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階編寫的《福建經濟新常態與一帶一路發展 戰略研究》以中央關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精神為 指導,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生態 福建為目標,研究福建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的戰略和措 施。全書分為三篇。篇為“科學認識新常態”, 系統介紹了經濟新常態,闡述了“一帶一路”戰略下 福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特征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 響。第二篇為“主動適應新常態”,從經濟結構、產 業轉型、城鄉統籌等層面提出了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 展的總體思路、路徑。第三篇則為“正確引領新常態 ”,分別從“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自貿區建設、 閩臺合作、生態省建設四個方面做了闡述。本書的出 版既可為地方政治經濟建設決策提供參考,對于國家 層面,也具備個案研究的價值。
及時篇 科學認識新常態 及時章 對經濟新常態的科學認識 及時節 經濟新常態提出的背景 第二節 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和重要意義 第三節 經濟新常態面臨的目標任務 第四節 經濟新常態的政策保障 第二章 福建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特征 及時節 經濟增長速度的周期性轉換 第二節 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存量增量并存發展 第三節 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 第四節 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第三章 經濟新常態對福建發展的影響 及時節 經濟新常態對福建投資需求的影響 第二節 經濟新常態對福建外經貿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經濟新常態對福建消費需求的影響 第二篇 主動適應新常態 第四章 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 及時節 新理念轉變發展方式 第二節 以新動力積蓄發展勢能 第三節 以新優勢增強發展后勁 第四節 以新格局拓展發展空間 第五節 以新機制釋放發展活力 第五章 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及時節 新常態下的福建經濟發展差距比較 第二節 福建經濟發展差距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節 福建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第四節 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六章 新常態下福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 及時節 新常態下福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目標及方向 第二節 新常態下福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的選擇 第三節 新常態下福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新常態下福建統籌城鄉發展的方向 及時節 國內外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做法及經驗 第二節 新常態下福建城鄉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第三節 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節 完善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篇 正確引領新常態 第八章 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及時節 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及其進展情況 第二節 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功能定位與總體布局 第三節 國內相關省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做法及其借鑒 第四節 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重視的問題 第九章 加快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及時節 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功能定位 第二節 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閩臺融合發展 第三節 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路徑選擇及其需要重視的問題 第十章 深化閩臺經濟合作 及時節 閩臺經濟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新常態下的閩臺經濟合作新思路和發展路徑 第三節 推進閩臺深度融合發展 第十一章 加快福建生態文明建設 及時節 福建生態省建設的現狀與面臨難題 第二節 部分國家和地區發展生態經濟模式及其經驗 第三節 新常態下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后記
文摘
|序 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重大的轉折期,支撐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與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經濟增長率下降,“三期疊加”陣痛加深,多重困難與挑戰交織影響,表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轉型升級的任務異常繁重。中央基于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緊緊圍繞“四個”戰略布局,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決策,旨在進一步拓寬發展路徑,持續發揮經濟增長“火車頭”作用,提高中國經濟國際話語權,引領世界經濟新發展。那么,如何正確理解經濟“新常態”的這一科學判斷、戰略內涵及其時代意義?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和路徑新在哪里?“新常態”下的福建經濟發展,如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諸如此類問題,需要我們以更高的站位,與時俱進做出新的解讀與戰略抉擇。
在2015年APEC會議上,首次對“新常態”作了系統、的深刻闡述。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增速明顯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必須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經濟增長營造良好環境,為深化改革穩定預期,為經濟轉型提供支撐。除了保持宏觀調控的“穩中求進”外,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正確面對發展環境變化,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打通陸海通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全球經濟失衡尋找重要突破口,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不斷增進國際合作和創新全球治理機制,加快構筑“命運共同體”“經濟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實現開放發展、包容發展、互利發展、共贏發展。
2013年,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和21世紀“絲綢之路”構想,“一帶一路”戰略寫入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穿整個歐亞大陸,連接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沿線涉及到65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超過44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30%以上。“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了沿線國家和人民的廣泛認同;“一帶一路”建設吻合中國經濟發展需要,能夠發掘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不僅能夠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而且可以為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動力、拓展新的空間,對實現“中國夢”“世界夢”具有積極作用。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是最早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省份之一。在“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展也面臨產業結構不優、投資動力不足、出口增長乏力和實體經濟不振等困繞,處于艱難的爬坡過坎階段,加快完成工業化的緊要關口,必須坦然面對嚴峻的形勢,把握發展機遇,做到順勢而為、積極而為,力求精準發力、趁勢而上,為改革開放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順利邁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期,實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十三五”期間,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發展,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廈門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泉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戰略深化實施,各種政策優勢不斷疊加,有利于福建再創改革開放新優勢,“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當前,福建已進入新的戰略機遇期,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發展動力從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擴大社會有效需求,打造經濟轉型升級版,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為了給讀者有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本書圍繞經濟新常態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正確引領新常態”為主線,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著重剖析了福建經濟“新常態”的主要表現、基本特征和發展態勢,通過實證分析、量化模型研究,利用總量與省際面板數據,從總量、結構和開放視角,圍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統籌城鄉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閩臺經濟合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重要內容,提出了新常態下福建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路徑選擇,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新福建的政策建議,旨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總之,開展福建經濟新常態與“一帶一路”戰略研究正逢其時,順應了新時期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再上一層樓,建設新福建”的客觀需要。我們期待著本書的出版,能夠為新福建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