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給工作不順的你
姿勢編輯:挺挺胸,就減壓!
度測:眨眨眼,就看透!
現在意識\過去意識:出出神兒,就放下!
五感策略:換個順序,就舒心!
圈:晃晃身體,就自信!
Q 07 只要看到上司的臉,或聽到對方的聲音、
接觸對方,就會很不舒服,怎么辦?
A 07 "姿勢編輯"——挺挺胸,就減壓!
讓你改變心情的小姿勢
NLP理中有"連鎖"(chain of excellence)這一概念。
具體來說,一個人的"①表現(行動)"是由他的"②精神狀態"產生的;而精神狀態又是由"③姿勢"造成的;姿勢則根源于"④呼吸"。以上概念可以整理為"④呼吸→③姿勢→②精神狀態→①表現(行動)"這樣的連鎖關系。根據以上概念,看到上司的臉、聽到對方的聲音或是被對方觸碰肩膀,就會感到很不舒服(精神狀態),甚至垂頭喪氣(行動),都是由你的姿勢造成的。而要改變姿勢,必須先改變姿勢的根源——呼吸,才能徹底改變最終的精神狀態或行動。
至于改變姿勢與呼吸以克服壓力的步驟則如下所述。
"姿勢編輯":改變內心感受
[1]以站立的姿勢,想象你走進辦公室時或坐在辦公椅上時,以及看到上司的臉、聽見對方的聲音,或是被對方觸碰肩膀時那種不舒服的壓力狀態。
[2]接著,將注意力集中在你外在的行動與身體姿勢上,如視線是否不自覺地朝下、肩膀是否不自覺地下垂,以及是否有呼吸突然變急促等現象。
[3]持續想象處于壓力下的狀態,然后"自我編輯"步驟[2]中所發現的現象,如將視線抬高至正前方、挺直背脊端正姿勢,并盡可能地作深呼吸等。
[4]在"姿勢編輯"的過程中,檢視內心感受的變化。
[5]想象壓力狀態時,根據場合也可以試著抬頭挺胸地走路,或提高視線、抬起下巴、加快腳步等。若一個人采取蹦蹦跳跳的步行方式,他陷入壓力狀態的可能性會很小吧。
只要能好好運用這項姿勢編輯技巧,下次再看到上司的臉、聽到對方的聲音,或是被對方觸碰肩膀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會再感受到壓力了。
Q 08 下屬工作不得力,他們到底
在想什么呢?實在讓人心煩。
A 08 "度測"——眨眨眼,就看透!
讓你看清真相的小線索
NLP中的"度測"(calibration)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從某人表現于外的行動,推測其內心想法"的意思。
經常感慨不知道下屬在想什么的上司,缺乏的正是這種度測的能力。
提升度測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種,以下摘錄珍妮•拉博德(Genie Laborde)在其著作中介紹的提升觀察力的練習。
"度測":敏銳察覺他人心事
觀察下唇的秘密
請你花24小時的時間仔細觀察別人的下唇。
只要一有空兒,就專心觀察他人的下唇,當天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不要錯過。
觀察要點包括下唇的大小、顏色、形狀、邊緣、充血程度、平坦程度、嘴角上下的彎曲度等。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持續這場奇妙的探索,便會發現人的下唇會在特定的時間點出現微妙變化,而這些變化能指示出當事者在無意識下的反應模式。
察覺皮膚的多種顏色
然后,請花24小時的時間,仔細觀察之前從未引起你注意的身邊人的肌膚顏色。
一般來說,人們只會對他人的肌膚做粉紅色、奶油色和棕色等大致的區分,此處請想象自己化身為名畫家畢加索,集中你的意識,對他人的膚色變化進行更為細微的觀察。
如果能擁有畢加索般的觀察力,你應該會發現人的臉上并非只有單純的一種顏色而已。除了會出現灰色、棕色或黃色等顏色的斑點及疤痕之外,人們在講話時,膚色還會因為光線的角度改變而不斷發生細微的變化。假設你要為24小時之內碰見的所有人繪制肖像,你會為他們挑選什么顏色呢?
