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佛經翻譯家,同時也是大乘佛教引入中國的佛學大師,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徐兆壽先生懷著巨大的理解心與認同感,身臨其境地描繪了南北朝時期一代高僧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傳播大乘佛教的心路,將佛教如何與儒道兩家融合并走進尋常百姓精神生活的心路用小說的方式揭示了出來。
n鳩摩炎是北天竺迦畢試國輔相的兒子,天生聰穎,飽讀經書,青年時即有盛名,因兄弟繼承輔相之位發生爭議,便主動離國,背負釋迦牟尼圣像往東方傳法,西域諸國爭相聘其為國師,并與龜茲國的公主耆婆結婚。耆婆后生下一男嬰,此男嬰聰明過人,常過目不忘,語出驚人,故名鳩摩羅什,意為神童。七歲起,鳩摩羅什的母親離家修行,帶著他尋訪名僧,遍學佛經。公元385年3月,呂光平定龜茲,到涼州武威稱霸一方,羅什無事可做,便開始學習漢語。后秦皇帝姚興又一次發兵,派大將姚碩德伐涼,迎鳩摩羅什到長安。姚興篤信佛教,與羅什相見恨晚,羅什也覺得自己弘法的時機終于成熟,便在第七天就開始翻譯佛經。但此時,儒家、道家見佛教得勢,都來挑戰。遠在西域的婆羅門教也不滿羅什在中原為師,也派人挑釁。羅什一一克服。到他圓寂時,他在眾弟子面前發誓:若我翻譯的佛經沒有錯誤,則讓我在焚身后舌頭不爛。弟子們驚奇地發現,當他們把羅什用火焚身后,其舌不但不爛,而且猶如生時。
n作品深具文學特性,用詞引史頗為講究,在重構歷史這一宏大的創作目的前,作者以主副線兩條線索貫穿始終,邏輯清晰,完整而客觀地講述了在佛教中國話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千古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n
全景式展現千古高僧的一生,獻給偉大的絲綢之路
n莫言、敬一丹、賈平凹、雷達、孟繁華、李敬澤、陳曉明、陳思和、釋理方鼎力推薦
n
徐兆壽,作家,學者。甘肅武威人。先后畢業于西北師大中文系和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教授,現為西北師大傳媒學院院長,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1988年上大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目前共發表作品字數達500萬字。 作品有《非常日記》、《生于1980》、《非常情愛》、《幻愛》、《生死相許》、《偉大的生活》、《荒原問道》等7部長篇小說,《麥穗之歌》、《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等2部詩集,《我的文學觀》、《人學的困境與》、《精神的高原》等9部學術著作。 2002年,《非常日記》發表,引起全國轟動,乃當年度暢銷的小說之一。這部以"當代青年必讀之書"和"中國首部大學生性心理小說"定性的小說將徐兆壽推向另類作家的行列。此后,他的每一部作品出版時都曾遇到不同程度的爭議。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非常對話》與《非常情愛》如此,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于1980》和甘肅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幻愛》亦如此。2006年,徐兆壽的博客被新浪評為"十大學者博客"。 2008年之后,徐兆壽開始轉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探討,在沉寂多年后,于2015年推出長篇小說《荒原問道》(作家出版社)。這部被稱為"知識分子的心靈史"的小說為當年度影響力較大的小說之一,獲得敦煌文藝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