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無法抗拒。人,也不例外。老是生命的階段,只是通過老,走向生命的最終歸宿,這才是完整的人生。本書的作者,在親和源創建老年會員制社區兩年多的實踐過程中,同時關注對中國養老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理論研究,撰寫了本書。本書對養老產業作了初步的探討。
《中國養老》的作者,在親和源創建老年會員制社區兩年多的實踐過程中,同時關注對中國養老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理論研究,撰寫了《中國養老》一書,這無疑是對我國老齡化社會和老年產業的發展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同時,在本書中不乏真知灼見,提出了不少關注老年人及從事老年工作者正在思考的問題。
奚志勇,上海市人,1960年生。長江商學院EMBA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共上海建橋(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書記,親和源有限股份公司董事長。 1998年,奚志勇在"WTO與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學術討論會上發表的論文《對鎮財政擺脫困難的幾點思考》榮獲一等獎,被收集
序/鄧偉志
自序
前言
親和·善孝·感恩·執著
及時章 關注老年
第二章 孝,揚棄與繼承
第三章 老齡社會
第四章 養老:傳統與現代的話題
第五章 養老模式:現狀與未來
第六章 猜一猜:2030誰養老
探索·實踐
解讀會員制養老社區——親和源
親和源大事記
第三章 老齡社會
人口老齡化的定義
人口老齡化又叫做"人口老化",它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同時,整個社會的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由此進入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意味著人口總體是在向老年型人口。演變,或者是在老年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盡管兩者相關聯,但卻并不相同。
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俗稱也就是老齡問題。
老齡化為什么會成為問題呢?
根據美國的調查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社會現象。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高度發展的直接結果,也是公共衛生事業的高度發展的體現,例如對飲用水衛生、禽流感、非典病毒等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的有效控制,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生兒數量明顯減少,世界人均壽命則上升到目前的66歲,某些經濟發達地區和國家,包括中國,人均壽命超過75歲。這種雙向發展使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趨于老化。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趨勢。其中導致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為首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我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實行計劃生育的國策,出現了較低的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已經取得的驚人成就,都促使人口壽命大大延長。
不難發現,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在全社會人口中,年輕人口比重的進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對提高,最終造成全社會人口中老年人口過陜增長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