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讀者知道文中子名字的并不很多,但對他門下弟子的大名就不陌生了:魏徵、李靖、房玄齡……考察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成功之道,其恩師文中子的《止學》教導可以說貫穿始終,其功大焉,是他們賴以成事的基石。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追根溯源,出版本書就十分必要了。它不僅可以讓人開闊視野,增長智慧,更能使人學有所用,掌握成功的竅要。
“止”的思想古已有之,《道德經》、《莊子》、《論語》都有涉獵。但作為一種專門學問,隋朝的大儒王通(文中子)卻是歷史上個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人。他的“大智知止,小智惟諜”“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情之不斂,運無幸耳”等真知灼見,從根本上解開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成敗謎因;次道破了在“止”與“不止”之間,實是一道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也是成大事者與平庸者的分界線。
智卷 及時
智謀的運用講究的是恰到好處和適可而止,在特定時期,不用智謀也是智謀之一。
較大的危險來自于對對手智慧的低估上。
在天理道義面前,智計的作用終是有限的。
只有權衡智計得失,當用則用,當棄則棄的人,最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個人只要行事無私,堂堂正正,真誠待人,是無需過多依賴智計保身的。
虛榮心、自大心往往把人帶入歧途,進而過高地估算了自己的智慧,過低地看輕了別人的能量。
用勢卷 第二
仁德的人并不追求易得易失的勢力,縱是高高在上,他們也會小心謹慎,不事張揚,以德服人。
在用勢上的進退和取合不能干篇一律,因人而異、適時而動當是好的選擇。
小人的為人和邪惡勢力的本質,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個陷阱。
權力場上沒有永遠的勝利者,適時做些退讓,略表一下謙恭,可從根本上鞏固權勢。
暫避鋒芒和理智務實,并不是無勇怯懦,它可以使人遠離矛盾的中心,而不激發更大的打擊。
在有權有勢時,不能忘乎所以,切勿輕信勢可傳家、權可相承的說法。
利卷 第三
明智之人的作為既能惠人,又可惠己,仁德往往是較大的利益。惠人惠己實際上比惠己的利處大得多。
節制欲望、戰勝欲望是大人物所應具有的成功品質。真正的成功者并不盲目趨眾,他們總是獨具慧眼,另辟蹊徑,在人所未見之處挖掘出寶藏。
在大智慧者眼中,他們的順境暗含危機,自不會得意忘形;他們的逆境蘊藏生機,也不會悲觀絕望。
香餌之下,必有死魚。貪圖利益而不問是非、不知輕重的人,常常要付出血的代價。
知道生命寶貴、心有大志的人,是絕不會為了利益而鋌而走險的:平日施下的恩惠,總會在危難之際發揮奇效。
辯卷 第四
沒有內涵的人為人鄙視,把自己暴露無遺的人為人所制。
真正的有識者,知道識無止境的道理,所以能言謹慎微,保長久平安。
精于言辭不是高高在上者的長項,也不是他們贏取高位的根本。
……
譽卷 第五
情卷 第六
蹇卷 第七
釋怨卷 第八
心卷 第九
修身卷 第十
1《《止學》》及時部分
智卷及時(1)
智卷及時(2)
用勢卷第二(1)
用勢卷第二(2)
利卷第三(1)
利卷第三(2)
利卷第三(3)
辯卷第四(1)
辯卷第四(2)
辯卷第四(3)
譽卷第五(1)
譽卷第五(2)
譽卷第五(3)
情卷第六(1)
情卷第六(2)
情卷第六(3)
蹇卷第七(1)
蹇卷第七(2)1《《止學》》及時部分 智謀的運用,講究的是恰到好處和適可而止,在特定時期,不用智謀也是智謀之一。人們若是一味玩弄聰明,片面追求,其結果勢必會作繭自縛,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沉重的代價。智謀最忌濫施和張揚,如果一個人處處工于心計和不加掩飾,便會令人側目,嚴加防范,其智謀的出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