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中華國粹"系列精選流傳千年的中國古代國學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最、最細致、最通俗易懂的解讀,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讀者輕松接受國學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賢們的思想精華,并從中有所領悟和收獲。本系列共有19冊。
本書的主要讀者人群是成人,閱讀一定的國學名著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知識能力以及個人品行。單純的古文對于學白話文長大的成人讀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也是厭于接受的,但是古文是精華,所以在不拋棄原著的前提下,本系列書籍作了翻譯和解讀,使得讀者開拓了知識面,在輕松的閱讀環境中理解了原文所表達的內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籍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曾子,姓曾,名參(前505-前435),字子輿,漢族,春秋末年生于魯國東魯(山東臨沂平邑縣),后移居魯國武城(山東濟寧嘉祥縣)。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于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終年八十二歲。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學而篇及時 二
為政篇第二 九
八佾篇第三 一九
里仁篇第四 三一
公冶長篇第五 三九
雍也篇第六 五〇
述而篇第七 六二
泰伯篇第八 七七
子罕篇第九 八六
鄉黨篇第十 九九
先進篇第十一 一一二
顏淵篇第十二 一二五
子路篇第十三 一三七
憲問篇第十四 一四九
衛靈公篇第十五 一六六
季氏篇第十六 一七八
陽貨篇第十七 一八六
微子篇第十八 一九七
子張篇第十九 二〇五
堯曰篇第二十 二一三
經 文 二一九
及時章:釋"明明德" 二二一
第二章:釋"新民" 二二二
第三章:釋"止于至善" 二二三
第四章:釋"本末" 二二六
第五章:釋"格物、致知" 二二六
第六章:釋"誠意" 二二八
第七章:釋"正心、修身" 二二九
第八章:釋"修身、齊家" 二三〇
第九章:釋"齊家、治國" 二三一
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二三四
及時章 二四三
第二章 二四五
第三章 二四五
第四章 二四六
第五章 二四七
第六章 二四七
第七章 二四八
第八章 二四八
第九章 二四九
第十章 二四九
第十一章 二五一
第十二章 二五一
第十三章 二五三
第十四章 二五四
第十五章 二五五
第十六章 二五六
第十七章 二五七
第十八章 二五八
第十九章 二六〇
第二十章 二六一
第二十一章 二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