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陽明》,國內首部王陽明通俗大傳,陽明門徒必讀經典。
本書用通俗、精彩的語言講述了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出身書香世家,天賦異稟,卻曾是叛逆少年;批判程朱理學,踏足仕途,得罪大太監劉瑾鋃鐺入獄;流放他鄉,被人追殺,竟一夜龍場悟道,洞徹世事人心;一介書生,緣何能披甲用兵,平亂安邦,救大明朝于水火之中;命途多舛,目睹民生疾苦,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創立陽明心學……
本書上市后,暢銷百萬冊,被萬千讀者譽為“讀懂王陽明,此一本足夠”。經作者五年修訂,典藏再版上市,采用雙封精裝,燙金等品質工藝,性價比極高。隨書附贈“陽明心學”解讀寶典《但用此心》。
《一生伏首拜陽明》,國內首部王陽明通俗大傳,陽明門徒必讀經典。
本書作為國內部通俗且系統講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傳記,曾創下銷量百萬的極佳紀錄,更引發全國王陽明熱潮的奇跡,被萬千讀者譽為“讀懂王陽明,此一本足矣”。
本書是同類王陽明傳記作品中,好讀的一部!經作者五年修訂,典藏再版上市。
作者陳正俠對王陽明鉆研多年,深得其中三昧,五年修訂,客觀尊重史詩,力求以通俗、精彩的語言講述了王陽明的傳奇一生,著重講述了王陽明的文韜、武略、徳范,是王陽明傳記中、好讀的一本。
精裝燙金典藏版,工藝,性價比超高,值得團購收藏,超值附贈“陽明心學”解讀寶典《但用此心》
王陽明熱的今天,《一生伏首拜陽明》在同類書中內容優異,裝幀品質好,采用雙封精裝,封面燙金工藝,且定價合理,適合廣大讀者團購收藏,隨書附贈陽明心學”解讀寶典《但用此心》,是對王陽明經典作品《傳習錄》的理解心得,使本書價值更高。
陳正俠,曾用筆名鶴闌珊。通俗寫史作家、經管類暢銷書作家,以弘揚文以載道精神和傳播傳統文化為己任,宣揚國學正能量,創作三不朽作品為追求。
作者文筆清新脫俗,哲理深刻,對陽明學鉆研多年,深得其中三昧,主張陽明學以事上練為靈魂,由此抵達良知境界。
序言│此心光明
及時章 貴人語遲
002 出生必須奇異
003 祖上實在有點人
006 不是不開,時辰未到
008 金山輪回
012 何為及時等事
018 不是好丈夫
021 還是該科舉
025 兩次落第
029 紙上談兵
033 終于考中了
第二章 陽明釋厄
040 王陽明審案
043 九華山上都是神
050 陽明子
054 上船之前的熱身
059 異常聰明的皇帝
064 “劉瑾強震”
070 獄中
073 在路上
第三章 龍場之音
084 長夜漫漫
093 頓悟
099 “知行合一”
101 廬陵六月談
106 “余震”消失
110 朱陸異同
115 又在路上
第四章 破山中賊易
第五章 破王爺更易
第六章 歸去來
……
此心光明
吏部尚書方獻夫正準備奉命南下廣西,犒勞平定田、思二州的有功將士,想不到被人拎到了中央會議室。廣西來了捷報,斷藤峽、八寨匪患已平。
這是好事啊,方獻夫想不明白,朝廷怎么突然取消了這次犒勞呢?
很簡單,王陽明剿平這兩處匪患時根本沒有請示朝廷。這簡直就是居功自傲、擅權,時間一久,必然是尾大不掉。
桂萼說這幾句話時,胡子生硬,眼睛發紅。當初,王陽明到廣西時,皇上就說過,王陽明可以“便宜從事”,也就是見到毒草可以拔除,見到秧苗立即扶持。桂萼不是緊張王陽明,而是氣憤他不采納自己的建議去攻打交趾。
方獻夫拿過王陽明捷報的折子,仔細看完,哈哈一笑,他說:“撫招田、思二州,不動官軍一兵一卒;平定斷藤峽,不費官庫一文錢。有功如此,反而嚴懲,你們就不怕天下人恥笑?”隨后盯準了桂萼:“老大人,這樁公案,不用說日后,就是今天的史官將如何評說?”
