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及各階段營養需求,詳盡地介紹了從出生后0-3歲,各個階段的營養食譜,選用最常見的食材、蔬果進行營養搭配,做法簡便,一看就懂,讓年輕的父母不再為寶寶的一日三餐發愁。書中還有針對嬰幼兒對于成長營養的需求,特別設計營養餐,讓寶寶增強免疫力,更加健康的成長。
首都兒研所擁有50年臨床經驗的兒科專家寫給每個中國媽媽的0-3寶寶飲食指南。
面對寶寶飲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分階段詳細解答,從添加輔食到徹底斷奶,從特殊飲食向正常飲食的過渡,挑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營養元素缺乏,在這本書中都能一一得到解決,更專業,更放心。
本書主張媽媽親手為寶寶制作輔食,減少外買食物,讓寶寶真正吃得安心,健康成長。
吳光池 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營養研究室主任 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第二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苯丙酮尿癥治療與康復學組組長 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副組長
Part1 0~1歲營養輔食添加方案,循序漸進,做好母乳后備軍
Chapter
0~3個月媽媽吃得好,寶寶才能吃得飽
寶寶發育情況
~個月母乳喂養要點
山藥魚頭湯
花生豬蹄湯
烏雞白鳳湯
鯽魚豆腐湯
~個月游戲時間
Chapter
4~6個月 寶寶開始逐漸接觸輔食
寶寶發育情況
4~6個月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黃瓜汁
蘋果汁
番茄汁
鮮果時蔬汁
獼猴桃汁
香瓜汁
小白菜汁
玉米汁
大米湯
綠豆湯
棗泥
棗蛋黃泥
莧菜泥
燕麥南瓜泥
魚肉泥
藕粉果醬
蔬菜牛奶羹
番茄糊
青菜糊
黑芝麻糊
牛奶香蕉糊
燕麥糊
蛋黃粥
牛奶粥
香蕉粥
餅干粥
4~6個月游戲時間
Chapter
7~9個月 小牙初露,打好乳牙保護攻堅戰
寶寶發育情況
7~9個月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芋頭玉米泥
瓜泥
番茄土豆羹
豌豆糊
南瓜濃湯
時蔬濃湯
雞肝粥
酸奶香米粥
香菇雞肉粥
雞蛋稠粥
蛋黃銀魚莧菜粥
魚肉松粥
黃瓜蒸蛋
肉泥米粉
團圓果
法式薄餅
7~9個月游戲時間
Chapter
10~12個月 斷乳準備期,增加輔食比重
寶寶發育情況
10~12個月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小白菜玉米粥
山藥粥
牛肉粥
八寶粥
豬瘦肉末碎菜粥
奶汁香蕉
肉泥洋蔥餅
鮮湯小餃子
鮮肉餛飩
香蕉奶昔
什錦炒軟飯
大米豆軟飯
小肉松卷
蛋皮魚卷
菜花土豆泥
水果蛋奶羹
蝦末菜花
魚肉拌茄泥
蝦菇油菜心
豆腐太陽花
10~12個月游戲時間
Part 1~2歲營養輔食添加方案,寶寶營養長得壯
Chapter
1~1.5歲 長牙關鍵期,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寶寶發育情況
13~18個月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芝麻拌芋頭
玉米菜心
香菇炒三素
芹菜燜豆芽
豬肝攤雞蛋
雞絲炒青椒
雙色蛋片
素炒豆腐
素蒸冬瓜盅
熘魚肉泥丸
清蒸白肉魚
牛肉土豆餅
蒸白菜卷
菠菜蛋卷
花生醬蛋撻
肉末海帶面
蝦仁蛋餃
雞湯水餃
梨汁糯米粥
鴨蓉米粉粥
山藥紅豆羹
油菜三絲羹
水果西米露
肉松飯
蘿卜絲湯
蝦皮黃瓜湯
雞蛋黃瓜面片湯
酸梅青果湯
蘿卜疙瘩湯
排骨白菜湯
1~1.5歲游戲時間
Chapter
1.5~2歲 牛奶不能斷,食物多樣化很關鍵
寶寶發育情況
1.5~2歲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水果沙拉
