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書》是意大利電影導演費里尼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1990年8月期間的夢境日記。偉大的導演毫無保留地將他的夢境,甚至夜間的夢魘和盤托出,用繪畫或他自己說的"小標小記、匆忙潦草的手寫記錄和不合語法的句子"來詮釋他的夢。內容荒誕離奇、百無禁忌,暴露造夢大師的夢境人生和隱秘思想。這也是費里尼親自執筆的圖書作品。
這是一個天才在其廣闊無垠的幻想世界中經歷的色彩斑斕的旅程;這是一名電影工作者為其創意靈感之源打下的堅實木樁。這本的書,由已故導演最親密的朋友和專業人士圖利奧?凱茲奇(Tullio Kezich)撰寫導語,文森佐?莫利卡(Vincenzo Mollica)做注釋,并由里米尼市的費里尼基金會促成出版。
圖文館書系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夢想家分社的重點產品線。圖文館選題獨特,匯集名家名作;圖文一體,追求精編精印。叢書宗旨:讓書成為精美的禮物。已出版 《紅書》《夢書》《美的歷史》《丑的歷史》《無限的清單》《時間的故事》《圣經的歷史》《錢的歷史》《藝術通史》《電影通史》《世界動畫史》《搖滾譜系》 《書店風景》《書店傳奇》《書天堂》《業余書店》《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有生之年非聽不可的1001張唱片》《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 1001處自然奇觀》《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種食物》《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繪畫》《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動作電影》《有生之年非看 不可的101部恐怖電影》《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戰爭電影》《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黑幫電影》《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邪典電影》《有生 之年非看不可的101部黑幫電影》《色彩圣經》《零ZEЯRO:世界符號大全》《圓與方》《干凈的錯誤》《通用設計法則》《通用設計方法》《藝術日課書》 《古典音樂日課書》《紐約藝術指南》《倫敦藝術指南》《藝術原來如此神奇》《攝影原來如此神奇》《你為什么看不懂現代藝術?》《閱讀的女人危險》《寫作的 女人危險》《女人與珍珠》《女人與女紅》《她的故事》《安格爾的小提琴》《尋味法國》《爵士巴黎》等,廣受歡迎。
費德里科.費里尼是意大利著名藝術電影導演、演員及作家,曾先后5次摘取奧斯卡金像獎。他以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特別是混合夢境與巴洛克藝術影像的電影作品。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并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圣三位一體",也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導演之一。
《夢書》,終于!(維托利奧?巴里尼) 7
夢不需要解釋(圖利奧?凱茲奇) 13
《夢書》卷一,1960-1968 31
《夢書》卷二,1973-1990 215
散頁 377
贈人之作 397
失蹤者中的失蹤者(文森佐?莫利卡) 409
發表過的夢 417
費里尼基金會成立于1995 年,目標是忠于并盡較大努力實現其保存和傳播偉大導演生平事跡的機構使命。如今,我們終于能夠仔細研究一番全世界所敬仰的導演頻繁發作的夢境了。在這本厚重的大書中,匯集了費里尼本人所繪的畫頁,既有令人驚嘆的繪圖,亦有精準詳細的評述,如同圖利奧?凱茲奇在序中所寫的,極少數能提前一睹的工作人員往往將《夢書》定義為一部由導演本人主演的、濃縮了"最原本和最私人部分"的影片。
為什么基金會直到2006 年5 月才獲得費里尼留下來的如此珍貴的文獻資料?這段故事說來話長,可謂歷經曲折、磨難重重,但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就像我們這樣的情形,結局皆大歡喜。
導演于1993 年10 月31 日逝世。此后沒多久的1994 年3 月23 日,他的人生伴侶,發妻朱麗葉?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也隨之過世。本書被六位繼承人(兩位為費里尼家族,四位為瑪西娜家族)托管于羅馬銀行的地下金庫中,法定持有者們約定必須六位托管人本人到場才可提取本書。
費里尼方繼承人之一的瑪德蘭娜(Maddalena)是他的妹妹。她慷慨地將她的那一部分贈送給了基金會。而另六分之一不可分割的家產被費里尼弟弟里卡爾多(Riccardo)的女兒麗達?費里尼(Rita Fellini)轉售予同一家基金會。但還有三分之二留在瑪西娜家族的四位所有者手中。
