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的中國學派研究:中國動畫藝術對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對動畫"中國學派"形成的三個條件——好的理念、精神領袖、組織領袖進行了闡述,指出1955年特偉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是"中國學派"發展的"自在"和"自為"時期的分水嶺,并對"中國學派"動畫的代表作品在題材、美術、藝術形象、意境、音樂等方面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借鑒進行了分析,對進入20世紀90年代逐漸式微的動畫的"中國學派"如何走出困境進行了探討。
呂學武,博士,副研究員,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國動畫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高校學生工作,以及廣播電視文藝和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參與策劃、組織國家和北京市的多項文化產業項目、大型活動及影視節目,發表《文化工業視野里中國動畫學派的式微》、《動畫產業基地建設熱的冷思考》等多篇論文,主編《文化創意產業前沿》六卷等。
緒論 及時章 一個"學派"的誕生和興盛 及時節 動畫的"中國學派"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動畫的"中國學派"的發展脈絡 第二章 動畫的"中國學派"題材的傳承與創新 及時節 中國動畫題材的傳承 第二節 中國動畫題材的創新 第三節 中國動畫題材的發展路徑 第三章 動畫的"中國學派"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及時節 色彩設置 第二節 人物造型 第三節 場景設置 第四節 動畫美術手法的繼承與創新 第五節 當前中國動畫美術設計的困境和對策 第四章 動畫的"中國學派"音響效果的傳承與創新 及時節 中國動畫音響效果本體研究 第二節 中國傳統動畫音樂的審美嬗變 第三節 中國動畫音樂傳承與創新的原則和路徑 第五章 余論動畫的"中國學派"的式微與動畫產業的振興 及時節 文化工業視野下的動畫的"中國學派" 第二節 文化產業大潮中的中國動畫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