玉米排骨粥
肉末芹菜
肉炒南瓜
茴香炒蛋
雞蛋炒萵筍
蛋奶魚丁
海米油菜
涼拌黃瓜
蜜胡蘿卜
炒素什錦
冬菇燒大白菜
燴豌豆
豆腐碎黑木耳
燴蔬菜五寶
奶油菠菜
山藥涼糕
三鮮面
綠豆芽拌面
雞蛋蝦仁水餃
核桃粥
豆腐絲瓜粥
海帶綠豆粥
蔬菜魚肉粥
南瓜玉米羹
桂花栗子羹
絲瓜蘑菇湯
草菇蛋花湯
1.5~2歲歲游戲時間
Part 2~3歲營養輔食添加方案,飲食好習慣要從娃娃抓起
寶寶發育情況
2~3歲營養食譜設計要點
雞肉沙拉
香油拌菠菜
海帶炒肉絲
茭白炒肉絲
醬炒雞丁
燒雞塊
燜雞肝
番茄鱖魚泥
白玉鱸魚片
腰果蝦仁
清蒸基圍蝦
墨魚仔黃瓜
雞蛋面餅
土豆泥餅
黃魚小餅
魚肉蛋餅
玉米饅頭
全麥饅頭
棗泥包
花生糖三角
蛋皮如意肝卷
五彩團飯
豬腰粥
蔬菜雞肉羹
鮮白蘿卜湯
絲瓜火腿片湯
鯽魚蘿卜湯
海腸瘦肉湯
銀耳珍珠湯
油菜干貝豬肉湯
蝦仁丸子湯
2~3歲游戲時間
Part 0~3歲特效功能食譜,寶寶健康、聰明、不生病
寶貝營養夠不夠,居家判斷有妙招
體格發育狀況
頭發皮膚狀況
主要礦物質缺乏的表現及補充方法
寶寶缺鈣
寶寶缺鉀
寶寶缺鎂
主要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現及補充方法
寶寶缺鐵
寶寶缺鋅
寶寶缺碘
合理補充維生素,提高寶寶免疫力
寶寶什么時候需要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A:提高寶寶免疫力
維生素C:筑就寶寶健康防線
維生素B:寶寶的活力之源
維生素B:為寶寶發育加油
維生素D:促進寶寶發育的“陽光維生素”
哪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
Chapter 補鋅營養餐
三味蒸蛋
蝦醬雞肉豆腐
淡菜瘦肉粥
豬肉青菜粥
蝦仁豆腐
香芋炒牛肉
蛤蜊蛋湯
牛肉蓮湯
Chapter 補鐵營養餐
清蒸肝糊
蛋黃羹
黑芝麻小米粥
豬肝粥
牛肉末炒芹菜
香菇燒豆腐
胡蘿卜羊肉絲
芹菜牛肉絲
鱈魚片
滑菇汆肉丸
木耳炒瘦肉
桂圓木耳棗羹
Chapter 補鈣營養餐
糖醋嫩藕片
香椿芽拌豆腐
金鉤黃瓜
涼拌海蜇黃瓜絲
牛奶土豆泥
蓮子鮮奶露
蝦皮韭菜炒雞蛋
上湯娃娃菜
滑蛋牛肉
鮮蝦冬瓜羹
清蒸對蝦
干煎明蝦
清炒全蟹
檸檬乳鴿湯
牛奶白菜湯
奶油魚丸子湯
Chapter 補維生素營養餐
白肉魚泥
菜花糊
青菜粥
肉末番茄
茶香炒蛋
扁豆棗肉糕
蓮藕薏米排骨湯
Chapter 健腦益智營養餐
芝麻香兔
三色豆腐
核桃魚丁
核桃花生牛奶羹
棗排骨
百合豬蹄
松仁什錦飯
南瓜拌飯
Chapter 健脾開胃營養餐
北沙參甘蔗汁
山楂麥芽飲
清煮嫩豆腐
麥芽煎
雪梨山楂粥
鴨肫山藥薏米粥
蓮肉糕
山楂糕
消食脆餅
山藥湯圓
海蜇荸薺湯
胡蘿卜湯
Chapter 提高免疫力營養餐
肉丁西藍花
里脊蝦皮菜花
肉絲炒甜椒
咸蛋黃冬瓜條
韭菜炒鴨蛋
玉米雞絲
清炒生蛤肉
牛奶燉豬蹄
0~3個月母乳喂養要點
●0~28天
這個時期的寶寶被稱為“新生兒”。他的消化、吸收、代謝調節功能都沒有完善,胃的容量也很小,一般僅為25~50毫升,因此需多次、少量進行喂養。好的食物就是母乳。
特別提示
新生兒出生后半小時內就要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了。當嬰兒覺得饑餓或媽媽覺得奶脹時,必須喂奶。研究發現,寶寶出生后半小時內吸吮反射最強,所以即使沒有乳汁也可以讓寶寶吸吮一下乳房,不但可以盡早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幫助媽媽子宮收縮、身體恢復,還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有好處。
營養師在線
媽媽分娩后,乳房最開始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味道清淡、量少,而且呈現出淡黃色,以前有人認為它“臟”,要求媽媽將它擠出倒掉。其實初乳中含有大量胡蘿卜素以及許多免疫物質,新生兒若能全部吃到,將獲益終身,所以初乳是一滴也不能浪費的。
媽媽課堂
哺乳時,寶寶常會吃著吃著就睡著了,此時媽媽可以輕輕將他弄醒,繼續哺乳,不能讓寶寶養成含著乳頭睡覺的不良習慣,媽媽也不能在哺乳時睡覺,以免乳房堵住寶寶的口、鼻,導致寶寶呼吸困難或窒息。
