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繁榮》
成為經濟體就是好的選擇嗎?
西方認為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并不構成威脅的理由是什么?
為何說人口壽命、教育狀況、假期長度、幸福指數、創新能力以及發展綜合提升比單純的GDP增長更重要?
西方所謂的衰落只是相對于新崛起的國家。如今,衡量國家地位的方法今非昔比,中國該如何應對?評估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也不同了,我們又該怎樣調整?基于大量的事實和數據,知名經濟學家查爾斯肯尼認為,生活在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好處比比皆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更好的選擇;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其他國家的新發明和產品。
忘掉GDP規模和全球經濟排名,快速調整自己在多極化世界中的角色,以獲得更多利益,這才是理性繁榮之道。《理性的繁榮》用全新的視角指出了全球化大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方向,對東西方國家的未來充滿樂觀。《理性的繁榮》
成為經濟體就是好的選擇嗎?
西方認為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并不構成威脅的理由是什么?
為何說人口壽命、教育狀況、假期長度、幸福指數、創新能力以及發展綜合提升比單純的GDP增長更重要?
西方所謂的衰落只是相對于新崛起的國家。如今,衡量國家地位的方法今非昔比,中國該如何應對?評估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也不同了,我們又該怎樣調整?基于大量的事實和數據,知名經濟學家查爾斯肯尼認為,生活在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好處比比皆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更好的選擇;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其他國家的新發明和產品。
忘掉GDP規模和全球經濟排名,快速調整自己在多極化世界中的角色,以獲得更多利益,這才是理性繁榮之道。《理性的繁榮》用全新的視角指出了全球化大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方向,對東西方國家的未來充滿樂觀。
《誰攪動了世界》
高盛預言能否成為現實?
"中國模式"延續奇跡究竟還有多少障礙?
新興市場國家到底將重塑整個世界,抑或只是讓世界輕輕一震?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發表了一份題為"與BRICs一起夢想"的全球經濟報告。報告估計,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經歷劇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羅斯。
在這之后,新興市場國家開始了奇跡般的崛起之旅。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與歐洲債務危機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的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卻持續上漲,投資者顯然正在被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增長前景所吸引。
作為定期為《金融時報》撰寫專欄的經濟學家,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喬治馬格努斯于2011年出版的新作《誰攪動了世界》為我們徹底解剖了一次新興市場國家的現狀與未來,并特別解讀了圍繞在中國周圍的諸多疑問。作者告訴我們,未來十年,面對經濟失衡、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與技術創新難題,"中國模式"靠什么才能走得更遠。
高盛的預言似乎正在現實。面對遭遇經濟困境的美國與西方世界,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到底將重新塑造整個世界,抑或只是讓世界輕輕一震而已?翻開《誰攪動了世界》,你將找到答案。
破解新興市場崛起迷霧詳陳諸國經濟運程百態。
《理性的繁榮》是作者力作!
超級暢銷書《時寒冰說:未來二十年,經濟大趨勢》作者時寒冰、《人人都愛經濟學》作者王福重、著名經濟學者、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張捷、《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傾力推薦!
觀點較為新穎。時下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遭到外國學者與媒體的熱議,較為流行的觀點是"中國(新興經濟體)威脅論"與"西方衰落論",認為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西方就一定會衰落。《理性的繁榮》以豐富的數據及嚴謹的邏輯,從金融、人才、居住環境等等方面辯駁了這個命題,認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會帶來全球性的繁榮,有力反擊了"中國威脅論"論調。
現實的借鑒意義。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在提出了除GDP以外,更應該關注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環境等等方面的改善。這種理性的觀點對時下犧牲環境換取GDP高速增長的中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誰攪動了世界》
2022,中國能否位居世界?金融危機、債務赤字、高福利開支,西方疲軟態勢盡顯新興市場強勢崛起,中國能否迎頭趕上,取而代之?經濟失衡、人口老齡化、技術創新、中國如何應對挑戰?衰落美國VS新興中國,大國PK戰到底誰能勝出?
