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個人與事業的培訓讀本,塑造企業主人翁精神的行動指南。
本書內容涵蓋主動、敬業、熱情、忠誠、責任、企業家精神、員工的特質培養等員工勵志方面的精彩內容,無論您是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還是基層的員工,相信透過書中的經典案例和職業理念,都可以獲得積極有益的啟示,并找到合理的行動方案。
本書可作為員工培訓和個人能力提升的閱讀參考書,讀者對象主要為企業員工、公務員以及管理者。
成就個人與事業的培訓讀本,塑造企業主人翁精神的行動指南。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不是乘客,而是這艘船的主人,公司的興衰與你密切相關。
袁麗軍,著名實戰培訓和團隊建設專家,西安交通大學MBA。陜西省企業信用協會常務理事,西安企業策劃協會高級顧問。2006年度"陜西省十大創新人物",現任聚成資訊集團副總裁。先后投身軍旅和商界,在實戰中積淀了豐富的戰略管理和團隊建設的成功經驗,以其獨特的引領之道和所
及時章 輪船:公司領我前行
我們上了同一條船:樹立"過門"心態
公司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平臺
你是船員,也是船長
每個人都可以使公司產生變化
打造企業文化之帆
第二章 起錨:引領公司航向
核心價值觀:企業的靈魂
愿景是每個人心中的帆
海上導航:沒有定位,就會出位
起錨遠航:開拓新的市場領域
主動創新,引領企業的航向
第三章 這是我的船:責任不容推卸
這是我的船:做事不計較分內分外
企業興亡,員工有責
船上的事就是我的事
對結果負責
第四章 忠于職守:與船共存同亡
誓將與船共存亡
永遠不當背叛的水手
船底打洞:既傷公司又傷自己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第五章 檢修船舶:確保萬無一失
細節決定成敗
準備不足即失敗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
定期檢修船舶,樹立危機意識
第六章 同舟共濟:發揮團隊力量
賽龍舟:協作才能增效
團隊精神:打造最強的企業競爭力
船員總是互相配合的
學會信任和分享
同舟共濟,摒棄個人主義
第七章 享受船趣:方法引導激情
要有樂觀精神
狗拖船行:做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員工
固執的船員會吃虧
為成功做好100%的準備
做一名勤奮的員工
第八章 揚帆遠航:與公司一起成長
自覺維護公司形象
做不成船長就做船員:尊重你的每一份工作
不為薪酬而工作
做最棒的船員:為自己而努力奮斗
尋找工作的快樂與意義
跟隨船的節奏前進:和公司一起成長
及時章 輪船:公司領我前行
我們上了同一條船:樹立"過門"心態
公司就是你的船,當你加入了一家公司,你就是這條船上的一員。這條船是滿載而歸抑或觸礁擱淺,取決于船上的每一個人能否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在船上,所有的人都肩負著進退存亡的重任。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意識到:"我們上了同一條船!"
國內有一家知名企業對內部員工進行企業核心價值觀培訓時,講師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新娘過門當天,發現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們`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陣追打聲吵醒,聽見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打死你,居然敢偷`我們`家的米吃!"
