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縣陽北鎮做服裝生意的小業主劉玉山、曲云蓮夫婦,想在鎮上找個地方建個小店鋪,相中了鎮東街的一塊凹地。幾次去求鎮長助理毛畝,終于在他幫助下批了地,辦了證,交了款,如愿建起了"玉蓮裁縫店"。但年輕氣盛又格外霸道的鎮城建所所長王龍一,聽信了看風水的劉瞎子的"凹地聚財"的說法,也看上了東街已被劉玉山夫婦捷足先登的東街凹地。他先是通過精心伺候鎮黨委書記劉太林,做通了劉書記的工作;又經過暗中交易,買通了鎮長助理毛畝,與承建商黃達寶設局"一女二嫁",硬是強行把劉玉山夫婦的裁縫店占去了一半。劉玉山夫婦堅決不服,王龍一也決意不讓,由此引發了長達8年的馬拉松式的訴訟官司。事情的蹊蹺之處在于,明明是劉玉山夫婦循規買地在先,王龍一強行占地在后,但劉玉山夫婦就是這么也打不贏這不該輸的官司。
王龍一既有鎮黨委書記劉太林的積極支持,又暗中收買了鎮長助理毛畝,在原始證據上就被以假亂了真;隨后,又有生身父親、縣民政局沈局長親自出馬,打通了縣法院常務副院長汪方的關節,于是一個封堵劉玉山夫婦的"大墻"就構筑得結結實實。因此,官司雖經三級六判,歷時八年,每次都是劉玉山夫婦最終敗訴,王龍一最終勝訴,從來沒有什么意外。劉玉山夫婦被逼無奈,求告無門,只好走上上訪之路,從縣到市,從省到京,身份也從官司當事人變成上訪專業戶,直到被公安系統以"綜治"、"維穩"的名義收押勞教。這樣的一個可悲又難解的人生困局,后因剛正不阿的縣政法委書記王大和的介入,才得以最終解決。認真負責的王大和書記,六下陽北,深入調查,費盡周折,力排干擾,終于在土地費欠繳單據和審批日期上發現了馬腳,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以證據確鑿的事實真相,迫使王龍一一干人認錯服輸,還了劉玉山夫婦一個遲到的公道。
1.作者為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動遷》《債主》等,其本身即具有極強的市場號召力。
2.多位文壇名家聯袂推薦,助力宣傳。
3.中國作協主辦的《文藝報》6月17日已刊發該小說的評論專版;7月初,《新文化報》將用一個整版為本書宣傳造勢;《北京晚報》《新京報》等多家有影響的報紙,也將派記者對作者進行專訪。
4.作者擬在長春舉行的簽售會。
李發鎖,供職于東北某市機關,曾任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近10年,著有長篇小說《動遷》、《債主》等5部。作品反映現實,關注民生,觸及社會焦點、痛點、難點問題。其"新民生小說"代表作《動遷》多次進入《新京報》"中國暢銷圖書排行榜"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