英國經濟學、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力作為你全盤解答。
《金融時報》撰文解讀推薦。
《理性的繁榮》
查爾斯肯尼(Charles Kenny)
"富有全球情懷的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
全球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
查爾斯肯尼是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與互聯網專家。他的研究課題集中于經濟增長背后的原因;經濟增長和其他領域之間的關系,如幸福感、更廣泛發展、信息鴻溝等;他同時也是《金融時報》和《外交政策》等主流媒體的專欄作家與編輯。
在查爾斯肯尼的家族中,有兩代人是在跨洲際婚姻的結合中出生,他本人也因工作關系長期奔走于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因而對"新興國家將為西方帶來二次繁榮"的課題深有體會,也為中國未來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振聾發聵的見解。《理性的繁榮》
查爾斯肯尼(Charles Kenny)
"富有全球情懷的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
全球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
查爾斯肯尼是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與互聯網專家。他的研究課題集中于經濟增長背后的原因;經濟增長和其他領域之間的關系,如幸福感、更廣泛發展、信息鴻溝等;他同時也是《金融時報》和《外交政策》等主流媒體的專欄作家與編輯。
在查爾斯肯尼的家族中,有兩代人是在跨洲際婚姻的結合中出生,他本人也因工作關系長期奔走于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因而對"新興國家將為西方帶來二次繁榮"的課題深有體會,也為中國未來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振聾發聵的見解。
《誰攪動了世界》
喬治馬格努斯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
◎最早預測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專業人士之一
喬治馬格努斯是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他在倫敦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此后同時在倫敦皇家理工學院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經濟學。1987年至1995年,馬格努斯一直擔任華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1997年,馬格努斯成為瑞銀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而從2004年至今,他則一直擔任該銀行的高級經濟顧問。
同時,馬格努斯也是一位國際知名評論家。長期以來,他一直為《金融時報》定期撰寫專欄文章。他被公認為最早預測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業內人士之一。2008年,他的及時本書《老齡化時代:人口特征如何改變全球經濟和我們的世界》出版。
《理性的繁榮》
目錄
前言新興國家的崛起會是西方經濟復興的契機嗎?
第1章相對衰退,增長
失去一個帝國,找到一個新角色
在跌出產出排行榜后,美國該如何應對新的現實、如何與充滿活力的發展中國家積極互動?是沉迷于西方世界所面臨的風險之中,還是欣然接受全球一體化帶來的好處?
中國"狼來了",美國怎么辦?
揭穿衰退論者的四個不光彩謊言
"全球漂一族"的黃金時代
第2章西方衰落,事實還是假象?
財富根基:好制度勝過好運氣
為何資質相似,從事同樣工作的人在美國的收入要比印度高很多?窮人為何貧窮?是因為從未獲得過脫貧致富的機會嗎?還是他們根本沒有脫貧致富的動力?
美國的好日子真的到頭了?
跳躍的中國龍和印度象
財富由地理決定,更由人決定
亞洲世紀到來是必然的嗎?
第3章中國世紀,美國為何仍有優勢?
較大并不意味著好
如果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將會為"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西方富國帶來怎樣的投資機會?為何說更廣泛地提升生活質量比獲得全球經濟和軍事的領導地位更重要?
加速增長的富國存在嗎?
評判大國地位的新尺度
經濟規模等于生活質量嗎?
中國經濟越強,西方機遇越多
第4章日益增強的全球經濟紐帶
未來比預期的要光明得多
中國制造業增加一個崗位真的就意味美國會失去同樣一個崗位嗎?如果新興國家將其高質量的教育轉化成不斷增強的科技實力,如果孟買和上海將硅谷甩到身后,西方又該如何應對?
東方的繁榮,歐美應"期盼"?
來自新興國家海外投資的商機
"土豪"挽救了美國經濟?
中國,未來的創新之國
全球的價值觀也在"趨同"?
兩個有麥當勞的國家不會開戰
第5章資源和環境:人類繁榮的潛在障礙
財富的增加會毀滅地球嗎?
下一個10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是否會消耗殆盡?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某個角落又在采用水力壓裂法開采石油,或者印度又開間了一家汽車工廠,就會導致氣候災難頻發?
破解資源詛咒的假說
饑荒不再是頭號"人類殺手"
溫室氣體:全球經濟的嚴重威脅
低碳經濟是氣候劇變的救星?
第6章愚蠢的堡壘心態
西方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新興國家
如果大量人口從貧窮國家涌向富裕國家,會導致這些富裕國家變窮嗎?如果不是外來競爭或移民搶走了歐美人的工作,那么誰才是搶走他們工作的人呢?
孤立主義:應對衰退的餿主意
移民會"吸干"美國的財富嗎?
勞民傷財的安保升級舉措
誰搶走了歐美人的飯碗?
第7章新興經濟體帶來的超級紅利
全球性"游民"正在興起
隨著發展中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健康水平越來越高,社會越來越穩定和民主,人們在決定求學、賺錢和生活地點方面的選擇面也越來越寬廣。
"黃金理想國"外還有更好風景?
