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中國獨特架構的一個行政區劃,是廣義中國法律之下的一個獨特法域,也是中西文化交匯后自成體系的文化場域。作者就香港回歸以來,其撰寫的公開發表的法律和政論性文章集結成冊,文章多發表在《法學研究》、《法學家》、《中外法學》、《明報》、《信報》、《大公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信報財經月刊》、《紫荊月刊》等。盡管若干內容因時過境遷只有記錄歷史的意義,但大部分還是有現實意義并提出了一定的學術觀點。
朱國斌,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博士。曾先后受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學士及碩士、法學碩士)、香港大學(法學碩士)、法國艾克斯一馬賽大學(法學博士一公法方向,研究導師資格文憑一HDR)。又曾進修于法國國家行政學院(1989一1990),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07
序言(一)
序言(二)
自序
"一國兩法"
堅持行政主導體制之下的司法獨立
從謝霆鋒事件看香港法制
關于香港臨時立法會合法性及相關問題之我見
"小人蛇"案涉及的法律問題
高院裁決恢復港人司法信心
朱教授看終審法院判詞
冷眼回眸居港權風波
李少民案及其未決的法律問題
內地犯罪嫌疑人合法來港不應逍遙法外 兩地刑事
司法協助應參照國際法與慣例
香港法律:在碰撞與挑戰中延續創新
回歸實踐呼喚"香港基本法學"
"人大釋法"制度及其論爭
誰有權解釋基本法
簡析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的權力
"立法原意"與人大釋法的原則和技術
人大釋法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基本法第158條與立法解釋
檢視香港特區法院司法審查權
"二十三條"立法論爭
《基本法》第23條與國家安全立法
香港現行法律中"叛逆"等規定應予重新定義——談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幾個問題
二十三條立法具前瞻性——訪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朱國斌
保障人權與維護國家安全并行不悖
藍白紙草案之爭再起硝煙
市民對立法的三種態度
二十三條立法咨詢可借鑒基本法立法形式
特區政府在23條立法問題上錯失了什么
對""違法必究符合香港法治精神
"二五之爭"及其法理
"兩年"特首的法理根據
"兩年"特首:法理與政治考察
京港關系與政治
公務員政治中立辨析
支持再造行政主導政府
改組行會不違基本法
自由黨的算計與政治現實
中英爭拗的后遺癥與當前政制論爭
中央應放移民審批權給特區
京港關系的法理塑造
京港間政治倫理考量
香港需要政治家管治
大香港主義傷感情
"一國兩制"體現和而不同
"復合制":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國家結構形式
扶貧不會走向福利社會
扶貧不應僅僅當德政
制約多兩地教育難合作
附錄一
香港基本法論著目錄(截至2009年底)
附錄二
朱國斌:"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工作,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