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量刑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在于量刑問題在我國長期是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乃至社會安定的復雜問題,而且在于它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不僅在于"重定罪輕量刑"現象在大陸法系司法中還嚴重存在,而且在于大陸法系理論上對量刑問題的研究至今仍極其薄弱;不僅在于大陸法系對其改革的不知所措,而且在于英美法系在其改革上也很是彷徨;……解決如此等等之"問題",僅少數人的課題研究、成果發表乃至課程開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眾多的園地與平臺供大家共同關注與交流。《量刑研究》旨在提供這樣的園地與平臺。
[改革檢討]
量刑規范化實踐中錯誤傾向之糾正王志祥黃云波
量刑程序改革對訴訟制度的影響及前瞻劉靜坤
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仇曉敏
量刑規范化改革若干問題思考官文生
基層法院規范量刑的成效及相關問題剖析安琪錢立軍
[基礎理論]
學術表達與制度調試齊文遠李梁
罪刑均衡的實踐邏輯王利榮
量刑的價值判斷與公正量刑的途徑彭文華
量刑規范與自由裁量關系論綱郭澤強
[專題研究]
裁判員制度下的死刑適用周振杰
《美國聯邦量刑指南》評析李榮
量刑情節的賦值機理研究陳航
量刑情節對基準刑調整的再思考王恩海
酌定量刑情節規范化研究陳超
試論緩刑適用的規范化姚秀權肖波
論累犯情節從重處罰的節制孟靜濤秦穎
從相伴而生到和諧共贏張琦
量刑規范化實施以來的量刑差異問題研究李春華
微量販毒案件的量刑平衡賀志偉郜志龍
"醉駕"入刑之罪刑均衡研究陳遠平關超
關于職務犯罪案件量刑規范化的探討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課題組
"庭審中心"視角下的庭審量刑程序問題研究陳世斌王蕓
關于未成年罪犯量刑規范化的研究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課題組
規范量刑視域下的裁判信息查詢系統研究王林林
[改革實踐]
"以定性分析為基礎,結合定量分析"的量刑方法陳學勇
北京市海淀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量刑情況實證分析游濤
[理論精粹]
中國量刑規范化嘗試之述評與反思齊文遠李梁
量刑過程視角下量刑方法分段構建研究石經海駱多
[附錄]
《量刑研究》是西南政法大學量刑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論壇。
西南政法大學量刑研究中心于2011年籌建,是西南政法大學推行學科交叉融合研究和學科特色方向建設而設立的校級非實體性學術機構。其成員為校內外對量刑問題的理論與實踐有興趣并愿意參與中心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目前已聘請了陳澤憲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本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陳忠林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大學法學院院長、本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宋英輝教授(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熊秋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訴訟法室主任)、劉仁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室主任),以及全國各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的25位校外博學理論和實務專家為中心研究員,校內成員為本校刑法學科和刑訴法學科量刑科研團隊的全體成員。中心現任主任由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石經海教授擔任。
研究中心主要依托于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和刑訴法學科。這兩個學科在西南政法大學有著光輝的歷史,是諸多著名刑事法學家,如趙念非、伍柳村、黃觀效、鄧又天、王洪俊、廖俊常、董鑫、趙長青、高紹先、孫潔兵、徐靜村、朱啟昌、李培澤、龍宗智、陳忠林、孫長永、邱興隆等教授精心建設起來的國內招收碩士生和較早招收博士生的部級和省級重點學科。在深厚學科底蘊的支撐下,老師們在致力于刑事法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還特別注重針對刑事司法實務中暴露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研究,并逐漸形成一些彰顯學科亮點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應當說,量刑問題研究是其中之一。這一點可以從這兩個學科教師所主持承擔的課題項目研究中得以彰顯。據初步統計,近十多年來,這兩個學科教師主持承擔了15個關于量刑問題的省部級以上課題項目,它們是:"量刑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朱建華教授主持,2004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關于刑期折抵的77個司法解釋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05年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執行刑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08年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犯罪刑罰適用輕緩化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09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項目)、"量刑規范化的基本理論研究"(石經海教授承擔,2009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文本何以承載其重――破解量刑改革路徑"(王利榮教授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酌定情節研究"(陳榮飛副教授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量刑指導意見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10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項目)、"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定罪量刑實證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量刑監督的途徑與制度構建"(王利榮教授主持,2011年較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項目)、"量刑程序中的證據和證明問題研究"(張吉喜副教授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量刑規范化的理論論證與優化路徑研究"(石經海教授承擔,2011年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教育刑理論的實踐回應與規范運行研究"(陳偉教授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量刑的理論與實踐――德國量刑法研究對我國的啟示"(譚淦博士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量刑規范化的優化路徑研究"(石經海教授主持,2012年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項目)。在以上課題項目研究的基礎上,老師們先后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商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法學類重要期刊上發表了關于量刑問題的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并出版了《量刑個別化的基本原理》(石經海著)、《我國刑期折抵制度之檢討》(石經海著)、《量刑說理機制》(王利榮著)、《人身危險性研究》(陳偉著)、《量刑監督體系構建》(葉旺春著)、《人格體主體公民刑罰的合法性研究》([德]帕夫利克著,譚淦譯)專著譯著6部。在以上項目和成果中,有多項課題項目獲得""等級,有多個成果獲省部級獎項。
為使量刑研究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研究中心建有校外研究基地,已在貴州省安順市中級人民法院建有"安順中院研究基地",在重慶銳力律師事務所建有"銳力研究基地"。
為實現成果的有效轉化,研究中心組織中心的博學理論和實務研究人員為學生專門開設量刑方面的課程。當前已開設的課程有"量刑法學"(本科生的限定選修課)和"量刑專題"(法律碩士研究生的特色方向選修課)。課程的開設模式是,根據所講授內容的特點,組織校內教師或具有中心研究員資格的博學法官單獨或共同授課。以上課程的開設,既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轉化,也是從實質層面上扭轉"重定罪、輕量刑"觀念的重要舉措,對完善學生刑事法知識結構、提升法律職業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量刑公正的實現、推動量刑問題的研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然而,推動量刑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在于量刑問題在我國長期是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乃至社會安定的復雜問題,而且在于它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不僅在于"重定罪、輕量刑"現象在大陸法系司法中還嚴重存在,而且在于大陸法系理論上對量刑問題的研究至今仍極其薄弱;不僅在于大陸法系對其改革的不知所措,而且在于英美法系在其改革上也很是彷徨……解決如此等等之"問題",僅少數人的課題研究、成果發表乃至課程開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眾多的園地與平臺供大家共同關注與交流。《量刑研究》(學術論壇)的創辦,旨在提供這樣的園地與平臺。
期待理論或實務界的您關注"量刑研究",為推進量刑法治與公正的發展,增添一份動力!
西南政法大學量刑研究中心
2015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