北大領跑低成本的品質教育
飯前便后洗手,每年挽救140萬生命
享受廉價的高品質生活
第8章商品、金錢和人口全球化的主要推力
觸手可及的全球一體化好處
美國貿易政策已經被好萊塢、底特律以及農業和煙草公司的特殊利益集團綁架了嗎?為何說知識產權的壟斷與阻礙移民將延遲西方經濟復蘇的進程?
壟斷知識產權有弊端
中興、華為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嗎?
排斥移民的移民之國
"富布萊特計劃"
醫療旅游:一個有利可圖的領域
第9章多邊主義:可持續增長和穩定的切實途徑
擔負起全球共同進步的責任
強大的國際貨幣組織會給世界各國帶來怎樣的好處?如何在不增加援助預算的情況下,改善更多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
"慷慨"的多邊政策
誰操縱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碳排放,更多責任在西方
僅靠援助資金能解決貧困問題嗎?
第10章理性繁榮:從全球進步中獲得更多幸福
生活質量才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過去數十年來,為何有些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在發展,而另一些城市卻走向沒落?為什么生活質量方面的優勢才是西方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繁榮的秘密
移民限制與經濟活力呈正相關
"山巔上的光輝之城"
結束語走向一個更加繁榮的未來
《誰攪動了世界》
目錄
編者的話
《金融時報》推薦被攪動的世界并未因此而動搖
序言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1
金融危機未必是壞事/9
新興者將重塑世界還是曇花一現?/11
第1章探尋崛起之謎/17
今天,新興市場國家們紛紛崛起,尤其以中國的崛起最為世人矚目。這一切是在因循天道有常的歷史規律,還是另有原因呢?未來10年,"中國模式"的奇跡還能繼續嗎?
塵封的光榮史/19
亞洲巨龍為何喪失經濟優勢?/21
歐洲的繁榮是搶來的?/26
技術創新,中國關鍵缺哪環?/27
未來10年,"中國模式"靠什么走得更遠?/30
第2/章/崛起者的真容/37
新興者爭相崛起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在全球化日益深入與利益沖突頻發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到底能走多遠呢?
新興者簡史/41
全球化:新興者的蜜糖還是砒霜?/44
世界級企業:新興者的崛起助推器/47
人口紅利:新興者的新驅動力/50
新興者真的有那么強大么?/53
新興者到底能走多遠?/60
第3章金融危機的啟示/63
到底誰該來為金融危機買單?危機過后,新興市場國家為何能夠一躍成為全球經濟的債權人?而我們又能從這場危機中獲得什么啟示呢?
次貸風暴:繁榮終結者/66
全盤崩潰的"明斯基時刻"/69
誰應該來為這場危機買單?/71
非理性繁榮背后的真相/73
新興者如何成為全球經濟債權人?/77
我們從金融危機中學到什么?/81
第4章一觸即發的游資/87
回顧歷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機,雖然表象不同,但誘因似乎都是一樣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在資本流動性日益增強的今天,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個難題呢?
暗流涌動的全球貿易失衡/90
不同的危機現象,相同的危機誘因/93
拷問中國的高外匯儲備/100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幣/1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變局?/107
第5章后危機時代的困局/111
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困局,新興市場國家似乎又來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嗎?印度能否成為"亞洲的美國"呢?新興者們能否打破歷史的魔咒?
信貸潮和投資潮的背后/113
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嗎?/117
新興者經濟發展趨勢的獨特性/120
印度會成為"亞洲的美國"嗎?/127
中國再均衡面臨的挑戰/131
中國是否已到了"劉易斯拐點"?/138
如何再造"中國模式"神話?/142
第6章"老而愈智"的挑戰/145
在當今世界,人口優勢與技術創新顯然是評估一個強大國家的實力標桿。因此,對于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應該如何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與技術創新的挑戰呢?
人口因素的重要性/150
打破"馬爾薩斯觸點"的詛咒/151
老齡化陰影籠罩全球/156
中國人口結構承受的三重打擊/158
印度的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163
得技術者才能得未來?/168
誰是真正的全球科技霸主?/174
亞洲科技巨龍如何真正騰飛?/179
第7章氣候變化的難題/183
面對各種撲朔迷離的"氣候災變論",我們究竟應該相信誰?新興者如何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兼顧環境呢?這個死結真的無法解開嗎?