●2個月
寶寶進入一個快速生長時期,對各種營養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生長發育所需的熱能占總熱量的25%~30%。如果母乳量足,此時仍為母乳喂養期。
特別提示
母乳喂養的寶寶,不要在喂奶期間加喂糖水或牛奶,否則,會減少寶寶吃母乳的次數,使母乳分泌相應減少,導致母乳不足。
營養師在線
為了給寶寶提供有營養的乳汁,媽媽也應注意自己的飲食。麥乳精是不能當作營養品飲用的,因為其中含有從麥芽中提取的麥芽糖,它對乳汁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哺乳期的媽媽如果飲用,就會引起乳汁分泌減少。
媽媽課堂
媽媽們常會懷疑自己的乳汁是否足夠,寶寶又是否真正吃飽了。
當出現以下情況,即為母乳不夠吃:
喂奶時聽不到寶寶的吞咽聲,并且寶寶不好好吸吮乳頭,常常會突然放開乳頭大哭不止。
媽媽感覺不到乳房脹滿,也很少見乳汁如泉涌般往外噴。
哺乳后,寶寶常哭鬧不入睡,或睡不踏實,短時間內又出現覓食反射。
寶寶大、小便次數減少,量少。
寶寶體重增長緩慢或停滯。
以下情況可視為母乳充足:
喂奶時伴隨著寶寶的吸吮動作,媽媽可聽見咕嚕咕嚕的吞咽聲。
哺乳前媽媽感覺到乳房脹,哺乳時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變柔軟。
兩次哺乳之間,寶寶感到滿足,表情快樂,眼睛很亮,反應靈敏,入睡時安靜、踏實。
寶寶每天更換尿布6次以上,大便每天2~4次,呈金黃色糊狀。
寶寶的體重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滿月時可增加600克以上。
●3個月
這個階段應繼續提倡母乳喂養,如果母乳確實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不足的部分可先用補授法進行混合喂養;如果根本沒有母乳或無法進行母乳喂養,才考慮進行人工喂養。
特別提示
過敏體質的寶寶更應母乳喂養,可以避免因牛乳蛋白過敏所引起的腹瀉、支氣管發炎、氣喘、嘔吐、濕疹、發育不良等癥狀。
營養師在線
乳汁的質與量跟媽媽的營養狀況有很大關系,剛剛生產完的媽媽在恢復身體的同時還擔負著哺育寶寶的重任,因此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以滿足自身的需要。除主食外,媽媽應多攝入魚、肉、蛋、蔬菜和水果,食物的烹調方法以燒、煮、燉為宜,還要常喝雞湯、魚湯等,這樣才能保障乳汁的分泌,為寶寶提供更好更充足的糧食。
媽媽課堂
準備喂奶時,媽媽要洗手,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并用清潔毛巾擦干,哺乳前先用手擠壓乳頭,擠出幾滴乳汁,然后再開始哺乳。哺乳期間,媽媽要注意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
●喂食指導
哺乳有講究
母乳的營養素在寶寶吸吮過程中是會變化的。喂奶過程中,開始流出的乳汁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而流出的乳汁剛好相反,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低。為使寶寶在一次喂奶中得到全部的營養物質,媽媽在喂奶時,應先喂空一側乳房的乳汁,若不夠時,再喂另一側乳房的乳汁。不能將開始的乳汁擠掉,也不能未喂完一側乳房,又去喂另一側乳房。
仰臥哺乳危害大
嬰兒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寬,幾乎處于水平位,因此當嬰兒在側臥位或平臥位吸奶時,隨著吞咽動作,奶汁容易誤入開放的咽鼓管,并直達中耳腔,將口腔中的細菌也一起帶入,引起中耳炎。因此,媽媽喂奶時應將寶寶抱起呈斜位,使寶寶頭部豎直吸吮乳汁。
如何對待吐奶問題
