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預備,順利完成幼小銜接。
數學真是一門再有趣不過的學問,而我們很多孩子的數學興趣從幼時起即被抹殺了。市面現有的幼兒園數學輔助教材,大多花哨而零散,看似學得多,其實并不系統,孩子不僅學得痛苦,而且很容易忘記。
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孩子從根本上認識數的概念,通過孩子熟悉的東西奠定孩子的數學基礎,像做有趣的游戲一樣來學習很難的數學,系統地培養孩子幼兒時期的數學思維、理性思維,從而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原我們可愛的生活中的數學,這就是為3-5歲孩子量身定做的情境趣味數學書《奇跡幼兒數學》。
尹建莉老師說過,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讓孩子在游戲中愛上數學,再由系統的練習鞏固知識,活學活用,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奇跡幼兒數學》分3個年齡階段(3-4、4-5、5-6),每個階段六本,以生活為素材,利用幼兒熟悉的場景進行數學訓練,例如游樂園、動物園等。全部課程中給小朋友們提供了100多個易于操作的親子游戲,以及趣味的動手動腦小游戲,附贈多頁貼紙、游戲卡片和彩印紙,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立足歐美前沿教育理論編寫的情境數學課程,同時又符合東方兒童認知特點。1000余位媽媽親自測驗教學效果
全部課程提供108個親子游戲,同時附帶游戲道具,與寶寶一起動手動腦;隨書還附贈貼紙、彩印紙、游戲卡片,另有聽故事、看圖講故事、連線、涂色、迷宮等系統的思維小游戲,每天學習30分鐘,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系統有規律地知識積累,充滿趣味、生活化的學習令孩子們牢固地掌握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無障礙完成幼小銜接,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
每個新的練習項目均有專家親自撰寫的溫馨的“給媽媽的提示”,讓家長更明白每個項目的學習意圖與指導要點;每個年齡階段格外贈送“親子指導手冊”。
Naon教育研究所
韓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為改善幼兒、小學、中學的教育而設立,由教育專家、出版專家等60多名知名人
士組成,并擁有1100名會員。到目前為止,開發了許多專門服務于學生的項目。
本階段重點:到100的數字原理和加減法應用
及時章:1~10的加法和減法運算
第二章:導入10以上數字的加法和減法運算
第三章:速算的方法
第四章: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運算
第五章:學習50以內的數
第六章:學數并進行簡單的運算
什么是模塊算數教育法?
幼兒數學教育中1% 的差異,決定畢生數學知識的99% !
孩子們需要的是可進行思考的數學教育!
我國的幼兒數學并沒有獨立的教育程序,迄今為止的幼兒數學教育只能算是實現預習小學課程的前期培
養。因此,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數學教材都把重點放在小學數學中占較大比例的運算教育上。根據這些教材,當孩子們掌握了1 ~ 100 的數字之后,會立即轉入運算教育。而在對“數”沒有深厚理解的前提下,盲目進行運算教育會令孩子們失去對數學的興致。除此之外,盲目的運算教育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理解“數”和運算所包含的意義。
那么,幼兒時期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數學教育呢?這個時期的教育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抽象的半
實體,學會數數的“算數”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內容。
錯誤的“算數”教育正誤導著孩子們!
數學教育特別發達的歐洲和美國擁有高度系統化、花樣繁多,又有趣的“算數”教育方式。與其相比,我國的“算數”教育只能說還處在起步階段,其中更不乏錯誤的教育方式。有一個例子能非常好地反映這種差距:這兩幅圖都是用7 個和8 個圓圈(半實體)教“算數”。一幅是參差不齊地擺放了大小不同的半實體,而另一幅則是整齊排列大小相同的半實體。左圖是家長們所熟知的“點式算數”教育模式。作為最能代表我國“算數”教育的基本模式,“點式算數”教材普遍采用具有規律性的圖形問題。在這種模式下,孩子們經過短暫的適應期后,會很快地了解到左圖中“5”是組成問題的基本單位。
現代中小學的數學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即題海戰術,把學生當作解題的機器。我們只注意考試,
使學生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這種惡劣的學風也影響了幼兒的數學教育。我們需要拋棄這種壞的學風,
引進適合幼兒認識規律的新學風。
《奇跡幼兒數學》是韓國數學家的新著,是一本值得借鑒的好書。它立足于著名的荷蘭數學教育家
弗蘭登塔爾教育方法論,吸取了西方的先進經驗,并結合了有效的實踐。
本書總是從熟悉和直觀的事物開始而進入抽象的數。數數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事物的集合與自然數
間的一一對應,對此本書給出了特別的關注。例如,書中講道:“媽媽要指導寶寶用手指指著物品數
數”,“粘貼數字貼紙,一一對應數字和珠子數量。”
從數數到數的運算,這是一次認識上的飛躍。為了幫助幼兒跨越這一難關,本書提出很有創建性
的模塊算術教育法,讓幼兒逐漸了解到數的結構和運算所包含的意義。
通過使用和學習《奇跡幼兒數學》,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品嘗數學的真味兒吧。
――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教授 張順燕
數學曾被看成是一套技能和運算過程,對學齡前兒童實施數學教育只是為小學數學教育打好基礎。
近年來,這種觀點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數學被看成是幼兒通過模擬、象征、推理、分析和抽象的過程
去思考數量、關系和樣式的一種途徑。幼兒的數學教育,必須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活動中,通過
操作材料和對操作活動的反思來獲得。《奇跡幼兒數學》正是這樣一套為孩子數學學習提供了操作材料
和相應的操作活動建議的書籍。相信作者精心設計的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操作材料和包括游戲在內的
有趣的活動,能成為家長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的一個好幫手!
――中國學前教育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朱家雄
作為一位媽媽,同時又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在初次接觸《奇跡幼兒數學》系列叢書時,首先被它的“奇跡”所吸引。當時在想,真的能在寶寶身上發生奇跡嗎?之后,我多方位仔細地看閱了這套叢書,深切感到它是一套能讓寶寶“快樂而輕松學習”的叢書。首先,學習內容貼近生活,符合寶寶年齡特點;其次,操作性強,操作材料豐富,能充分激發寶寶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通過學習,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培養了寶寶成就感;另外,反復操作練習,鞏固了寶寶對知識的學習,加深了記憶;后,書中設置的游戲情境能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作為家長,誰不希望奇跡在自己的寶寶身上發生呢?我建議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寶寶一起領略書中的樂趣,相信在寶寶身上一定會有奇跡發生的。
――一位從事幼教工作的媽媽 李春敏家長
從事幼教工作以來,一直在思考怎樣把游戲與數學教育巧妙結合呢?這套《奇跡幼兒數學》將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游戲化,家長可借助游戲情節,將數學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游戲內容,一方面能讓孩子在各類游戲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另一方面能讓孩子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積累經驗,鞏固方法,領悟數學的價值,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成長,快樂中發展!
――一位從事幼教工作的媽媽 鐘紅梅家長
這本書顛覆了傳統的數學學習法。本書不僅讓孩子們了解到“數手指頭”的優點,還通過“聽故事寫數字”、“按順序連線”、“填色”等多種學習法刺激了我和孩子的學習欲望。這本書讓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正是通過這本書,我和孩子體會并享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在數學中暢游的樂趣。
――廉株瑛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