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位指揮家的誕生圖書
人氣:50

一位指揮家的誕生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曾是后內地培養的**民樂指揮,橫跨兩岸三地及新加坡執指揮棒,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成為中國音樂的文化大使,蜚聲國際)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藝術家>音樂家  
  • 作者:[周光蓁]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8050663
  • 出版社:三聯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7
  • 印刷時間:2014-07-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曾是后內地培養的民樂指揮,后來橫跨兩岸三地及新加坡執指揮棒,在大中華地區以至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成為中國音樂的文化大使,蜚聲國際。到底一位指揮家是如何誕生的呢?他如何如饑似渴地追尋音樂之夢?如何在個人事業低潮時勇敢地踏出國門,開拓更廣闊的天地?如何帶領被喻為水平的香港中樂團,創出一個個令人矚目的佳績?博學樂評人兼學者周光蓁,通過大量的訪談,生動地刻劃了閻惠昌傳奇的音樂之路,當中充滿個人的執著與反思,以及與許多著名音樂人的交誼,坦誠而動人。

作者簡介

周光蓁,祖籍浙江衢縣,澳門出生、香港長大。對音樂史的興趣始于檀香山夏威夷大學研究院,分別跟隨郭穎頤教授和巴巴拉?史密夫(BarbaraSmith)教授學習中國文化史和民族音樂史。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講授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并擔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副所長。現為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亞洲周刊》音樂評論欄目主持、《南華早報》博學作家、美國古典音樂網站MusicalAmerica大中華地區評論員、香港藝術節《閱藝》雜志特約作家、香港電臺節目顧問及第四臺樂評主持、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等。201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頒發嘉許狀,表揚積極促進文化藝術,貢獻良多。

目錄

序一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揮家

二 樂之緣

三 中樂、眾樂樂

上篇 1954-1983 陜西、上海

及時章 一支笛子開始

第二章 班上觸目的小伙子

第三章 秦腔與爹爹的血

第四章 音樂學院的面試

第五章 從三弦到指揮

第六章 上海音樂學院的日子

第七章 作曲指揮專業

中篇 1983-1997 北京、新加坡、高雄

第八章 京港樂團初遇

第九章 民樂指揮新星

第十章 中國音樂界的小風波

第十一章 從新加坡到高雄

下篇 1997-現在香港

第十二章 香港中樂團的邀請

第十三章 從回歸到樂團公司化

第十四章 三次吉尼斯世界紀錄

第十五章 從人民大會堂到國家大劇院

第十六章 走遍世界的音樂大使

第十七章 合作過的名家

第十八章 樂器改革的苦與樂

第十九章 錄音生涯回顧

第二十章 家庭生活點滴

后記

國內版后記

主要中文參考書目

在線預覽

到閻惠昌念初中時,""在1966年夏爆發。他的學校也隨著父親的調職,從合陽縣轉到楊家莊中學(閻氏父子在""中的情況詳見下一章)。在那兒閻惠昌依然擁有樂器室的鑰匙。

不知是否受當時流行的口號"不破不立"影響,也可能出于青少年的好奇心,那個時候的他特別喜歡把東西拆散,細細研究一番,然后化零為整。例如父親辦公室的鬧鐘便逃不過被"肢解"的命運。他好奇地問:"為什么它自己會響呢?"于是趁父親開會去,把鐘拆掉,可是之后無論如何也還原不了。當時備受""沖擊的父親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說:" 你對知識有興趣是好的。" 但當閻惠昌把手風琴從樂器室帶回家進行"解剖 "時,結果就很不一樣。

小學時候沒有接觸手風琴,因為太重了,背不上,偶爾摸一下,也跟荊庚明老師學過。到了初中時,因為有了樂器室的鑰匙,就在蕓蕓樂器中把一部手風琴帶回家,然后把它拆開,按著自己畫的結構圖再組裝,就在組裝的過程中讓我清晰知道什么。1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什么是減七和弦、屬七和弦等等。有了這個認識,我就開始去配伴奏、寫歌,尤其喜歡寫歌曲。

閻惠昌在楊家莊初中最深刻的音樂鍛煉,是他的胡琴功底。所謂地獄式訓練,莫過于此,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話說楊家莊學校是小學跟初中合在一起的。當時閻惠昌十三四歲,正念初中。學校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名字叫劉宏,板胡拉得非常棒,曾下了大苦功去練,為的是要考上西安音樂學院,但沒考上。所以他把希望都落在他的學生身上,脾氣也變得急躁,訓練學生像暴君,孩子們都非常怕他,但亦很尊敬他。閻惠昌現在還記得,劉宏老師把他們帶到一個平原上的寨子,那里是以前用作防備土匪或敵人時緊急疏散的密封設施。在那兒,他要學生們"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來練板胡、二胡。閻惠昌作為隊長,司職板胡頭手,劉宏老師對他的要求特別嚴厲。在冬天,他要學生們站在寨子上,訓令說:"肢體無論多冷,把手套脫掉,用地上的雪先把手搓熱,然后用雪洗臉,洗得指頭都搓紅了,就面對著暴風雪,練琴!練到什么時候手可以活動自由,那你的功夫就練到了。"孩子都乖乖地站在寨上,迎著刺骨寒風拉琴。這樣的訓練維持了兩三年。直到現在,閻惠昌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從這個過程學了很多,真練功夫!不停地拉板胡,他手的虎口部位繭子長得很厚。

老師脾氣暴躁,考驗作為演出隊隊長的閻惠昌。

他回憶說:有一次排練期間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老師非常不 高興,到什么地步呢?他愛琴如命,但竟然拿起他珍貴的二胡,一手拿著那兩根弦,猛力一抽,整個琴就散了。我們都嚇傻了,面面相覷地互問:"那我們該怎么辦?"接著我們趕快把琴組裝起來,然后拿著它,由我作為隊長代表大家向老師請罪,說希望老師不要生氣,都是我們的錯,請老師繼續為我們排練,如果沒有老師,我們排不了等等。他聽到我們都為他說好話,就繼續排練下去。

P39-P40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