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留住——葉楠西部支教紀實》作者作為廈門大學第六屆赴寧夏海原支教隊支教的一員,記錄了一年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是西部的孩子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刻苦向學,另一方面是支教隊員的愛心奉獻和他們在支教過程中的心靈洗禮,兩者構成了一個熱血青年的理想和夢。本書及時版于2007年出版,如今時隔7年,當年書中那些西部的孩子都已長大成才,作者在原來及時版的基本上,加入了不少當年那些孩子們的現狀。讓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到,西部的孩子們身處艱苦的環境,卻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向學,最終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支教日記,更是充滿正能量的現實紀錄。
◎題詞 楊振斌
◎賀信 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按語 福建省教育廳
◎題記 陳冬
◎序 朱崇實
◎把夢留住 --葉楠西部支教紀實葉楠
◎跋 潘世墨
回屋的時候,一個年輕后生向我們打招呼:"哦,來啦。"
"你好,你也是西安中學的老師嗎?!"寂靜間,我們又看到一個人類,驚喜。
"是啊,呵呵,我姓解,教英語的。"解老師年齡和我們相仿,個子不高卻顯得精干,皮膚也是黑油油的健康色,腦門上的頭發直立挺拔,像吃足了水的新蔥。我們正請他進寒舍聊聊,一個高個的中年教師拎著水桶也過來招呼:"哦,你們來啦。來我屋里面坐坐吧,我就在你隔壁。"
"他是高老師,也是英語老師。"解老師介紹道。高老師臉龐清瘦而線條剛直,根據面相學的說法,這是向人傳達為人沉穩踏實氣質的信息。高老師的女兒依偎在他身后,八九歲光景,害羞地看著我們兩個陌生人。
我倆忙向高老師打招呼,高老師放下水桶,憨厚地笑著:"你們剛來,很多不方便,盡管和我講,缺啥嗎?"
"嗯,我們學校哪里可以打水?"我看著他滿滿的水桶。
"來,這桶先給你們用吧。"高老師二話沒說,提起水桶向我們房間走過來,我倆花容失色,連忙堵截制止,怎奈高老師步法凌厲,早幾個箭步沖進我們房間,一個急停擺脫我們的防守,找到我們的兩個臉盒,并流暢地完成倒水動作,我們只能從手舞足蹈到垂手低頭紅臉:"唉,真是太謝謝,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呵呵,我也只能給一桶啦。別客氣,以后還要做鄰居吶。"高老師邊笑邊指著女兒說,"杏兒,你帶兩個叔叔去打水。"
杏兒朝我們靦腆地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便低頭轉身默默地走,我看沈瀟正邊整理物品邊和解老師聊天,忙提桶跟在她后面。紅杏梳的馬尾小辮,邊走邊翹小尾巴,我忍不住問:"你多大了?"她低頭輕聲說了個數字,我傾注全部耳力也沒有收集到足夠的聲波,為了不讓談話陷入僵局,我裝模作樣"哦"了一聲,繼續問:"讀書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