直到2001 年,通過卡洛?帕特里齊(Carlo Patrizi)律師的協調,相關轉讓協議才開始進行商談。開價很合理,但是基金會的財政過于吃緊。很顯然,這個時候讓本書從地庫(很好地儲存在陰暗和濕度的防護下)里離開的較簡單方法是找到一筆夠數的款項,而不是通過基金會所需的繁復官僚手續。
最終,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主席瓦斯科?艾拉尼(Vasco Errani)高瞻遠矚地劃撥了一筆議定價格的專款,用以收購這件藝術作品。可是就當我們以為較大的問題解決了的時候,面臨的較大困難卻是必須依照托管的條款,要求所有托管人共同出面提取寄存物。有些人,比如像已故的瑪德蘭娜,甚至要由他們的法定繼承人出示能夠證明他們繼承權的公證書;還有一些人搬到了另一個城市,辦理一系列手續很是麻煩。就在疲于應對"第22 條軍規"這種繞不過的復雜條款的過程中,時間到了2005 年5 月。這里仍然要感謝既代表費里尼方又代表瑪西娜家族的帕特里齊律師,在他的協調下,我們才得以將所有繼承人、繼承人的繼承人,還有艾拉尼主席的官員代表,以及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羅馬銀行金庫的負責人聚集到羅馬納銀行內。
就在這場博弈似乎要結束的時候,一位專職的女公證員站起身來(我不知道她的頭銜如何稱呼),她指出一份由某位繼承人的繼承人出示的文件(在費拉拉的居住證明)形式無效。我認為提出反對意見要有一定的依據,因為一旦被接受,我們全都要灰溜溜地打道回
府。事實是公證員依然堅定不移地給予了否決,不論是購買者(大區的高級官員),還是受益人(基金會的副主席)都沒料想到這份資料弄得越來越像"圣杯"了。由于地下金庫只有繼承人可以進入,我們后來從瑪德蘭娜的女兒弗朗西斯卡(Francesca)口中欣慰地得知,資
料被相當完好地保存著。
在這次努力慘敗之后,仍需要整整一年時間來重整旗鼓,重新把相關符合規范的文件帶到這家信貸銀行中,它在我們眼中的模樣就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不過,終于在5 月24 日,這標志性的、也是歷史性開端的24小時,堡壘被攻破,"圣杯"被帶到了里米尼,在存放好之后又原樣復制了一份。這份資料經過了幾個月仔細的分析,特別是從出版的角度考慮其歷史學和文獻學的方面,為的是以后讓一些需要它的專家學者可以從心理學、美學、文學和其他有可能的多種學科的角度來研究。我們一致同意以兩種大小不同的開本來出版:一種是以原大比例復制原手稿;另一種按比例縮小,用起來更加方便,閱讀的舒適性會更好。
還得要稍微提一下文獻學研究方面的考量,那就是在原稿中發現有幾頁被裁剪過,大概是用刮胡刀片割掉的,是費里尼自己裁下來用于出版或贈送朋友,特別是給他的合作者里納爾多?格隆(Rinaldo Geleng,意大利演員,費里尼好的朋友之一)。其中有幾頁被找回,
放在本書的附錄中,但是能和剪掉部分對應上的非常之少。那么除了凱茲奇指出來的可能消失了的冊子外,我們還有另一個未解之謎:那些缺失頁碼的命運會如何呢?當然,人們可以做很多的猜測,好是讓有權利、有義務來研究它的學者們做一番闡述,不過我們得有心理
準備,一位天才的創意靈感秘境是不可能都被破譯的。
編者按
《夢書》卷一收錄了從1960年到1968年的夢,原稿尺寸為25厘米35厘米,所有的文字、圖畫都是作者的原稿。《夢書》卷二收錄了從1973年到1990年的夢,原稿尺寸為34厘米48厘米。
意大利文版為單冊,前面是手稿,后面是整理出的文字。文字部分除了抄錄手稿原文,還對圖畫中的錯誤和缺失部分做了說明,將大師親筆所寫的內容做了規范統一,是值得信任的。中文版根據意大利文第2版內容制作,分兩冊出版,即手稿版與中譯版。手稿版與意大利文版尺寸相同,全彩印刷,布面精裝。中譯版則采用便于閱讀的32開軟精裝,也是全彩印刷。
正文卷一、卷二之后是"散頁"和"贈人之作"。"散頁"部分是早先散落或和兩卷手稿保存在一起的篇章、筆記和繪畫。"贈人之作"部分的六份(12頁)曾被作者本人裁下來贈送給朋友:文森佐?莫利卡(Vincenzo Mollica)、安東尼洛?格隆(Antonello Geleng)和 朱利安諾?格隆(Giuliano Geleng)。
書末"發表過的夢"是刊登在1987年至1988年的《甜蜜生活》(Dolce vita)雜志及1991年的《格里夫》(Il Grifo)雜志中的一些《夢書》內容,包括費里尼重新撰寫的夢境描述。由文森佐?莫利卡抄錄。
文中出現的楷體字注釋分為兩種:一種是中文版譯者所加,放在相應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后的圓括號中;另一種則是意大利文版編者所加,放在方括號中或加"編注"字樣獨立成段。
發表過的夢
在夢里,我幾乎總是看見自己的背影,頭發濃密,身形也更為瘦削,就像是二十或者三十年前的自己。我夢到的就是這樣,我要畫在本子里的就是我在夢里所出現的模樣。
其實,我應該把自己畫成這樣。
1961年4月15日。在一處幽暗的場所,能察覺到是蠟燭照明,蒙蒂尼(Montini)主教冰冷的雙目凝視著黑暗。我決定與他正面過招。
"尊敬的閣下,您相信我嗎?"
