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舉行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被視為"拯救人類的一次機會",但這項事關"人類未來"的會議卻演變成了一場吵架大會。針對碳排放問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與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展開了更為激烈的爭斗,且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
本書主要從"碳關稅"和"碳減排"兩個方面入手,挖掘出了隱藏在兩者背后巨大的陰謀。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借力環保問題企圖扼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空間,讓發展中國家為溫室氣體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機買單,繼續牽制和盤剝發展中國家,以維持兩極世界的格局。
全書深入地觸及了隱藏在碳關稅、碳排放等國際經濟協定背后的陰謀,對歐美積極構筑的"低碳"壁壘給予了深扒,并對碳經濟地圖、碳貿易、低碳未來圖景等一系列國際政治經濟動向進行了詳盡地解析。
當低碳日漸走進人們視野的時候,你認為它是一種新的生活趨勢,還是又一個政治手段,經濟陷阱?
低碳,是環保,還是綠色新政?
低碳,是人類可以期待的新的生存方式,還是歐美打壓中國的利器?
被稱為"拯救人類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為何因"碳"而淪為一場吵架大會?
本土大眾財經黑天鵝繼《干掉一切對手》、《陳志武說中國經濟》之后,再出力作,為你深入挖掘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巨星"碳"背后隱藏的巨大陰謀,全景展示"低碳"潮流下的國際大局。
氣候變暖,二氧化碳是罪魁禍首,這個黑鍋背了很久,背的值嗎?
一向對環保、氣候大會不甚感冒的美國,為何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高調起來,且朝一個環保斗士邁進?
歐盟為何如此熱衷于"低碳減排",從中歐盟能撈到什么油水?
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為何對歐美拋出的"碳關稅"、"減排"標準甚為敏感和謹慎?
低碳,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碳,真是人類未來的魔障?
勾紅洋,四川鹽亭縣人,現為廣東某著名金融機構首席市場分析師、經濟師。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為國內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中國GDP核算體系進行過系統修正的及時人,使之能反映社會經濟的運行情況。在《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發表過大量的
前言 藏身碳背后的驚世謊言
哥本哈根的冬天有點冷
太陽能發電,窮人的奢侈品
戈爾家里令人"難以忽視的真相"
碳,勒緊了誰的脖子?
及時章 碳關稅,美國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碳關稅"引來平地一聲驚雷
挾"碳"以令天下
如臨大敵:中印等國為什么這么敏感?
"碳關稅"只是開始
美國有完勝的把握嗎?
第二章 碳減排,喧囂的哥本哈根魅影重重
• "氣候門"事件沖擊哥本哈根
矛頭直指克格勃
泄密的"丹麥提案"
中國為何在哥本哈根高調起來?
第三章 碳黑鍋,二氧化碳怎么成了罪魁禍首
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哪里來的?
竺可楨解讀中國千年氣候變化
20世界70年代盛行"地球變冷"
移花接木,"二氧化碳"是怎么被妖魔化的?
氣候變暖的道具:北極熊和冰川
第四章 碳地圖,能源與帝國的興衰
生命與碳
日不落帝國的哀怨
法德百年博弈:爭奪阿爾薩斯和洛林
建立在石油之上的美國世界霸權
碳資源牽動大國命運
第五章 碳貿易,世界的天平不斷傾斜
失意的底特律
中國崛起:一個插班生的成長日記
從G8到G20,國際格局變革中的中國因素
美元霸權背后的"潛實力"
歐美已經無路可退
第六章 碳綁架,發達國家高舉屠刀
中國風電發展遭遇"生死劫"
老驥伏櫪:碳減排與歐盟雄心
處境尷尬的歐盟
歐美合流,綠色生態帝國主義的形成
發展中國家能否構建堅固防線?
第七章 低碳,人類最艱難的選擇
不算遙遠的記憶:2007年廣東油荒
不斷增加的汽車與公路賽跑
人類還有其他選擇嗎?
低碳生活
低碳經濟,你可以把握的機會
第八章 碳國策,從低碳走向未來
中國成功應對"十面圍攻"
中國能源安全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能否丟掉出口這條腿?