結束對顏色的"敏銳度練習"之后,如果你已能察覺到之前無法發現的十種顏色斑點,就可以進入練習③了。倘若找出的斑點顏色不到十種,請繼續扮演畢加索鍛煉自己的敏銳度。
想提高自己對色彩的知覺并不容易,有時候想象他人臉上會出現什么顏色也頗有幫助。無論如何,當你已經扮演了三天的畢加索時,請自動進入下一項練習。
辨識極細微的肌肉動作
不悅或歡欣的表情任誰都辨識得出來,但下巴、嘴角及眼睛周圍等處的肌肉出現的細微動作,就必須通過練習才能加以掌握。為了獲得上述技能,就必須進行"知覺的敏銳度學習",而這個過程跟練習彈鋼琴十分相似。
學習彈鋼琴時,首先你得記住所有音符,并配合樂譜中音符的順序及節拍長短來移動手指,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對彈奏變得熟悉之后,才能順利彈奏一首曲子。知覺敏銳度學習也是這樣,有人只花24小時時間就能掌握他人的極細微的肌肉變化,而很多人要花兩三天才能做到。
呼吸與精神觀察
古希臘人認為,呼吸與精神是統一的。
只要觀察對方的呼吸方式及其變化,就可大致掌握對方的精神狀態。這種觀察呼吸方式的練習,也至少要維持24小時。
如果職場內大多數同事是穿著西裝上班的話,你可以觀察對方肩線上下起伏的情形。衣服穿得越厚重的人,要觀察他呼吸的情況也會越困難。當你成為精神觀察專家之后,再通過"營造親和感"(參見第94頁)的練習,就可以讓精神觀察獲得更大的效果。不論在何種情況下,一個人的呼吸都最能反應他的內心秘密。
只要能確實提升自我的度測能力,在與對方溝通時便能夠精準地猜中對方的心事。
另外,利用"現在意識/過去意識"(參見第51頁)這項技巧,訓練自己置身于現在的意識之中,也能幫助你解決這種無法猜透別人的問題。
Q 09 常為別人的話耿耿于懷,
特別容易受傷害,怎么辦?
A 09"現在意識/過去意識"——出出神兒,就放下!
讓你免受影響的小意識
NLP中,有"四覺并進"(4 Tuple)的概念,意思就是某個人在特定時點內所有內心經驗的總和,又可寫成"4T=VAKO"這個方程式。在此方程式中,V代表視覺(visual),A代表聽覺(auditory),K代表觸覺(kinesthetic),O則代表嗅覺(olfactory),為了簡化公式,O同時還代表了味覺(G,gustatory)這項元素。
而4T一定同屬是由從外界輸入的資訊或同屬從內心搜尋到的記憶,是由這兩種類型下同一類型的要素一所構成的。
如果是前者,4T必須借助于五感從外界傳輸進來的資訊才能成立。因此,我們在后面加上"e"(即外界"external"的縮寫),以"4Te"來表示;如果是后者的情況,因為4T必須依賴內心搜尋到的記憶才能成立,所以我們加上"i"(即內在"internal"的縮寫),以"4Ti"來表示。
簡而言之,4Te是外界信息經由我們的五感知覺線路直接被輸入的一種狀態。相對的,4Ti則是重新體驗過去記憶的一種狀態,也可以稱為"出神狀態"。在此狀態下,屬于外界產生的訊息會被過濾、掩蓋掉,無法通過五感的知覺線路進入我們心中。
簡單扼要地說,4T即五感在瞬間的知覺體驗之和;而4Te代表當下的意識,即"現在意識";4Ti代表對過去經歷的重新體驗,即"過去意識"。其中,現在意識只能即時感受當下所發生的現實,同樣,過去意識也只能與腦中所記憶的過往知識連結。
而我們之所以會被他人的批評所傷,都是因為進入到了過去意識的緣故。只要能利用"度測"(參照第46頁)的技巧,讓自己保持在現在意識中,就能輕易克服在意他人閑言閑語的問題。
Q 10 業績不佳,難有突破,對于前程感到無
力、彷徨、迷惑,怎么辦?
A 10"五感策略"——換個順序,就舒心!