"一點也不。"他生硬地回答道,口吻很像嚴厲批評。顯然他從未信過,而且廣大評論家、學者和神父們在我的電影里也沒有發現過一絲宗教意味。
"您相信我虔誠嗎?"我又問道。
"噢,這倒是!"他立刻回答,"從你的臉上看出你是虔誠的。"
"主教大人,您的眼神真讓人佩服!"我有點拍馬屁地說。
現在我們在家里,有我的父親、母親,似乎蒙蒂尼(Montini)主教忘記了一樣東西,要等他一段時間,因為他會回來拿。
編注:米蘭的圣斐德理(San Fedele)耶穌會會士們在一本他們的刊物上對電影《甜蜜的生活》進行了辯護。于是米蘭的大主教蒙蒂尼(Montini)對此等公然贊同的行為非常嚴肅地實施了責罰:圣斐德理(San Fedele)教團被解散,修道院院長被譴往曼谷(Bangkok),寫影評的泰德伊(Taddei)神父接到二十年不許撰寫與電影相關文章的禁令。費里尼由于自己略感罪過和不安,想要為教士們討個公道,于是請求晉見蒙蒂尼(Montini)大主教。
"見面延期了四次。他在一間諾大的寬敞廳堂里接見了我,四周晦暗不明的很,只有寫字臺上的燈罩處發出微弱的光芒。他對我說沒有他的指示不可往前一步。蒙蒂尼(Montini)從寫字臺后走出來,與我保持了很遠一段距離。那個場所莊嚴肅穆,一派教會的氛圍,我都想不起自己要說什么了,但是無論如何我要努力說出來。我說對于此次事件我本無意干涉,但是我自認為有義務,處于人道的角度……我不知道怎么說的,不記得了。我覺得自己就像是面對威尼斯宗教裁判所的委羅內塞(Veronese,注: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年],曾因隨意將基督和圣徒們繪在普通的宴樂場面中,而遭到宗教裁判所的傳訊,要求修改畫作)。蒙蒂尼(Montini)聽我說話的時候一言不發,一個字也沒有說,根本沒有看我的臉。他才說:`我會允諾您的請求,因為上帝的指引。`我走過去告辭親吻他的手時,才終于看到了他的眼睛。"
太吸引人了!《夢書》就像是導演遺留給世人的電影底片。它是一部大師神秘環球旅行的指引書、一座浩瀚的寶庫,蘊藏了各種超現實的假設、無法實現的幻想和先知預言。
——圖利奧?凱茲奇
費里尼是這般做夢的,如此的情感泛濫、妙不可言、惹人遐思、縱情享樂,甚至是極度絕望。如今這些夢終于從深鎖重重的銀行地庫中重見天日了……這本書非常棒,我認為它就是一部譏諷版的《神曲》。
——安東尼奧?多利科,《晚郵報》
20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不可思議的內心世界全記錄。
——《藝術新聞》
夢占據了舞臺的中央……夢足以讓擁有最深沉睡眠的人也想記住發生在夜晚的一切。
——《高談》
人們通常認為他人的夢是無聊的。費里尼的夢荒誕奇譎,混合了太多內容,打破了這種老生常談。和他的電影一樣,費里尼的夢是異想天開的,尖銳刺激的,怪誕滑稽的,也是富有啟示意義的。
——《好萊塢生活》
這本有趣的書表明,潛意識決定了藝術家的創作意識。
——《哨兵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