桂萼的眼睛血紅,張了張嘴,說道:“即使不罰,也不該賞。”
不賞才是主要的。
王陽明的病的確很厲害,當初在南贛剿賊時經常出入山谷,所以中了熱毒,常常咳嗽,而且還拉痢疾。雖然跑到老家養了五年,但始終不見好。入廣西后,廣西的氣候讓他的病越發嚴重。所以,他只好離開廣西,當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只想讓自己死在老家。至于那些所謂的功勞和皇帝的命令,跟他似乎已經關系不大了。
王陽明到達烏蠻灘時,船家指著岸說:“上面有一座伏波廟。”王陽明咬著牙到上面去拜謁了。到達廣東增城,一來是他老友湛甘泉的故居,二來有他六世祖王綱的祀廟,于是又咬著牙上去祭奠題詩。我們依稀還記得,王綱曾經參加過平苗族的叛亂,想不到卻死于此地,而中央政府待之甚薄。王陽明的五世祖就把老爹的尸體背回,發誓不再為皇家賣命。
王陽明非要在這里祭奠一番,恐怕也是感同身受。但就是這次,王陽明的病情開始變得更加嚴重,居然不能站立,王陽明知道這下要完蛋了。他知道自己永遠都到不了老家了,他的希望就是想和自己的“陽明洞”再來一次親密接觸。到達梅嶺時,他對自己的學生、廣東省的二把手王大用說:“你知道孔明托付姜維的故事嗎?”
王大用哽咽,含淚點頭,王大用知道,老師是想把兩廣的事托付給他,但他知道自己不配。他也知道,該準備后事了。他立即找來木匠做棺材,棺材板其實早已經準備好,只是覺得不吉祥,他沒有讓人做。現在,吉祥就在前方,他領著親兵日夜趕制,棺材做好了。
到了南安,王陽明硬撐著離船、上轎。他的弟子周積和張思聰聞訊趕來迎候王老師。他們進船來給王老師請安。王陽明勉強坐起,但已經咳嗽成一團,臉色發青,一句話都說不出。
好不容易可以說話了,王陽明及時句話就是:“近來進學如何?”兩位門生作了簡略回答,立即問老師身體如何。王陽明苦笑:“所以還沒有離開你們,只是一口元氣在。”
學生們幾乎要失聲痛哭。
王陽明繼續前行,而老天爺在看著。
忽然一日,王陽明問:“到哪里了?”
侍者回答:“青龍鋪。”
王陽明沉默不語,然后是劇烈的咳嗽,恨不得把肺咳出來。
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時,王陽明讓人叫周積進船艙來。周積躬身侍立。許久,王陽明睜開眼睛,微微一笑,說了三個字:“我走了。”周積泣不成聲:“老師,有何遺言?”
王陽明微微一笑,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說完,閉上眼,離開了人間。
張思聰等人在南野驛站的中堂裝殮了王陽明。老天爺看著王陽明的肉身繼續向前。十二月四日,棺材上船,奔南昌。凡是知道這一消息的人全都來相送,哭聲震天,老天爺為之動容。路過南贛時,百姓擋著棺船,攔路大哭,他們現在的好日子全是棺材里的這位給的,不哭他哭誰?!進了南昌城,官府提議等明年再走,王陽明的棺材再也沒有消停過,一直到嘉靖八年正月初一,起棺離開南昌。
每天來祭奠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二月,棺材到山陰,仍然熱鬧。諸多王老師的學生日夜不停地在洪溪修墓。洪溪離越城三十里,入蘭亭五里,王陽明生前就為自己選好了這塊地方。
嘉靖八年(1529年)十一月十一日,門生千余人,披麻戴孝,扶柩而哭。
王陽明在天上,看著。靈魂很復雜,他不知道自己當初該不該到人間走這么一遭!
王陽明, 文韜、武略、徳范的一代奇人,一位足以改變當代世界的儒學大師。
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陽明一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冠頂,千古無出其右者。
我對王陽明有興趣。他講的是心學。這幾年我能抽空堅持讀書,不容易。我腦海里浮現王陽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兩句話。——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王學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時良藥,未有切于是者。 ——梁啟超
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杜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