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及時部分,本書的前三章,概述了當今世界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和國際機構的現狀或"境況"。其中及時章探討了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以及不同社會體制的共存對認識和處理當今國際事務的影響。此外還有科學技術的影響,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科學技術的發展(例如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對各國政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二章繼續分析這些變化著的現實和環境對國際法和國際機構的具體影響,例如,由于協定本質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法律規章適用于不同的條約協定,例如"憲法性條約"。第三章所討論的是主權問題以及重新認識主權概念的必要性。基于對主權概念的重新認識,筆者認為將其界定為"現代主權"可能更為恰當。
本書第二部分分為兩章,主要探討世界貿易組織(WTO),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機構,它的歷史和實踐為普遍適用的國際法律和政策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教訓"。特別是經關貿總協定發展起來的、在WTO中得到廣泛應用的、龐大而引人注目的"法理",深刻地揭示了國際法及其機構在概念方面的爭執,包括主權問題及前面所提到的有關延伸問題的分歧。
本書的第三部分有選擇地和簡要地考察了一些有助于將來更好地理解世界法律體制的分析模式和方法(第六章),然后利用這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扼要分析了幾個具體的體制和政策問題,并修改(但不一定要丟棄)了一些關于國際法基本原則和邏輯的傳統概念(第七章)。
《國家主權與WTO:變化中的國際法基礎》是約翰·杰克遜教授的之作。本書的出版對于中國國際法學,特別是國際經濟法學的研究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學術盛事。本書不僅視野十分開闊、內容博大精深,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此外,由于本書脫胎于作者在英國劍橋大學講座的講稿,所以許多地方的文筆也引人人勝。
——人民法院副院長 萬鄂湘
本書作者積其近半個世紀之研究,以其善于洞察事務發展的非凡眼力,通過變化中的當代國際法與國際秩序,闡述了WTO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走向。本書值得關心WTO與中國,乃至國際社會前途命運的人們一讀。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乃根
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事實,對全球公共產品和全球集體行動的需要也越來越現實化。但無論是傳統主權和新主權觀念的艱難平衡,還是WTO框架下的諸多機構性難題,都表明"統一理論"的路徑還很不確定。在本書中,約翰·杰克遜教授深刻洞見了傳統理論面臨的許多挑戰,同時,他沒有忽略這些挑戰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沒有簡單化地給出一個答案。如果說我們眼前的道路是"沒有扶手、沒有路標"的道路,那么杰克遜教授則提供了如何對周圍環境進行更好觀察和分析的方法。
——《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約翰·H.杰克遜(John H.Jackson),世界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專家、美國喬治敦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經濟法學雜志》主編,曾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法律總顧問、密歇根大學副校長、美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等職務。主要著作有:《世界貿易與關貿總協定法》、《重新調整關貿總協定體
中文版導言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譯者導讀
及時部分 國際法基礎理論面臨的挑戰
及時章 導論:21世紀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國際法和國際經濟法
及時節 時代的挑戰與理論的變化
第二節 現實基礎:變化、依存、全球化和調整中的世界局勢
第三節 國際法的影響及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國際法基礎理論面臨的挑戰(簡要展望)
第四節 概述與路線圖:本書結構體系
第二章 現實世界對國際法的沖擊:國際法和國際體制基本假定所面臨的挑戰
及時節 導論:面臨的挑戰及其對國際法的影響
第二節 情勢和條件
第三節 國際法及其缺陷
第四節 國際經濟法
第五節 國際組織法
第六節 結論:面臨挑戰的國際法律制度
第三章 現代國家主權:研究過時概念的新方法
及時節 國家主權與國際法基礎邏輯
第二節 傳統的威斯特伐利亞主權概念:已經過時和不再可信
第三節 主權概念潛在的有效政策目標
第四節 對本書及時部分的感想與思考:變化中的國際法基礎
第二部分 世界貿易組織
第四章 作為國際組織的WTO:制度演變、組織結構和主要問題
及時節 國際經濟法中的WTO及其與一般國際法的關系
第二節 WTO的政策目標與優先選擇
第三節 歷史背景:從布雷頓森林到坎昆和香港
第四節 世界貿易組織:條約與制度結構
第五節 WTO的制度問題
第六節 WTO規則與成員方域內法律體系
第七節 WTO主題議程的范圍:權限問題
第五章 WTO爭端解決機制
及時節 、彪炳史冊并充滿爭議的WTO爭端解決機制
第二節 GATT自下而上的爭端解決機制的實踐歷程與烏拉圭回合的改造
……
第三部分 解決途徑的探索
第六章 政策分析路徑和思維實驗
第七章 例示性適用
第八章 影響與展望:結語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