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經典代表作,自出版以來,六十年間暢銷不衰,深受萬千讀者喜愛,其具有特色的文風,也影響了后續許多作家。
此版本收錄了孫犁從1939年到1950年之間創作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其中包含負有盛名的《荷花淀》《蘆花蕩》《囑咐》等篇目,完整收錄,未有刪節。全書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人民群眾的斗爭生活,塑造了眾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現了純美的人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育部新編初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圖書
莫言、賈平凹、茅盾推崇的文學大師孫犁經典之作
自出版以來,數十年暢銷不衰,橫掃各大圖書榜單,深受千萬讀者喜愛
字里行間,清新樸素,淡雅活潑,細膩生動,再現純美的人性,世間的真愛
孫犁(1913—2002)
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我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同時也是“荷花淀派”的創始人。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及時至第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代表作有《蘆花蕩》《荷花淀》等。
荷花淀
蘆花蕩
囑咐
光榮
采蒲臺
采蒲臺的葦
蘆葦
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
游擊區生活一星期
漁民的生活
正月
小勝兒
秋千
山地回憶
吳召兒
村歌
蒿兒梁
澆園
種谷的人
紀念
“藏”
碑
丈夫
老胡的事
走出以后
邢蘭
家庭
齊滿花
張秋閣
王香菊
香菊的母親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帥府”巡禮
新安游記
識字班
山里的春天
織席記
戰士
看護
—在天津中西女中講的少年革命故事
投宿
女人們(三篇)
村落戰
麥收
石猴
—平分雜記
鐘
殺樓
黃敏兒
相片
琴和簫
劉桂蘭
張金花紡織組
訴苦翻心
一別十年同口鎮
天燈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
“好席子,白洋淀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很晚丈夫才回來了。這年輕人不過二十五六歲,頭戴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的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他叫水生,小葦莊的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今天領著游擊組到區上開會去來。女人抬頭笑著問: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
“他們幾個哩?”
水生說:“還在區上。爹哩?”
女人說:
“睡了。”
“小華哩?”
“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就睡了。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及時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水生說:“我是村里的游擊組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里人們說一說。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一些。”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水生指著父親的小房叫她小聲一些,說:“家里,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為要考慮準備的事情還太多,他只說了兩句:“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當我還在鄉下,是十多歲孩子的時候,讀到的文學作品又深深喜歡,以至于影響我走上文學路的就是孫犁先生的《白洋淀紀事》。當我僅僅是文學青年,在我不認識也毫不知曉的情況下接連為我的散文寫了評論的是孫犁先生。我一生專門去拜見的作家是孫犁先生。
——著名作家賈平凹
孫犁是這樣一位杰出的藝術家,每當我們屏息凝神欣賞他的作品,就會情不自禁地為他作品中那一股樸實、單純、新鮮的生活氣息陶醉。他筆下的人物所展現出來的優美崇高的人性人情之美,令人驚嘆。仿佛使人置身于一種詩情畫意之中;白洋淀明麗的天然景色,伴隨著殘酷戰爭年代里根據地人民內心迸發出來的對祖國、對革命、對同志和親人熾熱無私的愛,像一股暖流,直沖你的心扉,使人經久難忘。一個作家的作品,有如此強大的藝術魅力,是不多見的。
——著名作家姚雪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