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土壤種子庫在長期野外實地調查和多年固定樣地監測的基礎上,通過對黃土高原7省(自治區)200多個典型縣有關資料收集和室內實驗與統計分析及科學推斷等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黃土高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灌叢草原類型區的植被恢復過程、土壤種子庫與氣候響應的變化關系,分析了土壤種子庫的不同特征及在退化植被恢復過程中的作用機理與潛力,提出了不同地帶植被恢復建設的調控措施,為實現黃土高原植被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土壤種子庫內容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對豐富和發展我國生態環境與區域氣候響應等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對干旱半干旱區植被恢復與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供科研、生產及高等院校農業、林業、牧業、草業、土壤、植物、水利、氣候和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廣大師生和科技人員參考。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土壤種子庫》共分兩大部分十五章:部分為章至第九章,綜合闡述黃土高原的自然概況和歷史成因,詳細論述森林、灌叢、草地植被群落的分布規律和資源特點,揭示主要植物的分布與生態適應性,論述植被水分生態特征與調控途徑和植被恢復前景。第二部分為第十章至第十五章,論述土壤種子庫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分析黃土高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地帶土壤種子庫的變化趨勢,揭示植被自然更新、演替和恢復過程中土壤種子庫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植被恢復與建造的理論及技術途徑。
程積民、呼天明、程杰、趙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