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而阿根廷是個三流國家?
為什么非洲可以種咖啡豆,卻不能種可卡因?
為什么石油和鉆石麻煩多,全世界還要選購?
為什么曾經的糧食大國埃及現在一半的主食都要進口?
為什么伊斯蘭國家有資源,卻沒辦法致富?
為什么人見人愛的熊貓其實早該滅絕?
寫給歷史的一封信
不管你是誰,你好,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艾倫 比蒂。先后在牛津和劍橋求學;之后進入英格蘭銀行,當起了經濟學家;再之后,到了《金融日報》做編輯,專攻國際貿易。研究報道了多年世界經濟,我萌生出寫一本書的想法。
給我靈感的是:有人問我,如果“9 11”發生在別的國家身上,會怎樣?比如說阿根廷?這是什么怪問題。那我還想問,如果阿根廷有羅斯福新政,現在它會不會就是世界頭號強國呢。還有五月花號呢,還有南北戰爭呢,還有——等等!如果這一切真都發生在阿根廷,經濟史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轉折嗎?追溯歷史,為今天的某個經濟現狀找一個源頭;或是抓住一個經濟問題,用歷史給以解釋。不錯的點子,對吧。但是,歷史?會不會太老套、太嚴肅、太無聊?
給我勇氣的是:前陣子,《時代》2009年度人物新鮮出爐。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我曾經的同行,力壓奧巴馬當選。美國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能以這樣的速度,恢復到這樣的程度,伯南克功不可沒。他將自己的成就歸功于美國大蕭條——這項他投入畢生心血所進行的研究。在華爾街對他的政策與見地不置一詞時,他始終堅定地相信:美國經濟現在所面對的失業、銀行倒閉、金融市場混亂——就是1930年所發生的。“我們需要回頭看。”
沒錯。沒有水晶球,我們看不到未來。答案去哪里找?歷史成了線索。
也許我能告訴你,美國和阿根廷的經濟現實為什么不能互換——阿根廷注定要為政府破產哭天搶地;美國也注定只能為自己的強大聳聳肩,雙手一攤,無辜地說,我不是故意的。
跟我開始一場經濟史大冒險吧。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專賣店
艾倫 比蒂
前英格蘭銀行經濟學家
《金融時報》世界貿易專欄編輯
1 美國不是故意的
2 華盛頓不是故意的
3 埃及不是故意的
4 歐佩克不是故意的
5 東印度公司不是故意的
6 非洲不是故意的
7 結論不是故意的
譯者后記
1 美國不是故意的
好吧,不是這樣的,實際情況恰好相反。但一切也并非不可能。美國,以及全球金融體系目前遭遇的經濟危機,有可能把世界帶入另一場大蕭條。它向人們發出了沉重的警告。老早以前,美國差一點就走上了阿根廷的道路。要是我們忘卻了過去的慘痛教訓,它仍會朝著那個方向泥足深陷。
以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這場經濟騷亂——以2007年信貸危機為序幕,到2008年升級為全球性金融風暴——說不定算得上是一場資本主義危機,但遠非它的終極危機。以前,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曾從多次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挺了過來。
歷史的抉擇:獅子還是獵人
每一次,總會出現相同的教訓。國家不是偶然致富的,它們選擇了決定自身經濟走向的道路。盡管我們可以概括出若干一般性的規律,但在特定的時刻,哪條路才是正路,不見得總能看得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