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尤其是嶺南沿海地區,從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到普通縣城及偏遠村、鎮、鄉、集、墟,均可發現一種姿態平易近人、生活氣息濃郁,文化涵養豐富、可觀賞性強烈、適宜氣候環境、適宜商貿活動、適宜休閑交往的大眾化建筑及其群體——騎樓、騎樓街、騎樓圩、騎樓鎮、騎樓街區、騎樓城。它們是中國城市近代化、農村城市化的文化遺產,是國門開放、中西文化交流、支持國際商貿、扶持民營資本、重視人性化的歷史產物,也是中國建筑文化從古代向近現代轉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紀念標志。
本書選取嶺南若干城鎮為例,著重從騎樓的歷史文化、構造特色、建筑藝術、空間美學、演化機理、城市設計、保護利用、發展形態、規劃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可供從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環境藝術、城市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關心騎樓文化發展的朋友們閱讀參考。
楊宏烈,男,1946年出生,湖北漢川市人。現任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廣州發展研究院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長、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已出版《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廣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遺址開發研究》、《城市規劃問答實錄》等著作5部,發
總序
緒論 騎樓建筑藝術發展概述
一、騎樓的構造藝術
二、騎樓的保護制度
三、騎樓的當代建設
及時章 廣州騎樓街區的搶救與復興
一、西關大屋·竹筒屋·騎樓
二、騎樓歷史淵源與傳播路徑
三、廣州近代騎樓建設的勃興
四、樸實開放大眾的騎樓哲學
五、騎樓藝術風格與流派特色
六、騎樓的厄運與搶救的呼聲
七、廣州騎樓發展的現狀分析
八、保護騎樓的社會文化機理
九、廣州騎樓街保護復興計劃
第二章 海口南洋騎樓城的救亡與新生
一、搶救海口騎樓街的呼聲
二、海南人解不開的騎樓情結
三、海口騎樓街區的歷史滄桑
四、海口騎樓街區的慘淡現狀
五、海口騎樓街區的藝術特色
六、"南洋騎樓城":亮麗品牌
七、關注騎樓街區的保護規劃
八、營造騎樓文化旅游城品牌
九、打造南洋騎樓文化旅游鏈
第三章 臺山騎樓建筑的特色與傳承
一、城、市、圩的騎樓整合
……
第四章 潮州牌坊騎樓街的涅檠再生
第五章 梧州騎樓城的新生與繁榮
第六章 北海騎樓老街的復蘇與展望
第七章 汕頭放射狀騎樓街區的復興
第八章 順德騎樓老街的維護與拓展
第九章 赤坎古鎮騎樓的民主競爭精神
第十章 五邑圩場騎樓墟集的進步意識
第十一章 香港騎樓的保存與空中發展
第十二章 臺灣騎樓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十三章 閩南騎樓建設成就與保護發展
第十四章 騎樓街的民問文化產業構建
第十五章 騎樓建筑空問藝術美學探識
后記:來一個騎樓文化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