中國低碳科技大檢閱
沒有終點的賽跑
及時章 碳關稅,美國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一、"碳關稅"引來平地一聲驚雷
2009年6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這個看似普通的法案,卻如平地一聲驚雷,迅速在世界各國引發強烈的反響,世界上眾多國家都被卷進它所引發的巨大旋渦。
《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是個什么東西,何以引發如此轟動呢?
其實看點就在于美國及時次提出了"碳關稅"的相關條款。根據這一條款,如果美國沒有加入相關國際多邊協議,自2020年起,美國總統將獲權對來自未采取措施減排溫室氣體國家的鋼鐵、水泥、玻璃和紙張等進口產品采取"邊境調節稅",即可以對這些產品征收"碳關稅"。
在推動"碳關稅"立法中,美國新任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功不可沒。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及時把火就燒到了發展中國家身上。作為下屬,看到奧巴馬總統為次貸危機焦頭爛額,當然得替老板分擔分擔,不做些成績出來,可對不住美國納稅人啊。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新上任的能源部部長可是極其熱心,并有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明。朱棣文上任后不久就指出,如果所有屋頂漆成白色,路面和汽車使用淺色涂裝,就可以大量反射太陽輻射熱量,在降低溫室效應作用上,相當于世界上所有汽車停止行駛11年減少的碳排放量。黑色屋頂的陽光反射率通常為10%—20%,如果屋頂覆以高反射率的白色材料,可將反射率提高至60%以上。加州2005年開始要求所有平頂商用建筑必須將屋頂漆成白色。
對"碳關稅"而言,朱棣文肯定經過深思熟慮。2009年3月17日,他在眾議院科學小組會議上稱,如果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那么美國將征收"碳關稅",這將有助于公平競爭。
"碳關稅"并不是朱棣文的發明專利,它最早是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提出,當時有評論稱其"就是以環保的名義,堂而皇之直接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財富納入到發達國家的國庫中"。
但希拉克也僅是說說,只是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理念,因為大家都知道,對二氧化碳進行調控,不可避免地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傷害,尤其是對那些正處于發展中并試圖擺脫貧困的國家,所以在提出"碳關稅"后歐洲并沒有什么實質的行動。
現在奧巴馬把它落實到了行動上,使其成為國家的正式法律文件。美國這個徒弟似乎一直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天賦,雖然美國建國僅200多年,但早把老歐洲給踩在腳下,當起了世界警察。
這個法律條文殺傷力太大,歐洲人顧及到其他國家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沒有擺到臺面上,只是私底下議一下。如今美國照貓畫虎,可見美國的魄力與膽略,在這一點上歐洲又輸了一籌。
在貿易自由化被人們所廣泛接受的情況下,美國人為什么會逆潮流而動呢?這樣明顯是違背WTO精神啊。說到這里,自然要翻翻世界貿易發展的舊賬,不然很多事情都扯不清。
僅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自由貿易可以提供更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可以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商品流通,加強競爭,使消費者購買到更便宜的商品,增加全人類的福祉。但貿易自由化畢竟是理想狀態,人們畢竟生存在現實之中。當某一國家的商品如潮水般涌過來的時候,該國人民可能享受更廉價的商品,但可能讓本國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社會動蕩,自由貿易對本國的益處可能遠遠低于受到的傷害。
整部世界貿易發展史,就是世界各國與貿易壁壘進行長期斗爭的歷史,否則就不可能有今天繁榮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為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長期繁榮出了不少力。
有了自由貿易,可以讓美國人安心地造波音飛機,而讓中國人安心地生產褲子,不然只有讓中國再埋頭苦干幾十年,延緩中國人坐飛機的機會,另外美國人民也得干臟活,搞得全世界都不和諧。
但表面的繁榮背后,仍是暗潮洶涌,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保護一直進行著長期而艱苦卓絕的斗爭。
……
面對哥本哈根會議上歐美與中國之間圍繞"低碳減排"的爭執,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甚至滿含意味地說,"我們進行的討論時而有戲劇性,時而非常熱烈。" 鬧劇結束了,哥本哈根跟巴厘島一樣,沒有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倒是低碳,或將成為未來五年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