解開全球變暖與經濟增長的死結/186
言過其實的氣候恐怖論?/190
為什么氣候難題如此棘手?/191
我們身處于怎樣的現實之中?/194
危在旦夕的生命甘露/196
如何應對無法預測的災難引爆點?/201
第8章未來崛起之路/211
縱觀世界歷史,真正的強國總是離不開地緣、法治及完善制度的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崛起還是衰落的定論是否為時尚?對于新興者而言,是否有比稱霸世界更為重要的東西呢?
中國,下一個歸來的王者?/213
為什么說真正的強國離不開法治?/216
"被衰落"的美國從未被超越/218
難以預測的中美關系/222
被攪動的世界將通往何處?/226
全球經濟穩定之源,還是震蕩之本?/235
致謝/239
《理性的繁榮》
時寒冰著名財經評論家
近年來,有關美國衰落與新興經濟體崛起的話題,一直討論熱烈。在許多人看來,美國衰落,把世界較大經濟體的地位拱手相讓,由新興經濟體(比如中國)取而代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查爾斯肯尼卻提出了對我們特別具有沖擊力的觀點:成為世界較大經濟體真的那么重要嗎?地理優勢已經不再是評判大國地位的標準,實物商品和土地的評判標準也早已過時。時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務才是評判全球大國的尺度。對國民生活質量不聞不問,只將總產值作為衡量國家地位的指標是20世紀的典型做法。
如果對照新的評判尺度,我們會發現,在金融、科技和服務等方面,美國的優勢地位是如此明顯,新興經濟體根本無法撼動。在表面衰落的背后,隱藏著的依然是一個富強的大國,而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以犧牲環境、消耗資源甚至以犧牲民眾幸福為代價。在這樣的高增長背后,隱藏的是虛弱的真實。
金融的重要性,在當今這個時代無可替代,而美國無疑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者,這種優勢帶來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基于傳統地緣理論指導的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它卻在石油、金融博弈中一敗涂地。以傳統標準衡量的大國,在強大的金融博弈面前,也顯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這個案例清晰地說明了一切。
美國良好的生態環境、國民的幸福指數,都是單純追求GDP總量的新興經濟體難望其項背的。在查爾斯肯尼看來,美國的相對衰落,并不掩蓋其增長的事實。筆者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并且認為,經過金融危機洗禮后的美國,會變得更加強大。
對于一個銳意進取的新興國家而言,看到對手的優點去學習、趕上,要比總盯著對手的缺點去嘲諷有意義得多。難能可貴的是,在查爾斯肯尼的書中,包含著一種博大的胸懷。他認為,西方不應該擔憂所謂的"中國威脅",而應該以包容的心態接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西方國家應該歡迎非西方國家崛起,因為這不僅能使動亂或戰爭爆發概率的下降,還使西方國家在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風險大為減少。西方"每個人都應該為新興經濟體為他們帶來的重大機遇而慶幸,特別是生活在新興國家的人們,他們將擁有更大的優勢"。
查爾斯肯尼并非泛泛而談,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世界各國的發展并非零和游戲,那種認為新興經濟體崛起美國就一定會衰落的觀點是錯誤的。世界各國可以一起發展,共同走向繁榮。
這種觀點對那些思維僵化而頑固的西方人而言,所帶來的沖擊是顛覆性的。查爾斯肯尼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子。 《理性的繁榮》
衰弱的增長與真實的富強
時寒冰著名財經評論家
近年來,有關美國衰落與新興經濟體崛起的話題,一直討論熱烈。在許多人看來,美國衰落,把世界較大經濟體的地位拱手相讓,由新興經濟體(比如中國)取而代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查爾斯肯尼卻提出了對我們特別具有沖擊力的觀點:成為世界較大經濟體真的那么重要嗎?地理優勢已經不再是評判大國地位的標準,實物商品和土地的評判標準也早已過時。時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務才是評判全球大國的尺度。對國民生活質量不聞不問,只將總產值作為衡量國家地位的指標是20世紀的典型做法。
如果對照新的評判尺度,我們會發現,在金融、科技和服務等方面,美國的優勢地位是如此明顯,新興經濟體根本無法撼動。在表面衰落的背后,隱藏著的依然是一個富強的大國,而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以犧牲環境、消耗資源甚至以犧牲民眾幸福為代價。在這樣的高增長背后,隱藏的是虛弱的真實。
金融的重要性,在當今這個時代無可替代,而美國無疑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者,這種優勢帶來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基于傳統地緣理論指導的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它卻在石油、金融博弈中一敗涂地。以傳統標準衡量的大國,在強大的金融博弈面前,也顯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這個案例清晰地說明了一切。
美國良好的生態環境、國民的幸福指數,都是單純追求GDP總量的新興經濟體難望其項背的。在查爾斯肯尼看來,美國的相對衰落,并不掩蓋其增長的事實。筆者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并且認為,經過金融危機洗禮后的美國,會變得更加強大。