讓你消除壓力的小感覺
我們于放松與緊張時會有不同的記憶方式,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五感策略",調整五種感官的啟動順序,來減輕自己的壓力。
舉例來說,當某人回想起放松的記憶時,他可能會:首先,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使意識與記憶"抽離";接著,全身心投入地去感受當時的輕松感;,自言自語地說:"啊,好舒服呀!"即,從視覺要素到觸覺,再到聽覺。
相反地,當同一人回想起緊張的記憶時,他可能會:首先,自言自語地說:"我不行了!";接著全身感覺緊繃;,意識與記憶"結合",眼前變得十分昏暗。即,從視覺要素到觸覺,再到聽覺。
由以上描述可知,放松與緊張時記憶方式不同,其五感啟動順序也有所差異。至于該如何借由改變五感啟動順序來克服壓力,以下將對五感策略做詳細說明。
"五感策略":緊張時先停止自言自語
[1]回想自己業績不佳,難有突破,對于前程感到無力、彷徨、迷惑時的狀態。
[2]請確認自己啟動哪一種感官要素。例如,你發現此時你會:
首先,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糟糕、真沒用!"(聽覺要素);接著,身體開始往前傾、變得彎腰駝背(觸覺要素);,自己的意識與記憶"結合",眼前變得很昏暗(視覺要素)。
[3]上下輕輕晃動身體。
[4]接著,再回想自己休假、泡溫泉、從事喜愛的運動等放松的回憶。
[5]現在,請確認自己此時啟動哪一種感官要素。例如:首先,意識與記憶"結合",當時的景象歷歷在目,視野一片開闊、十分明亮(視覺要素);接著,全身肌肉放松(觸覺要素);,自言自語地說:"啊,好舒服!"(聽覺要素)。
[6]比較步驟[2]與[5]的五感順序有何不同。
這項技巧能讓你發現放松時與充滿無力感時五感要素的啟動順序的不同。下次當你因工作績效無法提升而無所適從、渾身疲憊時,就可以運用放松時的五感順序,來減輕自我的壓力了。
舉例來說,當你感到束手無策、萎靡不振時,就必須先停止自言自語(參照第98頁"停止內心對話"的技巧),并以放松時那種"由外觀察自己的姿態(視覺要素)—全身肌肉放松(觸覺要素)—自言自語說`好舒服!`(聽覺要素)"的順序啟動自己的五感。請牢記,一開始就要使用"抽離"技巧,才能讓自己瞬間從壓力狀態中解脫。
Q 11 即使回家了也忘不掉工作,睡眠質量差,
休息日也無法正常娛樂,怎么辦?
A 11 運用"圈"——晃晃身體,就自信!
讓你重塑自信的小體驗
在此我們要利用"心錨"的機制,于地板上用便利貼標出幾個點,并通過實際移動身體,來克服壓力狀態。
運用這項技巧時,我們必須標記以下三個點。
及時個點代表站在觀察者立場的自己。
第二個點則代表"圈"(excellence cycle)立場下的自己,即重新體驗"休假、泡溫泉、從事喜愛運動"等放松經歷時的自己。
第三個點代表被冷言冷語所傷,因他人一句話就情緒波動的較弱的自己。
至于該如何以"圈"技巧克服前述問題,請參考以下步驟。
"圈":告別軟弱的自我
[1]首先上下輕輕晃動身體,然后 站在及時個代表觀察者的點上。
[2]接著,以觀察者的姿態想象位于第二個點(圈)中的自己。首先在圈中投映(image)自己過去休假、泡溫泉或從事喜愛運動等放松的回憶。然后從觀察者立場檢視位于圈中"的自己",回想處于放松狀態下的自己看到、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什么?此時,你應該會發現自己的姿勢變得比較放松。
[3]再度上下輕輕晃動身體,走入代表圈的點。讓當下的自己與剛才放松記憶中的自己融為一體,并再度體驗過去的感受,做到能親眼去看、親耳去聽,并以自己的身體去感覺、呼吸。當身體達到如此放松的程度時,心情也一定會隨之變好。
[4]檢視自己在這種狀態下的思考與行動模式。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內心,留心此時的體驗與呼吸方式、肌肉的緊繃程度等。
[5]強化記憶與這種狀態相關的五感因素(如顏色、明暗、聲音的大小與速度、溫度、重量等),以及其他體驗到的內容(影像、聲音、情緒、動作、氣息、味道),讓這種放松的感受深植心中。
[6]接著,離開圈,再次上下輕輕晃動身體。
[7]重新進入圈中,檢測自己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再度與圈的狀態相連結。
[8]重復步驟[2]~[5],直到自己能很容易進入到圈的那種極度放松的狀態為止。
[9]再度輕輕搖晃身體,返回代表觀察者立場的點。這時,請想象自己面前有另一個圈。在這個圈中,請投映"即使回家了也忘不掉工作,睡眠質量差,休息日也無法正常娛樂,離開公司就忐忑不安"的畫面,你會發現自己變得彎腰駝背、姿勢僵硬。
[10]上下輕輕晃動身體,走入這個新的圈中。將自己融入這種負面回憶中,請投入身心地重現當時情景,做到能親眼觀察,親耳聆聽,并能以自己的身體進行切實的感受。此時,你應該會覺得自己深陷于這種無法放松、極度不安、充滿負面情緒的狀態而難以自拔。
[11]離開上述那個充滿壓力的圈。上下輕輕晃動身體后,返回觀察者的立場,比較位于圈與負面經驗圈的自己,是否像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12]再度輕輕上下晃動身體,走回最初放松狀態下的圈中。然后帶著從圈體驗到的所有積極情緒,慢慢步入那個無法放松、極度不安、充滿負面情緒的第二個圈中(注意,此步驟中請不要晃動身體)
[13]檢視自己在負面經驗圈中的感受發生了何種變化。你會驚奇地發現,那個無法放松的自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只要能妥善運用圈的技巧,類似的壓力問題均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