講到這兒,講師點出了要旨:每位員工進入公司后,都應像新娘一樣有著"過門"心態,樹立主人翁精神!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就是船長。無論你是一名普通員工,還是一名高層主管,一旦加入了公司,你就應當把自己看成公司的主人。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照料這條船,而不是以一種乘客的心態袖手旁觀。如今,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更需要弘揚這種同舟共濟的精神,同進同退,因為誰也無法脫離企業這條船單獨生存、發展。
作為公司的一員,不管你身處何種職位,你都必須和公司所有員工同舟共濟,乘風破浪,一齊朝目的地進發,共同應對外部惡劣環境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這條船之所以與你息息相關,是因為它承載著你的光榮與夢想,它是你的工作,它是你的公司!事實上,從你加入公司的那24小時起,公司的發展就和你息息相關了。
2001年年底,惠普公司推出了新的產品,需要宣傳這一新品牌。那時候,公司所有員工都在為更換品牌的事情忙得不亦樂乎,而更換品牌的花費也非常高,公司在全國的路牌廣告都要更換,一共有七八十塊路牌需要更換刷新。
有24小時,品牌更換計劃的負責人蘇雅跑來跟總經理說,有一筆3萬元的經費可以省下來,因為這七十幾塊路牌大小都不一樣,若找廣告公司來設計這70多種圖案,要花3萬元,但如果把它交給公司內部的美工,他們加班加點做一兩天就可以做完,這筆錢也就可以省下來了。
其實在這個品牌更換的過程當中,這筆錢早就在預算之內的,可蘇雅以主人翁精神和一種"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態度,提出了更好的建議。她覺得這件事情就是她自己的事情,本來就應該讓公司有限的資源發揮較大的價值。
在這個社會里,絕大多數的人都必須從一個普通員工做起,在公司中奠定自己職業生涯的基礎。只要你是公司里的一員,你就應拋開任何借口,將身心徹底融入公司,盡職盡責,處處為公司著想。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那么任何一個老板都會視你為公司的支柱。
日本是一個經濟強國,但日本經濟發展有一個致命的軟肋:能源。
日本的能源依賴進口,在20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輸出國實行石油禁運,日本遭受重大損失。1973年~1974年,日本通貨膨脹率竟然高達25%,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
在這場災難中,日本很多企業停產或破產,企業員工無所事事,很多人不得不暫時回家。那時,日本企業基本上全部實行終身雇傭制,回家等于休假或待崗。
但是,回到家的員工根本沒有心思待在家里,他們又陸續回到企業,清理車間,剪除雜草,或者干點別的事情。他們覺得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里閑著踏實。他們并不是受他人指派才這么干的,而是自發的,不是為了賺錢,純粹是出于對企業的忠誠和熱愛,他們認為企業出現困難,自己有義務盡力幫助企業。有一位工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回到家后,妻子訓了他一頓:"公司遇到這么大的困難,你怎能安心待在家里呢?"
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之所以能夠擁有索尼、松下、本田這些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和日本員工這種與公司共命運的主人翁精神是分不開的。
主人翁精神對于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有主人翁精神,都把公司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那么公司便會在無形當中產生強大的競爭力。大家會盡可能地降低所有可能降低的成本,包括信息的成本、合約的成本、監督的成本、實施的成本;對于公司的發展,大家也能夠獻計獻策;對自己的工作,也能夠盡職盡責。這一切,都保障了企業的競爭力。
在公司這條船上,每個員工還肩負著排除任何潛在危險的責任。原因顯而易見,行駛在驚濤駭浪中的船是那么的渺小,任何一個小事故都可能釀成災難。一旦我們賴以生存的船只發生危險,那么船上的每個人都難逃滅頂之災。同樣,在公司中,每個人的崗位都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個地方出了疏漏,都可能導致整個企業"沉船"。作為公司的成員,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不疏忽每一個可能在工作中出現的錯誤。
公司的發展要跟得上時代的要求,不然就會被市場大潮所吞沒。同樣,我們個人的進步也要跟得上公司發展的步伐,否則,我們就跟不上公司前進的節奏,就面臨著離開公司之船的命運。因此,在公司這條船上,我們應當抱著為自己的未來工作的態度,將工作看成自己事業的一個契機,和公司一起成長,共生共贏,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提倡一種"同舟共濟"的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一種"船"韻文化。將"公司"與"船"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延伸出主人翁精神、事業心、忠誠、責任、激情、團隊意識等現代企業所必需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這也是我們將公司之船這一思想作為本書的核心理念之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要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航程——在風平浪靜或是波濤洶涌的海面上,一條船載著你和其他一些同道的人執著地前行。作為這條船上的一員,船的命運就是你的未來,船的方向亦是你的人生。船在水面上且浮且沉,需要每個人的操縱與掌控;船在風浪里且進且退,需要每個人付出努力,同舟共濟。
公司就是你的船,只要上了船,你就是這條船的主人,因此,拿出你的責任感和忠誠,投入你的智慧與激情,樹立"過門"意識和主人翁精神,與公司同舟共濟,一起向成功的彼岸進發吧!
