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遠(334-416),東晉高僧。他生于雁北,棲止在廬山,成為廬山隱逸文化的標志。慧遠是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奠基性人物:他被后世凈土宗尊為初祖,被稱為"白蓮導師";他的思想影響了東晉南北朝數(shù)百年間各派佛學理論,對中國佛教佛性論、禪學、儒佛道三教關(guān)系,乃至民間宗教觀念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提出了"沙門不敬王者"的思想,維護了佛教相對于王權(quán)政治的自主性。慧遠在世時就為中外佛教徒所崇仰,唐宋以后聲望更遠及日本和朝鮮,成為國際佛教文化史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書概述了慧遠的思想學說,形象地描述了他與道安、桓玄、謝靈運等名僧、名士的交往和論戰(zhàn)。
蔣海怒,1975年生,江蘇宿遷人。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后。現(xiàn)任華僑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中國哲學、佛學思想史、民間宗教信仰。主要著作有《思想的單元:儒釋道觀念史研究》等三部,譯著有《正統(tǒng)性的意欲,北宗禪的批判系譜》等三部。
第1章 儒門寒士游學求道
雁門僧
游學許落
時代思想文化氣象
第2章 師徒因緣委命受業(yè)
結(jié)緣道安
輾轉(zhuǎn)弘法
辯才無礙
第3章 棲止匡廬東林弘法
托跡東林寺
廬山教團
坐禪、誦經(jīng)、勸化
第4章 群英薈萃不敬王者
名士和隱士
對峙王權(quán)
沙門不敬王
關(guān)于衣服的爭論
第5章 江山雖邈理契則鄰
神交鳩摩羅什
劉遺民與僧肇
襄助佛典翻譯
第6章 平章華梵巍然成宗
宗本法性 形盡神存
三報相催 險趣難拔
念佛三昧往生凈土
三教論衡異軌同趨
第7章 聲高名遠千載垂光
哲人其萎
佛門的天下宗師
文化會通的巨匠
慧遠與廬山文化
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第1章 儒門寒士 游學求道
在我國的名山大川中,廬山以其清幽深邃的獨特魅力而為古代文人學士所喜愛,它也是那些厭倦紅塵的隱士所向往的"嘉遁"之山,它的隱逸文化氣質(zhì)也熏染和造就了很多懷抱自由意志的文化人。古諺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東晉時期的佛教高僧慧遠受廬山的感召而棲止此山,其高遠人格形象也給廬山增添了另一重魅力,以至于在他去世之后,人們提及廬山,大多談及慧遠。在中國文化史上,慧遠和廬山已經(jīng)連成一體。所以人們將其與廬山連稱——廬山慧遠。唐代詩人孟浩然即有如下千古名句:"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這里的"遠公",就是對慧遠的敬稱。然而,雖然慧遠在廬山生活長達33年之久,但他并非廬山當?shù)厝耍踔烈膊皇悄戏饺耍莵碜匝惚钡囊幻氐赖?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