對于一個銳意進取的新興國家而言,看到對手的優點去學習、趕上,要比總盯著對手的缺點去嘲諷有意義得多。難能可貴的是,在查爾斯肯尼的書中,包含著一種博大的胸懷。他認為,西方不應該擔憂所謂的"中國威脅",而應該以包容的心態接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西方國家應該歡迎非西方國家崛起,因為這不僅能使動亂或戰爭爆發概率的下降,還使西方國家在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風險大為減少。西方"每個人都應該為新興經濟體為他們帶來的重大機遇而慶幸,特別是生活在新興國家的人們,他們將擁有更大的優勢"。
查爾斯肯尼并非泛泛而談,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世界各國的發展并非零和游戲,那種認為新興經濟體崛起美國就一定會衰落的觀點是錯誤的。世界各國可以一起發展,共同走向繁榮。
這種觀點對那些思維僵化而頑固的西方人而言,所帶來的沖擊是顛覆性的。查爾斯肯尼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子。
查爾斯肯尼也特別提到了中國和中國的企業。他對美國"終止任何與華為、中興通訊相關的兼并、收購或合并行為"提出了嚴厲批評,理由是:其一,這兩家公司都是世界上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其二,增加了美國的就業。以華為為例,它在美國的14個辦事處共雇傭了1 700名員工,還向美國的公司采購了價值66億美元的零部件,而華為在美國的銷售額僅為13億美元。這種基于事實的觀點,比基于情緒化的表述,顯然更有說服力。
查爾斯肯尼認為,不應該為中國的崛起而擔憂,將中國視為蘇聯的后繼者和美國的勁敵,在軍事、外交和經濟方面對其實施強大的大規模遏制政策,只會產生事與愿違的后果,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中國越認同其在全球一體化中的經濟大國身份,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機遇就越有利。
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查爾斯肯尼屬于非常客觀的經濟學家。客觀代表著一種高度,一種情懷。查爾斯肯尼絕非站在一國的狹隘立場上去看問題,而是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使得他的觀點顯得新穎、別致而有震撼力。
也正在基于這種全球化的高度,查爾斯肯尼強烈呼吁,"西方國家應該為大氣中所含的大部分溫室氣體負責,他們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口,而且還在以不可持續的方式繼續消耗地球資源。負起責任將會讓西方國家的國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如果西方國家選擇推卸這一責任,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更不可能達到這一水平"。
查爾斯肯尼對中國的發展也提出了一些警示,他指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的決策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崩潰"。但他同時指出,"我們應該通力合作,帶著緊迫感和決心去應對這些問題。西方決不可將發展中國家持續的經濟和社會進步視為威脅。相反,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西方國家應該盡一切努力去培育和支持發展中國家"。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是,自己的問題只有靠我們自己去解決,才能真正做到治本。
近年來,中國出版界引進的外版書籍越來越多,這為國人認識世界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呈現出魚目混珠的現象,導致一些粗制濫造的書也流入中國,也因此,筆者拒絕了許多為新書作序的邀請。筆者認為,評判一本書是否有價值,關鍵是看兩點:其一,觀點是否新穎、獨立。其二,論述是否嚴謹、完整。以此來衡量,《理性的繁榮》無疑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是為序。
《理性的繁榮》
——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
本書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當今的新興市場國家在本質上依舊保持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基本特征。假如馬格努斯的觀點沒錯,那么"金磚國家"的最終命運或許并不會如很多人設想得那般前途無量,而是會像碎石塊一樣頹然掉落。
——《貨幣崛起》作者、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艾爾弗格森
本書以冷靜縝密的分析,深入淺出的描述和妙趣橫生的語言,為投資者認識當下世界提供了一種價值連城并切實可行的工具。
——《金融時報》美國版執行主編吉蓮邰蒂 《理性的繁榮》
時寒冰著名財經評論家
查爾斯·肯尼的觀點新穎、別致而有震撼力,也對中國的發展提出了警示:時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務才是評判全球大國的尺度,對國民生活質量不聞不問,只將總產值作為衡量國家地位的指標是20世紀的典型做法。