由于3個月的寶寶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開始喂奶時容易出現吐奶現象。隨著月齡增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但如果媽媽哺喂不當,也可能引起吐奶。每次喂奶結束后,媽媽應抱起寶寶,將寶寶的頭靠在自己肩上,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幾分鐘后,讓寶寶打幾個嗝,將喝奶時吞入的空氣吐出后,再將寶寶放到床上。應右側臥,頭部較高。飯后1小時左右,如果寶寶出現噴射性嘔吐,需及時就醫。
喂奶的正確姿勢
喂奶時,寶寶的整個身體要貼近媽媽,媽媽用小臂托住寶寶的肩背部,四指托著寶寶的臀部,寶寶的頭自然地靠在媽媽的臂上。媽媽另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柔和地握住乳房,先用乳頭輕觸寶寶的面頰、嘴唇,使其產生覓食反射,當寶寶張大嘴巴的時候,將乳頭送入寶寶口中,使他的嘴巴全部含住乳暈。喂奶過程中,媽媽要注意保持寶寶的頭和頸部伸展,以免乳房壓迫鼻部,影響寶寶呼吸,但也要防止嬰兒頭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曬太陽要小心
1個月之后,寶寶就可以曬曬太陽,補充體內的維生素D了,但家長也要注意加強對寶寶的保護,要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以免傷害寶寶的皮膚,也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可以選擇陽光較溫和的時間讓寶寶曬太陽。冬季宜選擇天氣暖和的中午(10點以后),夏季宜在10點以前。
●母乳以外的喂養方法
母乳以外的喂養方法有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在媽媽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下,或媽媽因事不能及時給寶寶哺乳時,改用牛奶、奶粉等代乳品代替一部分母乳喂養寶寶,稱為混合喂養;當母乳不足或媽媽患有某種疾病不能用母乳進行喂養而必須用其他食品進行喂養時,稱為人工喂養。
媽媽患有結核病時,不宜進行母乳喂養;患有重癥心臟病、慢性腎炎的媽媽如果自己喂奶,會加重病情;患癲癇病的媽媽不宜母乳喂養,有傷害寶寶的危險;患肝炎、艾滋病的媽媽要與寶寶進行隔離,以免將疾病傳播給寶寶;患糖尿病或甲亢的媽媽在用藥和病情不穩定期間,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正在使用抗菌素或患有乳腺炎的媽媽也不宜進行母乳喂養。
特別提示
人工喂養首先要注意營養,給寶寶及時次喂牛奶時,不能直接給全奶,而要將牛奶加等量的水,進行稀釋后喂養,稱為“稀釋奶”。直到嬰兒排出及時次大便,且為正常黃色軟便后,才能給寶寶喂全奶。
常用食品
人工喂養的常用食品有:牛奶、羊奶、全脂奶粉、母乳化嬰兒奶粉、蒸發奶、非乳類代乳粉等。
營養師在線
以牛奶進行人工喂養的寶寶,要加喂鈣片和魚肝油;3個月后,要給寶寶補鐵,同時加喂鮮橙汁,以補充維生素;5個月后,要加喂米糊、面條、水果泥、菜泥等食物。
媽媽課堂
如用牛奶進行人工喂養,所用的奶瓶、奶鍋、湯碗、小匙等均應單獨使用,并每用一次,消毒一次。鮮奶要現配現吃,配好后煮沸,然后再加糖。喂前要將奶液滴于成人手腕內側,不覺燙手方可給寶寶飲用。
山藥魚頭湯
材 料
草魚或胖頭魚1條、山藥150克、豌豆苗50克、海帶結10克。
調 料
植物油、鹽、胡椒粉、姜片各適量。
做 法
1魚頭處理干凈;山藥去皮,洗凈,切塊備用。
2油鍋燒熱,放入魚頭,煎至兩面微黃時取出備用。
3另起一鍋,放入水和魚頭、山藥塊、海帶結、姜片,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燉30分鐘;再放豌豆苗煮沸,放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花生豬蹄湯
材 料
豬蹄1只、花生仁45克。
調 料
姜片、蔥段、鹽、大料、料酒各適量。
做 法
1豬蹄洗凈,切塊,焯燙后撇凈血水和浮沫,撈出備用。
2將豬蹄、花生仁、姜片、蔥段、大料、料酒同時放入鍋中,再加水和鹽,先用中火煮沸,再轉小火繼續燉1小時,即可食用。
烏雞白鳳湯
材 料
