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原文以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陳昌治刻本為底本,注釋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為底本,同時參考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徐灝《說文解字注箋》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標點、???。
二、本書首列楷書字頭,次列原書小篆,小篆字頭后為漢語拼音和大徐本反切注音;其次為原書說解文字;再次為[譯文]和[注釋],[譯文]是對原書說解文字的翻譯,小篆字形、說解文字的校釋俱在[注釋]中說明,對徐鉉新附字皆全錄。
三、本書字形,主要依據陳昌治本,參考了《說文解字系傳》等。說解文字中的異體字,一般不作改動。凡避諱字皆統改。
四、本書字頭前綴的篆字經過重新謄寫;所有內文中出現的籀文、古文等,都首次給出相應的漢字,必要時在字后加注了原始字形的寫法。
五、原文中加有[注]的標識,是大小二徐所加的按語。
六、每個部首結束處之"文重"是統計每個部首包含文字和重文(附于本字之后的古籀字)的專用術語。由于流傳日久,版刻迥異,部首與字、重文往往有所出入,凡此不予改易,以存原貌。
七、《說文解字》出版至今一千九百年有余,諸多文字讀音已有變遷,或有漢語拼音與大徐本切音不一致的情況。本書以漢語拼音標明現代讀音,切音則遵循大徐本不變。
八、本書[鏈接]是該字頭的現代漢語的義項,主要為方便讀者理解漢語的發展演進,增進讀者對漢字的理解。
《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本古代文字研究典籍,也是中國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成書于漢代。作者許慎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作為兩漢文字訓詁學之集大成者,《說文解字》既是中國古代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漢語字源的文獻精品,同時也是千百年來流傳廣和使用多的中華典藏古文工具書。本書是整理全注全譯本,共5冊。
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許慎作為古文字學家,曾于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賈逵作侍中騎都尉期間,從逵受業。當時即由于博通經籍而負盛名,時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贊賞,馬融對他也很推崇。許慎因編纂《說文解字》一書,而被后人尊奉為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