王福重著名經濟學家、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理性的繁榮》的作者所謂的美國受惠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是相當合情合理的。在全球化的時代,正是美國主導和帶動的技術進步及其擴散,才有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增長緩慢,是因為沒有國家能替代美國的技術創新地位。但美國并沒有衰落,只是不像新興市場國家那么急功近利地追求增長本身而已。
張捷經濟學者、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
網絡的崛起帶來了管理成本的急劇下降,大國和人口的規模效益就變得重要,現在就是新技術帶來的根本性的變化,我們要關注這樣的變化和世界各國學者對此的思考,《理性的繁榮》就是大家不可忽視的另外一種視角。
《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
《理性的繁榮》是一部生動的作品。查爾斯·肯尼勸誡西方各國抓緊時間制定利于其未來發展的全球規則,以保護西方世界的未來利益和地位。畢竟,西方世界在未來的相對優勢地位將被大大削弱。
《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
在眾多討論美國衰落的作品中,查爾斯·肯尼在新書《理性的繁榮》中難得地表示出一種積極的觀點。正如書中所言,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一種"應對美國衰落論的方法",而且提供各種阻止此預言實現的建議。肯尼認為:太過害怕失敗是阻礙西方擁抱光明未來的障礙。這一觀點非常有說服力。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書中處處體現出一種合乎情理的樂觀態度,肯尼認為美國的相對衰落無法避免。非西方國家的崛起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且是利于全人類的……書中肯尼對美國迷失方向的這部分描述得很精彩,他的觀點相當鮮明:西方擁有大量資源,足以幫助所有人提高生活品質。
《權力的終結》(The End of Power)作者莫伊塞斯·納伊姆(Moisés Naím)
以美國在全球影響力下降為主題的文章、書籍和辯論很多。查爾斯·肯尼不僅證明美國衰落論論是錯誤的,還向人們提出了很多有說服力的個人觀點,讓我們驚喜連連。如果你對美國未來的出路感到迷茫,請閱讀這本書。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肯尼認為各國的經濟發展并非零和博弈;相反,他用令人信服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國的成功如何惠及其他國家。肯尼的辯駁以事實為依據,實際上是一篇頌揚全球化變革力量的贊美詩。同時,《理性的繁榮》也在展示隨著各個國家日漸富強,每個人都將逐漸變得更富裕、更健康、更聰明。重申一遍,面對西方盛行的一種悲觀情緒,肯尼的這本書無異于一劑強效解藥。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理性的繁榮》對未來經濟持樂觀態度,這種論調實在令人耳目一新。
《政客雜志》(Politico Magazine)編輯蘇珊·格拉瑟(Susan Glasser)
查爾斯·肯尼是一個樂觀派,同時也是一位能提供大量數據支撐個人觀點的經濟學家。因此,當他注視著盛半杯水的玻璃杯時,你不必擔心他這么做的目的是想擴展交際圈。我們對"美國正在衰落而其他地區正在崛起"這一現象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肯尼在《理性的繁榮》里嘗試改變我們過去的看法,并讓我們確信沒有必要過分擔憂這種現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學教授新美國基金會主席兼CEO
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
只有查爾斯·肯尼能用這種的語調寫一本關于衰落的書了,但他證明了巴西、印度、中國、非洲部分國家崛起的同時,美國的相對衰落實際上代表經濟的增長,肯尼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而且這是一個以事實為依據的預測,并非癡人說夢。他激發了西方世界的希望和活力。《理性的繁榮》顛覆了我的世界觀!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黯然失色》(Eclipse)作者
阿爾溫德·薩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
西方出現衰落,其他地區正在崛起,全球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果想弄明白眼前正在上演的這一幕并抱持理性的樂觀態度,那么這本書是一本必備指南。讓人欽佩的是,查爾斯·肯尼不僅擅長事實研究,而且能用清晰、輕快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
《誰攪動了世界》
客觀公正且頗具建設性。對于中國讀者而言,本書是他們認識自身問題的一面鏡子。對非中國讀者來說,本書則是他們了解中國經濟現狀的一部詞典。
——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
本書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當今的新興市場國家在本質上依舊保持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基本特征。假如馬格努斯的觀點沒錯,那么"金磚國家"的最終命運或許并不會如很多人設想得那般前途無量,而是會像碎石塊一樣頹然掉落。
——《貨幣崛起》作者、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艾爾弗格森
本書以冷靜縝密的分析,深入淺出的描述和妙趣橫生的語言,為投資者認識當下世界提供了一種價值連城并切實可行的工具。
——《金融時報》美國版執行主編吉蓮邰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