烏雞1只、白鳳尾菇50克。
調 料
料酒、蔥段、姜片、鹽各適量。
做 法
1烏雞宰后洗凈,取出內臟后洗凈備用。
2鍋中換清水加姜片煮沸,放入烏雞、料酒、蔥段,用小火燜煮至酥軟;雞湯中放入白鳳尾菇、鹽,調味后沸煮3分鐘起鍋即可。
鯽魚豆腐湯
材 料
鯽魚1條、豆腐200克。
調 料
姜絲、蔥段、植物油、鹽、胡椒粉、料酒、雞精各適量。
做 法
1鯽魚處理后洗凈,抹干,兩面各劃幾刀,用鹽和料酒腌漬備用。
2豆腐洗凈,切成1厘米厚的塊。
3熱鍋溫油,放入鯽魚,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加入水至沒過鯽魚,放入蔥段、姜絲,加蓋,用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30分鐘,加入豆腐、鹽、胡椒粉,再煮10分鐘,起鍋前加雞精調味即可。
0~3個月游戲時間
1.撫摸寶寶
媽媽要經常抱著寶寶親吻、撫摸、說話、唱歌,通過各種方式,逗引寶寶發笑,并伴以四肢活動。尤其在寶寶睡覺前給他做全身按摩,寶寶的睡眠質量會很高。
這是媽媽與寶寶最開始進行的身體接觸,能與寶寶逐步培養出親子感情,讓寶寶備感溫暖。
2.抓握游戲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抓握的玩具,如搖鈴、能捏響的軟塑料或橡皮玩具,經常將玩具或自己的手指塞在寶寶的手中,使其抓握觸摸。
手的運動要從2個月開始,稍大時用皮筋把這些玩具掛在寶寶能夠抓到的地方,讓他練習抓、握、搖、捏等動作,鍛煉手的靈活性。
3.玩小手
2個月的小嬰兒非常喜歡看自己的小手,要給他創造條件,讓他有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和吸吮自己的手的機會,而且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的手上拴一根紅布條或戴個可以發出響聲的手鐲,激發他看手和玩手的興致。
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寶寶通過看、玩小手,促進手的精細動作發展。
4.聽聲音
媽媽用八音盒或其他帶有響聲的玩具,在孩子的正面作響,寶寶能立刻聽到和注意響聲。
媽媽用八音盒或其他帶有響聲的玩具,在孩子的側面作響,寶寶在聽到響聲后,會轉頭去尋找聲源。
這個游戲的目的是練習寶寶開始注意聲源,并學會尋找聲源。
5.玩響鈴
將色彩鮮艷的帶響玩具固定在床上,用皮筋將玩具和寶寶的手、腳部位連接起來,寶寶仰臥時,隨著四肢不規則地運動,玩具也在空中搖晃起來,并發出響聲。寶寶的視線隨搖晃的玩具移動,從而吸引他的興趣,使寶寶全身運動。
在嬰兒床的上方1?1.5米處懸掛色彩鮮艷的玩具或手搖響鈴等玩具,當寶寶被玩具的聲音或顏色吸引時,就會自發進行全身運動。這個游戲能鍛煉寶寶的上、下肢肌肉,同時還可訓練寶寶的聽覺和視覺。
這些懸掛物要經常移動,以免造成嬰兒斜視或偏頭等。玩具好用皮筋或有彈性的細繩懸掛,以便隨風吹動,使玩具能顫動發響。
6.寶寶抬頭
寶寶1?2個月時,取俯臥位平趴在床上,媽媽搖動鈴鐺,并鼓勵寶寶跟著鈴聲抬頭,慢慢地,寶寶能抬起頭部觀察帶響的鈴鐺,而且下頜也能短時間離開床面,雙肩也隨著抬起來。每天可以練習2?3次。
1?2個月開始,媽媽可以豎直抱起寶寶,爸爸拿著色彩鮮艷或帶響聲的玩具,一邊放在接近孩子的面部前方,一邊跟寶寶逗說,這時寶寶前傾的頭有時能抬起來觀察玩具。這個游戲可以鍛煉寶寶的頸部和背部肌力,擴大視覺范圍。
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將房間的窗簾反復幾次開合,也可以反復將房間的臺燈打開,或者打開手電筒照射墻壁,看看寶寶是否會將頭轉向有光線的方向,被光線吸引。
讓寶寶看紅黃搭配的掛圖
紅色和黃色是寶寶比較偏愛的顏色,加上簡單的幾何形狀,能夠提高寶寶對顏色和形狀的認知能力。但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看太久,那樣容易疲倦。媽媽可以在寶寶看圖時邊說話邊逗笑,以緩解寶寶的疲勞,使這種視力分辨與形象思維訓練成為快樂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