公司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平臺
船和船員是一個共生體,船的航行要靠船員的維護和推動。船員要靠船的承載才能夠順利駛向目的地。同樣,公司和員工也是一個共生體,公司的成長要依靠員工的成長來實現,員工的成長又要依靠公司這個平臺。公司興,員工興;公司衰,員工衰。
公司是一個全體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平臺。公司中的每個人,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都在這個平臺上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任何人離開了這個平臺,就如同演員離開了舞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機讓整個經濟大環境變得無比寒冷:市場不斷萎縮,企業融資困難,綜合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更要學會精誠團結、抱團過冬,只有這樣,公司和個人才能順利渡過難關,贏得最終勝利。
許多員工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打工者,與公司只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把公司僅僅當成一個完成工作的地方,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公司休戚與共的關系,把公司看做別人的。這種認識和心態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加倫現在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總經理。五六年前,他是作為一名送水工被建筑公司招聘進來的。在送水的過程中,他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一樣,剛把水桶搬進來,就一面抱怨工資太少,一面躲在墻角抽煙。每次,他都給每一個工人的水壺倒滿水,并利用工人們休息的時間,聽他們講解關于建筑的各種知識。很快,這個勤奮好學的人引起了建筑隊長的注意。兩周后,他被提拔為計時員。
當上計時員的加倫依然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總是早上及時個來,晚上一個離開。慢慢地,他對地基、壘磚、刷泥漿等建筑工作也變得非常熟悉,當建筑隊的負責人不在時,工人們便經常向他請教。
有一次,建筑隊的負責人看到加倫把舊的紅色法蘭絨撕開包在日光燈上,以解決施工時沒有足夠的紅燈照明的困難,于是決定讓這個勤懇又能干的年輕人做自己的助理。就這樣,加倫通過勤奮工作抓住了一次次機會,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時間,便升遷為這家建筑公司的副總經理。
雖然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加倫依然保持勤奮工作的作風。他在工作中鼓勵大家學習和運用新知識,還常常自擬計劃,自己畫草圖,向大家提出各種好的建議。只要給他時間,他便可以把客戶希望他做的所有事都做好。
從一開始,加倫就沒有因為自己僅僅是一個送水工就看輕自己,不思進取。他也沒有像其他員工那樣,眼里只盯著微薄的薪水,而不注重在工作中積累知識。他把公司看做一個實現自己事業目標的舞臺,一個實現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平臺。正是這種態度使他能夠充分地激發出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和敬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對工作的認識使他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職場上有很多人并不能像加倫這樣認識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所在的公司,他們就像是船上的游客,對公司的興亡和發展毫不在意,工作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們總會盤算:我為老板做的工作應該和他支付給我的工資一樣多,只有這樣才公平。這種短淺的目光不但使他們的工作充滿了痛苦,也會使他們喪失前進的動力。
公司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平臺,真正的員工應當像加倫那樣,把公司看成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地方,始終與老板站在同一個立場上,自覺地維護公司的利益,建設和發展公司這個平臺。這樣,公司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才能為員工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年輕人初入職場時,切記不要過分考慮薪水,而應注重工作帶來的隱性報酬,抓住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把公司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平臺。
對于一個雇員來說,還有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工作之中的機會、學習環境以及成長過程。工作固然也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如果一個人僅是為了薪水而工作的話,那么,他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也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剛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更應該珍惜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報酬。譬如,艱難的任務能鍛煉我們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客戶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公司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另一所學校,工作能夠豐富我們的經驗,增長我們的智慧。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相比,薪水多寡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公司支付給你的是金錢,工作賦予你的則是令你終生受益的能力。
一個人的人生如果分為兩個階段,那么,前一階段就是用金錢買智慧,后一階段是用智慧換取金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利用一切工作機會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所負責的任何工作都能事無巨細,做到問心無愧,并時刻想著怎樣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回報自己的老板,那么他很快就會得到提升。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我們更應該用忠誠和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努力維護公司這個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平臺。
……
"船"象征著凝聚力和戰斗力。企業發展要靠人來推動,否則面對再好的資源和市場也無能為力。這本書將幫助我們的員工樹立以企業為家的積極觀念,提升每個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把工作當成事業。你將收獲比薪水更多的回報! ——陳永亮 中田團隊執行力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