷史的語境與肖像
再版感言/緣起
歷史的語境
中國走向開放
我所經(jīng)歷的文化事件
北島、顧城、舒婷與"星星詩歌節(jié)"
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呂澎、黃專、王廣義與"廣州雙年展"
楊麗萍的舞蹈
張藝謀和鞏俐的電影
歷史的肖像
我的師父:馬克?呂布
后記
鐘鳴兄是我能做這本書的挑選功臣,他與趙野等人編輯的"地下刊物"《象罔》,因為看到美國詩人龐德的照片,使我起心動念要為中國的文化人,拍出感動我又感動別人的照片。如果沒有那張龐德圖片的刺激,很有可能就沒有這本《我們這一代》。
三毛離開我們23 年了,又一茬的年輕人在閱讀她,易知難的圖片,在網(wǎng)絡時代的今天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讓人震驚。她那種淡淡地傷感以及好無修飾與造作的美麗,仍然被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視為經(jīng)典。
因為在我拍攝他們的那個年代,他們是何等地年輕,個個風華正茂。
其實我又何必去執(zhí)著那個相喃,青春怎么可以常駐,每個剎那生命都在改變。好在20多年前我為他們,也為自己留下了光榮的影像。此時此刻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正在自然而驕傲地老去……
冬去春來,緣起性空。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是專享能確定的事
(泰)阿姜查。
2014 年10 月28 日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