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地理區位、農漁業生產、漕運、民俗信仰、詩歌文化、近現代涉海產業發展等角度,系統講述天津地區的海洋文化特色。依河靠海的自然地理位置,使天津漁鹽、漕運發達,促進交流發展,催生出多彩的海洋文化。近代,天津又成為洋務運動和北洋新政的重要基地,形成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卓異景觀。濱海新區的深厚歷史積淀和現實發展潛力,最終使得天津海洋經濟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面向太平洋的中國沿海區域,有的海洋文化傳統,不同區域又有各自的特色,在現實中仍發揮積極的作用。著名文化學家羅邁德•威廉姆斯說過:“文化研究精彩的片段,將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來選擇的光柱。”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過去,而應該立足現在,面向未來,讓海洋文化為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
深入挖掘我國海洋文化中的亮點,梳理我國海洋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把構建海洋強國與弘揚海洋文化結合起來,把增強全民海洋意識與愛護生態環境、拓展發展空間結合起來,對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為進一步開展海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基礎。
中華民族是人類海洋文明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踏波聽濤、揚帆牧海的中華先民,創造了悠久的、凝注民族血脈精神的中國海洋文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段內,對整個人類社會海洋文明的示范與引領意義都是巨大的。
本套叢書既考慮到了目前中國沿海省市地區的現行行政區劃,也考慮到了不同地區在歷史文化進程與地理關系上形成的聯系與差異。希望叢書的出版,能喚起更多讀者對中國海洋文化的關注與研究。
概述 及時章 捕魚制鹽 海洋漁業 傳統鹽業 第二章 海漕海運 海漕 海運 第三章 農耕屯種 早期農業開發 屯墾種植的發展 近郊農業的發展 第四章 西風東漸 開埠前夕的天津 大力發展軍事工業 興辦民用企業 創辦電報、郵政 開風氣之現的西學、西醫院和近代體育 第五章 文學藝術 詩歌 散文 繪畫藝術 民歌與民間歌舞表演 民間傳說 漁家號子 諺語歌謠 第六章 民俗信仰 媽祖信仰 漁俗 鹽俗 其他民間信仰 第七章 海洋事業 近代最早的海洋化學工業 石油開采 濱海旅游 國家海洋博物館 海洋管理 海洋科技 第八章 濱海新區 渤海岸邊的希望之光 “摸著石頭過河” 風云際會天津港 天津港保稅區 決策濱海中國發展的大戰略
媽祖文化傳到直沽后,成為天津文化的一個原點。歷經千年風雨,媽祖在天津成為主祀的海神,民間信仰中的其他諸多神祗,如眼光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天花)娘娘、千子娘娘,子孫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百子娘娘、王三奶奶等,成為附祀。俗話說: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都沒有;摸摸王三奶奶的腳,百病都能消。在北方特大城市天津,媽祖文化既是歷史的,又是時代的;既是的,又是活態的。在天津,媽祖文化開始多元化了。
媽祖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民俗性更為凸顯。天津媽祖廟,在元代由和尚住持;明代以后由道士住持,一直延續了500多年,共有道士10...
媽祖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民俗性更為凸顯。天津媽祖廟,在元代由和尚住持;明代以后由道士住持,一直延續了500多年,共有道士100多人。佛教和道教,是中國的兩大宗教,擁有眾多信眾。有意思的是,天津人在進媽祖廟祭拜時,既不是敬拜佛教,更不是敬祭道教,而崇敬的是媽祖。媽祖不是宗教,她是一個普通的漁家女。雖然被封為“天后”,由民女變為神女,但是媽祖從本原上依然是民女,來自凡人、普通人,以最樸素的形式傳播媽祖文化,傳承最的中華美德。
媽祖信仰的群眾化,促使媽祖文化進一步擴大化、常態化。在天津天后宮正殿內,曾經放有“奉納船 ”。傳說一個廣州的古董商人,攜帶古玩珍寶,乘船過海,在黑水洋遇到風暴,便呼喊娘娘而得救。他在直沽天后宮還愿時,奉獻了木船,表示將滿船珍寶獻給娘娘,被稱為“替身船”。此后,其他商賈便效仿之。媽祖文化是經商的人們祈求安全之所想,是有苦有難的人們免災求福的精神寄托。媽祖文化的商民信仰,使其不斷升溫。
媽祖文化信仰的活動高潮,出現在娘娘生日的花會中。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娘娘誕辰時,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祝壽慶賀活動。出會時從天后宮依次而行,沿街表演,熱鬧非凡。清乾隆年間,乾隆下江南經過三岔河口,看到娘娘會大加盛贊,御賜四名鼓手每人一件“黃馬褂”,四位演唱鶴童“金項圈”各一個,并有“龍旗”兩面。從此,“娘娘會”晉升為“皇會”。每到會期,送駕、接駕、巡香散福,禮儀至高,規模宏大;活動日多,人員廣眾,久盛不衰,勝過西方的狂歡節。清光緒十年《津門雜記》載:“天津系瀕海之區,崇奉天后,較他處尤虔。” 歷史上的行會路線,雖然多有變更,但是“送駕 ”的路線基本上都要走東門、鼓樓東大街、鼓樓。如《天津皇會考紀》記載了清末農歷三月十六目的送駕路線:天后宮一宮南大街一襪子胡同一東門一鼓樓東大街一鼓樓一鼓樓西大街一西門一如意庵。 媽祖文化傳到直沽后,成為天津文化的一個原點。歷經千年風雨,媽祖在天津成為主祀的海神,民間信仰中的其他諸多神祗,如眼光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天花)娘娘、千子娘娘,子孫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百子娘娘、王三奶奶等,成為附祀。俗話說: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都沒有;摸摸王三奶奶的腳,百病都能消。在北方特大城市天津,媽祖文化既是歷史的,又是時代的;既是的,又是活態的。在天津,媽祖文化開始多元化了。
媽祖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民俗性更為凸顯。天津媽祖廟,在元代由和尚住持;明代以后由道士住持,一直延續了500多年,共有道士10...
“中國海洋文化叢書” 是目前我國出版的及時部大型海洋文化系列叢書,首次較為系統、深入地挖掘了我國沿海各地海洋文化中的亮點,展示我國沿海各地海洋事業發展、海洋歷史沿革、海洋文學藝術、海洋風俗民情和沿海名勝風光,系統梳理了我國海洋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是我國海洋文化區域性研究豐碩成果的集中展示。
“中國海洋文化叢書”凝聚了國內200 余位歷史文化專家、學者的心血和智慧,共分14 卷:《遼寧卷》《河北卷》《天津卷》《山東卷》《江蘇卷》《上海卷》《浙江卷》《福建卷》《廣東卷》《廣西卷》《海南卷》《香港卷》《澳門卷》和《臺灣卷》。叢書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兼顧可讀性,薈萃眾美,圖文并茂,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