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瓦爾特的《憲法法院的守護者(漢斯 ·凱爾森法官研究)(精)》以奧地利憲法法院的原始 檔案和文獻資料為基礎,概括論述了漢斯·凱爾森任 奧地利憲法法院法官(1919-1930年)時的工作活動 及其在一些重要裁決中所持的法律觀點和理論觀念, 同時也論及凱爾森與當時憲法法院其他法官之間的關 系,包括學緣關系、私人關系和工作關系。
本書通過論述凱爾森作為憲法法院法官的工作活 動,特別是他在憲法法院的諸多裁決中所發揮的作用 ,展現了凱爾森為學、為事、為人的操守和品格,明 晰了凱爾森為憲法法院制度的設立和發展所做出的貢 獻、使憲法法院成為一個憲法機構所做出的努力,以 及為憲法審查制度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有助于為 地把握和了解"純粹法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及 在憲法實踐中所發揮的影響和作用。
羅伯特·瓦爾特(1931.1.30—2010.12.25),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國家法與行政法學教授、漢斯·凱爾森研究所首任所長,有《憲法與司法》《奧地利聯邦憲法》等專26部,編25部,近300篇、書評300多篇,還有一些作手稿尚未整理出版。曾獲得"奧地利科學與藝術榮譽獎章"(1997年)、奧地利科學院"威廉一哈特爾獎"(Wilhelm—Hartel—Preis)(1999年),以及奧地利高的國家榮譽"奧地利共和國功勛金質獎章"(2010年)等。 王銀宏,男,山東萊西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講師。先后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維也納大學,分別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史與憲法史、比較法律文化。曾在《改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等期刊多篇。
奧地利憲法法院:凱爾森之創造及其模式特性(代譯序)
及時章 引論
第二章 凱爾森作為德意志奧地利(奧地利)憲法法院的法官(1919—1920)
及時節 德意志奧地利憲法法院的組織與人員任命
一、憲法法院建立之前的歷史
二、德意志奧地利(奧地利)憲法法院的設立
三、憲法法院法官的任命
四、凱爾森被任命為憲法法院法官
五、凱爾森與憲法法院其他法官之間的關系
六、從德意志奧地利憲法法院過渡至以《聯邦憲法法》為憲法基礎的憲法法院
第二節 凱爾森在憲法法院裁決中的重要地位
一、概部分
二、重要裁決
三、小結
第三章 凱爾森作為以:1920年《聯邦憲法法》為憲法基礎的憲法法院的法官(1920一1930)
及時節 憲法法院的組織與人員任命
一、憲法法院的成立
二、憲法法院法官的任命
三、凱爾森被任命為憲法法院的法官及其去職
四、凱爾森與憲法法院其他法官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 凱爾森在憲法法院裁決中的重要地位
一、法律審查
二、法規審查
三、對行政決定的審查
四、權限沖突
五、關于財產權訴求的裁決
六、對國家公職人員行為的審查
七、對選舉的撤銷
第四章 作為憲法法院法官的凱爾森:簡要概括
附錄:漢斯·凱爾森著述目錄
譯后記