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琴,小學高級教師,就職于紹興縣實驗小學,周一貫名師工作室成員。一直潛心于“簡約、高效、有情趣”的低段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在省、市、縣執教公開課20余次,曾獲浙江省中西部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二等獎、紹興市品質課一等獎、紹興縣課堂比武一等獎,榮獲紹興縣首屆青年名師、紹興縣學科帶頭人稱號。
誦讀經典,讓孩子的生命之樹留下文化的年輪。
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藝術經典,適合于兒童誦讀的決不僅僅限于古詩詞。如何把更多的華夏文化的語言藝術經典之作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開闊視野,在歡快吟唱之中接受多方位的藝術熏陶,正是我們編寫這套書希望達到的目的,自然也就成了《小學生經典誦讀100課(1年級中小學經典誦讀活動推薦讀本)》的特色。我們編選了“古詩悅讀”“古詞吟賞”“古曲怡情”“古聯品趣”“古謎益智”“古文養心”和“古訓修身”等七大方面,共600課,并作了分年級的精心安排。這樣,本套書既可供統讀選學,也可按部就班,分冊循序漸進。本書由俞慧琴編著。
及時部分 古詩悅讀
一去二三里[宋]邵雍
詠鵝[唐]駱賓王
春曉[唐]孟浩然
江南漢樂府民歌
靜夜思[唐]李白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憫農[唐]李紳
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軾
絕句(遲日江山麗)[唐]杜甫
所見[清]袁枚
古朗月行(節選)[唐]李白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村居[清]高鼎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唐]杜甫
山行[唐]杜牧
小池[宋]楊萬里
詠華山[宋]寇準
贈汪倫[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敕勒歌北朝民歌
馬詩[唐]李賀
相思[唐]王維
絕句(江碧鳥逾白)[唐]杜甫
塞下曲[唐]盧綸
遠山[元]張秦娥
無題[明]彭述先
偶步[清]袁枚
逢老人[唐]隱巒
梅花[宋]王安石
中秋月[唐]李嶠
采蓮曲[唐]王昌齡
鳥鳴澗[唐]王維
八陣圖[唐]杜甫
秋風引[唐]劉禹錫
白云泉[唐]白居易
題詩后[唐]賈島
賦新月[唐]繆氏子
雜詩[唐]王維
送兄[唐]七歲女
第二部分 古詞吟賞
憶江南[唐]白居易
調笑令[唐]韋應物
漁歌子[唐]張志和
望江南[唐]溫庭筠
相見歡[南唐]李煜
江南春[宋]寇準
浣溪沙[宋]晏殊
生查子[宋]歐陽修
卜算子[宋]李之儀
如夢令[宋]李清照
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第三部分 古謎益智
遠看山有色
笑君攫取忙[清]袁枚
本無塵土氣[元]鄭允瑞
的歷流光小[唐]虞世南
白日不到處[清]袁枚
一片二片三四片[清]鄭燮
頭上紅冠不用裁[明]唐寅
重重疊疊上瑤臺[宋]蘇軾
第四部分 古聯品趣
天對地《笠翁對韻》
中對外《笠翁對韻》
山對水《聲律啟蒙》
瓜對果《聲律啟蒙》
白店白雞啼白晝[唐]戴叔倫
千年老樹為衣架[明]解縉
鼠因糧絕潛蹤去[明]徐英
讀書好,耕田好[清]吳敬梓
第五部分 古文養心
王戎識李《世說新語》
鑿壁偷光《西京雜記》
鄭人買履《韓非子》
掩耳盜鈴《呂氏春秋》
指鹿為馬《史記》
濫竽充數《韓非子》
破甕救友《宋史》
曹沖稱象《三國志》
得過且過[明]陶宗儀
狐假虎威《戰國策》
陶侃運磚《資治通鑒》
畫蛇添足《戰國策》
第六部分 古訓修身
人之初《三字經》
為人子《三字經》
香九齡《三字經》
融四歲《三字經》
玉不琢《三字經》
一年之計在于春《增廣賢文》
美不美《增廣賢文》
少壯不努力《增廣賢文》
兩人一條心《增廣賢文》
路遙知馬力《增廣賢文》
父母在《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論語》
學而時習之《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三人行《論語》
父母呼《弟子規》
或飲食《弟子規》
讀書法《弟子規》
借人物《弟子規》
衣貴潔《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